首页 > 政务信息公开 > 其他法定信息 > 政府文件 > 宛政办文 > 2024年
分享:
索 引 号 N001-01-2024-00192 有 效 性
发文机关 南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成文日期 2024年06月26日
标  题 南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南阳市功能型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建设方案的通知
发文字号 宛政办文〔2024〕17号 发布时间 2024年07月02日

南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南阳市功能型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建设方案的
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官庄工区、卧龙综合保税区管委会,市相关单位:

《南阳市功能型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建设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南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年6月26日

南阳市功能型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建设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建设高效顺畅的流通体系部署精神,深化落实国家“十四五”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规划要求,聚焦农产品农资功能型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定位,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阳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现代流通体系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流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锚定省委“两个确保”“十大战略”,紧扣“三区一中心一高地”战略定位,聚焦全国功能型流通支点城市定位,突出农产品农资流通服务功能,统筹现代流通体系硬件和软件建设,培育壮大现代流通企业,提升现代流通治理水平,推动现代流通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流通设施网络化、载体平台高端化、金融信用支撑高效化、发展环境优质化,全面形成现代流通发展新优势,着力打造全国农产品农资骨干流通走廊重要枢纽、豫鄂陕省际区域农产品流通产业组织中心、中原城市群农产品农资流通副中心,为高水平建强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市场引领、政府引导。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提高流通要素配置效率,激发各类流通主体活力,推动构建高效顺畅的现代流通体系。

创新驱动、改革增效。坚持创新和改革双轮驱动,深化流通领域“放管服效”改革,加快流通领域数智赋能步伐,大力培育流通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不断降低流通环节交易成本,推动全市现代流通产业高质量发展。

综合协同、系统推进。坚持系统思维和全局观念,协同推进流通基础设施优化布局、流通业态模式创新、流通市场主体提质、流通发展环境优化,深化与农产品农资骨干流通走廊城市分工协作,强化与其他产业联动合力,促进现代流通体系整体效能提升。

绿色低碳、安全发展。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加快平急两用交通物流设施建设和改造,提高流通体系绿色集约发展水平和应急保供能力,提升现代流通体系韧性,增强现代流通体系抗冲击能力,保障战略物资供应和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三)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

经过十年左右的建设发展,南阳市功能型流通支点城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流通网络体系更加完善,流通智能化、标准化、绿色化水平大幅提升,省域商贸流通副中心的引领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提高,在全国农产品农资骨干流通走廊中的服务功能和枢纽地位显著增强,以大流通带动大市场、大产业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总体实现“一率先两优化三提升”,即在全省率先实现流通现代化,在流通网络体系、企业发展环境等2个方面实现显著优化,在流通规模、流通组织功能、流通质量效益等3个方面实现显著提升。

2.阶段性目标

到2025年,省域商贸流通副中心地位基本确立,在豫鄂陕省际区域中的流通组织功能明显增强,在全国农产品农资骨干流通走廊中的支撑服务作用明显提高。

流通网络体系明显优化。立体化、多层次、广辐射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物流枢纽网络体系更加完善,城乡商贸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开放立体、内联外通、城乡互动、集约高效的现代流通设施网络进一步健全优化。

流通枢纽地位明显提升。“公铁空水”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巩固提升,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区域进出口商品分拨集散和消费中心、豫鄂陕区域性现代物流枢纽城市基本形成,现代商贸流通集聚辐射能力凸显,服务全省商贸流通和全国农产品农资骨干流通走廊的能力显著增强,流通通道枢纽地位进一步巩固。

流通质量效益明显提高。商贸流通“宛军”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内河航运、农产品冷链物流等重点领域补短板成效明显,流通智能化、标准化、绿色化水平大幅提升,新领域、新模式、新业态加快发展,跨物流环节转换、跨运输方式联运效率大幅提高,流通成本明显降低。

流通先导作用明显发挥。流通支点城市建设与制造业“553”工程、特色农业“八大集群”深度融合,流通体系整合资源、优化配置能力进一步增强,以大流通带动大市场、大产业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对全市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进一步凸显。

流通发展环境明显改善。现代流通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明显突破,流通领域营商环境持续改善,金融服务和信用体系支撑能力不断提高,商品和生活服务供给能力持续增强,现代流通体系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表1 南阳市功能型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建设主要指标

序号

主要指标

单位

2022年

基础值

2025年

目标值

指标

属性

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2245.8

3000

预期性

2

快递业务总量

亿件

2.97

4.2

预期性

3

航空货邮吞吐量

558.4

2000

预期性

4

货物运输量

亿吨

3.27

4

预期性

5

货物周转量

亿吨公里

916.21

1050

预期性

6

跨境电商进出口额

亿元

152.8

170

预期性

7

社会物流总额年均增长

%

8.5

预期性

8

社会物流总费用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

%

<12.6

约束性

9

新增国家A级以上物流企业

>20

预期性

10

新增商贸流通企业总部

>20

预期性

11

年交易额超50亿元的商品交易市场

≥6

预期性

到2035年,南阳市功能型流通支点城市现代化建设水平显著提升,在全省率先实现流通现代化,在全国农产品农资骨干流通走廊中的枢纽地位更加凸显,联系生产消费、扩大交易范围、推动分工深化、提高生产效率、促进财富创造的积极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打造成为全国农产品农资骨干流通走廊重要枢纽。

二、提升全国农产品农资骨干流通走廊支撑服务能力

(一)聚力打造“一枢纽两中心”

全国农产品农资骨干流通走廊重要枢纽。聚焦农产品农资流通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南阳粮食生产核心主产区的区位优势,以及伏牛山道地药材、畜牧、蔬菜、食用菌、花卉苗木等特色农产品规模种养殖优势,结合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国家综合货运枢纽、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等“国字号”枢纽载体建设,加强农产品农资跨省物流通道建设,持续深化京宛对口协作,强化与长江经济带、成渝地区等国家重点区域农产品流通战略合作,建立完善农产品农资产销对接和分工协作机制,打造立足中原、服务豫鄂陕、面向国内外的国家农产品农资骨干流通走廊重要枢纽。(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商务局、交通运输局、农业农村局、粮食和储备局)

豫鄂陕省际区域农产品流通产业组织中心。立足豫鄂陕省际交界区域,完善公铁联运、铁海联运、陆空联运等多式联运通道网络,创新农产品供应链组织形式,强化与湖北襄阳、陕西商洛联动发展,不断增强与中原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等重点区域联通链接能力和流通组织能力,着力建设豫鄂陕省际区域农产品农资快速集散流通组织中心。(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商务局、交通运输局、农业农村局、粮食和储备局)

中原城市群农产品农资流通副中心。发挥南阳省域副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联动信阳、驻马店等周边粮食主产区,强化与省内其他农产品农资骨干流通走廊城市分工协作,健全完善农产品流通网络体系,规划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农产品产地储备库、农产品市场、加工基地、交易中心,不断增强南阳农产品农资流通集聚辐射能力,着力打造中原城市群农产品农资流通副中心。(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局、商务局、农业农村局、粮食和储备局)

(二)完善农产品流通区域合作机制

深度链接长三角,打造中原—长三角农产品流通走廊。借势淮河生态经济带、汉江生态经济带等重大战略,以唐白河航运、南信合高铁为纽带,畅通河南省东向物流大通道,强化与全国农产品农资流通走廊城市对接合作,推动与长三角城市在市场、产业、资本、人才等全方位对接融合,着力打造中原—长三角农产品农资流通走廊。(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商务局、交通运输局、农业农村局、粮食和储备局)

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全面融入全球农产品产业链供应链。依托中欧班列(中豫号·南阳)、卧龙综合保税区,畅通农产品出省、出境、出海大通道,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扩大食用菌、猕猴桃、茶叶等特色农产品出口规模,在中医药、农产品等方面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推动境外经贸合作区、境外生产基地、分销网络、物流配送中心、海外仓等布局,加快融入全球农产品供应链体系,提高全球范围内供应链协同和配置资源的能力,全面提升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放合作水平。(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商务局、交通运输局、农业农村局、粮食和储备局)

深化京宛对口协作,打造京津冀特色农产品供应基地。充分利用南水北调水源地独特优势,全面落实京宛合作战略框架协议,强化市农业科学院、农业职业学院等本地院所与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大院大所合作,做大做强丹江口库区和干渠沿线绿色有机农业产业带,打响水源地公共品牌,开展水源区优质农产品进京推介活动,提升在北京市场的知名度。(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商务局、农业农村局)

(三)增强全国农产品骨干流通走廊服务功能

提升区域农产品集疏运服务功能。发挥南阳农产品主产区、重要集散地和主销区优势,加强“公铁空水”多式联运换装设施与集疏运体系建设,提升农产品产地集散分拨、仓储配送、冷链物流、加工处理等服务功能,培育打造全国农产品农资骨干流通走廊重要枢纽节点。(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局、商务局、农业农村局、粮食和储备局)

提升特色农产品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创新农产品流通模式,引导和支持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商贸企业、电商平台、物流企业等与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开展合作,通过合资经营、直采直销、订单农业等形式,形成供应链利益共同体,构建农商联系紧密、产销衔接畅通的农产品供应链,不断增强农产品稳定、精准保供能力。(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商务局、交通运输局、农业农村局、粮食和储备局)

提升农产品产供销储合作水平。加强与其他农产品骨干流通走廊城市开展产销对接和分工协作,联合搭建农产品交易市场、展贸对接会等商贸流通设施或平台。引导农产品物流企业加强与特色优势农产品主产区、生产基地、农业产业园区、加工园区业务合作,建设分级、预冷、包装、运输、销售一体化供应链基地,开展集中采购、联采直供和统仓共配,推进农批对接、农超对接、农餐对接、仓店对接,构建上联生产、下联消费的农产品供应链体系。(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商务局、交通运输局、农业农村局、粮食和储备局)

(四)增强物流对农产品的支撑作用

畅通农产品上行渠道。完善农产品物流集散分拨设施体系,加快唐河县年中转300万吨粮食现代物流园、新野县粮油物流园等重点粮食仓储物流设施建设,支持农产品第三方物流企业加强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作,在特色优势农业基地就近改造建设集配中心、产地仓、预冷仓等基础设施,打造一批农产品集散、物流配送和展销中心,完善“产地生产+仓储加工+产品包装+物流配送”一体化服务,提升农产品商品化处理和错峰销售能力。(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商务局、交通运输局、农业农村局、粮食和储备局)

完善农村物流设施网络。改造、建设一批县域农产品物流分拨中心,引导县域电商产业园、物流园区整合特色农产品、快消品、工业品等资源,开展货源直采和统仓共配,打造农特产品网供分拨基地。推广农村物流定时定点定线“货运专班”模式,减少中转环节,降低农村物流成本。升级实施“邮政在乡”“快递进村”工程,引导电商、邮政、快递企业由“服务到村”向“驻村设点”转型。到2025年,实现全市县级“连锁商超+物流集散中心”、乡镇“商贸中心+分拨配送中心”、村级“新型便利店+快递网点”网络全覆盖。(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商务局、交通运输局、农业农村局、粮食和储备局、邮政局)

三、优化商品和资源要素流通环境

(一)完善流通市场公平竞争环境

严格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全面推行“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清理带有市场准入限制的显性和隐性壁垒,简化行政审批。完善公平竞争审查工作机制,对涉及流通市场主体经济活动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其他政策措施的公平竞争审查率达到100%,对审查发现的问题100%整改到位。健全面向各类流通市场主体的违反公平竞争问题反映举报“绿色”通道和及时处理回应机制,探索建立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公益诉讼制度。(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局、市检察院、市中级人民法院、市司法局、财政局、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商务局、交通运输局、农业农村局、粮食和储备局、金融局、中医药管理局、税务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南阳监管分局、市行政审批和政务信息管理局,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二)提升流通领域政务服务水平

开展流通领域政务服务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提升行动。持续深化“三集中三到位”改革,统一规范综合咨询、综合办事、帮办代办、“全豫通办”、“跨省通办”、“办不成事”等窗口,实现政务服务中心综合窗口全覆盖。完善“无差别全科受理”政务服务模式,推动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一窗通办、一次不用跑”。健全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的政务服务体系,加快乡、村两级便民服务中心(站)规范化建设,按照“一乡镇(街道)一中心、一村(社区)一站点”标准,推动高频政务服务事项下沉至便民服务中心(站)办理,打造“15分钟办事圈”。(责任单位: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行政审批和政务信息管理局、市委编办、市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局,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开展流通领域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行动。持续推进流通领域“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加快培育流通数据交易平台,建立健全政府相关部门数据共享协调机制。加强政务信息系统全生命周期管理,推动更多事项“全程网办”“指尖即办”“好办易办”。在流通领域人才引进、商事登记等高频堵点痛点方面,推进“秒批秒报一体化”智慧审批改革,实现零跑腿、不见面、无人干预自动审批。(责任单位: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行政审批和政务信息管理局、商务局、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场监管局,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三)健全一体衔接的规则标准体系

开展商贸流通标准化专项行动。聚集农产品流通、商品交易市场、电子商务、跨境电商等商贸流通重点领域,深入开展标准化试点工作,加快流通体系标准化建设。到2025年,国家、行业推荐性标准执行率不低于70%,力争成功创建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商贸流通标准化试点企业,培育一批商贸物流标准化示范企业(园区、机构)。(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

开展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化示范行动。推行符合标准的质量安全认证制度和市场准入制度,开展水果、生鲜、禽蛋、熟食、豆制品、蔬菜、副食、地方土特产等重点农产品冷链流通标准化示范,培育一批农产品冷链流通标准化示范企业。(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

开展交通运输标准化建设行动。加快运输工具、载运装备、设施体系等交通运输标准对接和系统运作,探索“一单制”运输模式建设。在智慧高速公路建设、“四好农村路”、绿色交通等领域推广实施国家标准和省级地方标准。(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场监管局)

四、加强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建设

(一)建设高标准商品市场

开展全国一流特色农产品专业市场建设行动。在特色优势农产品主产区建设一批集分拣包装、冷藏保鲜、仓储运输、初加工等于一体的特色农产品市场,着力打造淅川中草药、西峡香菇、内乡生猪、卧龙月季、桐柏茶叶、南召辛夷、仲源艾城等一批有影响力的区域性特色专业市场集群。以国家中医药改革综合试验区建设为载体,重塑南阳中药材市场体系,推动中药种植、加工、仓储物流等同步发力,助力打造中医药强市。(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农业农村局、中医药管理局、林业局,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开展区域特色工业品专业市场建设行动。规范建设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以粮油加工、生猪肉牛加工、中药饮片加工等农副产品加工业为重点,加快完善市场展示、信息、交易、仓储、运输、加工、配送等综合服务功能,发展集采集销、供应链金融、物流配送、流通加工等一体融合的新型工业品市场业态。(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开展传统市场数智化改造行动。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传统专业市场改造中的应用,加快推进邓州市建国农副产品有限公司等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级,完善检验检测、金融服务、研发设计、展览展示、咨询服务等综合配套服务功能,引导传统交易市场向集现货交易、电子交易、公共信息、仓储、物流、结算等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第三方交易平台转型,推动建设一批新型“智慧市场”。到2025年,完成10个以上传统专业市场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级。(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二)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

开展生鲜农产品流通设施升级行动。支持牧原物流、万德隆商贸、南阳万邦农产品批发市场等有条件的市场主体建设改造集配中心、中转保鲜库、加工分拨中心、共同配送中心等设施及配套设备,增强农副产品产后商品化处理和流通能力。鼓励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冷链加工配送中心和中央厨房等,创新发展“生鲜电子商务+冷链宅配”“中央厨房+食材冷链配送”等流通模式,增强果蔬预冷和肉类、水产品冷藏保鲜能力以及冷链流通服务保障能力。(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农业农村局,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开展农产品产销常态化对接行动。建立完善农产品产销对接机制,常态化开展中药材、食用菌、花卉苗木、茶叶等特色农产品对接会、展览会、交易会、洽谈会等各类形式的产销对接活动,宣介推广南阳特色农产品,持续拓展农产品外销渠道。推动农产品流通企业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采取订单农业、产销一体、股权合作等模式实现精准深入对接,创新发展农企、农校等多种类型产销对接形式,打造产销稳定衔接、利益紧密联结的农产品全产业链条。(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农业农村局、中医药管理局,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行动。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开展直播电商助农行动,依托各县(市、区)特色农业、特色民俗、特色文化等优势资源,培育打造一批网红农产品品牌,提高特色农产品市场知名度、竞争力和附加值,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农业农村局,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三)完善多层级商贸网络

开展中心城区商贸布局优化行动。按照“1+4+6+N”的商贸空间体系布局,着力打造白河湾中央商务区核心商圈,老城区、滨河路、白河南、高铁新城4个区域商圈,陶瓷建材市场、家具市场、汽车及汽车后市场、小商品市场、钢铝材市场、农产品市场6大专业批发市场,各县(市、区)布局建设一批县域商贸服务中心,持续优化完善城区商业网点和商圈布局。(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开展特色商业街区提质升级行动。以“全国示范步行街”“省级示范步行街”建设为契机,改造提升南阳府衙、卧龙岗文化园武侯里、内乡县衙、社旗山陕会馆等历史文化特色街区,培育白河南商贸步行街等复合型时尚商贸街区,引导品牌专业店、专卖店、老字号餐饮店等特色业态集聚发展。(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开展消费聚集区示范创建行动。深度挖掘城市特色历史文化内涵,中心城区围绕南阳府衙及周边街道、梅溪河、白河两岸区域,各县(市、区)结合实际,以特色餐饮为基础,以主题性演出、大型娱乐项目为亮点,以景区景点、公园、步行街等为载体,打造一批“夜南阳”消费地标和网红打卡地,促进“传统文化”与“时代潮流”、“老字号”与“新风尚”互动融合。(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发展改革委、城市管理局、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四)推动商贸流通业态转型升级

开展实体商业转型融合发展行动。推动南阳府衙商业街等传统商圈智慧化发展,提升商圈场景数字化、服务精准化、管理智能化水平。鼓励万德隆、大统百货等传统实体商贸企业开展服务设施人性化、智能化改造,优化交易流程、支付方式和配送模式,推动线上线下竞争合作、融合发展。支持传统商贸企业吸引高能级旗舰店、概念店落地。规范有序发展“直播+N”商贸流通新业态,支持打造直播间、直播楼宇、直播选品基地等,推动线上线下服务有机融合、有效衔接。(责任单位:市商务局)

开展商贸流通大数据平台建设行动。支持全市商贸流通数据加工、存储、分析、服务和云平台建设运营,拓展物联、数联、智联数字化应用场景。推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与商贸流通融合发展,加快区块链等技术在商品溯源、跨境汇款、供应链金融和电子票据等领域应用,逐步实现政府部门、平台、企业间商贸数据资源共享,有效破除数据壁垒和“孤岛”。(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行政审批和政务信息管理局、商务局)

开展新型消费示范县建设行动。改造提升县城商贸设施,积极营造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消费新场景,培育商贸文旅消费新模式,大力发展区域首店、行业首牌、品牌首秀和新品首发等“四首经济”,不断丰富新型消费业态,推动新型消费扩容提质。充分发挥供销社作用,持续扩展农村消费市场。(责任单位:市商务局、供销社,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五)培育壮大商贸流通“宛军”

开展商贸流通行业“十百千”企业群体培育行动。建立流通领域重点培育企业名录,强化财税、金融等政策配套与服务,重点支持30家以上龙头企业、壮大100家以上骨干企业、培育1000家以上限额以上企业,推动全市骨干商贸流通企业做大做强、特色商贸企业做优做精、中小微商贸企业转型升级。(责任单位:市商务局)

开展商贸流通行业总部型企业招引行动。编制商贸流通行业招商图谱,精准引进国内外总部型商贸流通企业,支持知名商贸流通企业在南阳设立总部、区域总部以及研发中心、技术中心、采购中心、结算中心等功能性总部。到2025年,力争新引进20家以上商贸流通企业总部。(责任单位:市商务局、物流产业发展中心、招商投资促进局,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开展商贸流通企业提质升级行动。引导我市本土中小商贸企业在业态、产品、服务、体验等方面加强创新、体现特色,支持商贸企业、物流企业等向供应链集成服务商、品质生活方式提供商、品牌连锁企业等转型。鼓励企业实施数字化提升改造、标准化建设、品质超市创建,引导各类社(街)区小店特色化、连锁化、数字化、便民化经营,以延长营业时间、拓展品类项目、精细管理等方式丰富服务供给。(责任单位:市商务局)

开展豫鄂陕省际区域城市商贸合作行动。强化与湖北襄阳、陕西商洛等周边城市在商贸流通、现代物流等领域区域合作,借助万德隆等本地商贸服务龙头企业自身渠道资源优势,积极推动成立豫鄂陕区域商贸企业联盟。(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发展改革委)

(六)促进内外贸流通一体化发展

开展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扩容提质行动。扩大内外销“同线同标同质”实施范围,推动出口产品进商场、进超市、进广场、进街区、进平台、进批发渠道。探索创建内外贸融合发展平台,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展会,培育一批内外贸结合、经营模式与国际接轨的商品交易市场。(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商务局)

开展内外贸流通一体化发展行动。支持企业开展内外贸一体化业务,促进内贸市场、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联动发展。持续办好“宛品出海”系列活动,鼓励有条件和意愿的大型商贸、物流、供应链、制造业企业“走出去”,利用广交会、华交会、科隆展等国际性展会帮助企业巩固欧美等传统市场,拓展RCEP成员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等新兴市场。到2025年,力争全市进出口实绩企业超600家,培育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本土民营跨国企业5家以上。(责任单位:市商务局)

五、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体系

(一)优化物流空间布局

立足“中心突破、轴带隆起、全域联动、多点支撑”的城市发展格局和“西联、北引、东进、南下”开放格局,推动全市物流业发展按照“1+3+N”进行空间布局。其中,“1”即建设南阳综合物流分拨中心;“3”即建设南阳卧龙现代物流片区、南阳现代冷链物流片区、南阳高铁商贸物流片区;“N”即各个县(市、区)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和需要,布局建设特色物流节点。(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发展改革委、物流产业发展中心,南阳车务段,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二)构建现代物流基础设施网络

开展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行动。以支撑全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区域特色制造业基地为核心,依托卧龙现代物流产业园和卧龙综合保税区,强化物流集群、主体集聚、平台集成、产城融合,不断提升区域分拨配送组织、多式联运服务、农产品冷链配送、国际物流服务、供应链服务和综合信息服务功能,着力打造辐射豫鄂陕的商贸物流中心和供应链组织中心。(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商务局、交通运输局、物流产业发展中心,卧龙区政府,卧龙综合保税区管委会)

开展省级区域物流枢纽建设行动。加快邓州、唐河2个省级区域性物流枢纽建设,力争新增1个区域性物流枢纽。提升唐河港临港物流园区航运装卸、堆存分拨等物流基础设施和载体平台功能,规划建设白河航运工程等水运设施,推进社旗港区集装箱货运码头建设,大力发展公水、铁水多式联运,推进港口与开发区、物流园区的连接通道建设,打通铁路、公路进港“最后一公里”。(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局、商务局)

开展省级区域快递物流分拨中心建设行动。面向豫鄂陕毗邻地区,加快建设涵盖快递分拨、电商仓储、物流信息等功能的省级区域快递物流分拨中心,支持顺丰、韵达、极兔、中通、京东、圆通、德邦等快递企业入驻,增设直发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武汉、西安、郑州的线路,进一步提升南阳快递企业在全国的竞争力。加快推进快递标准化网点建设工作,统一快递车辆标识,提升快递员外部形象,提高快递服务水平,争创中国快递示范城市,推动南阳快递物流业高质量发展。(责任单位:市邮政局、物流产业发展中心、商务局、交通运输局)

开展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建设行动。加快县域公共物流配送中心建设,推动“客货邮商”融合发展,每年申报一批省级示范性县域物流公共配送中心和乡镇物流综合服务站。加快农村寄递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力争2025年建成覆盖全市的农村寄递物流公共配送体系,打造2~3个示范性县级寄递公共配送中心。依托农村商超、党群活动中心等,设立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村邮站)或者农村寄递物流公益性岗位。以有固定的站点和人员、有稳定的运行线路和车辆为方向,建稳村级站点,确保可持续运营,持续加快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责任单位:市商务局、交通运输局、邮政局,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三)提升冷链物流能力

开展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创建行动。支持南阳万邦国际农产品冷链物流园、卧龙综保区冷链物流总仓打造区域性冷链物流基地,积极争创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商务局)

开展冷链物流运营和组织模式创新行动。聚焦“7+1”品类(肉类、水果、蔬菜、水产品、乳品、速冻食品、预制菜等生鲜食品及疫苗医药产品),完善仓储、运输、流通加工、分拨配送、寄递、信息等一体化冷链服务体系,提升专业化冷链物流服务能力。积极推广“移动冷库+集配中心”“中央厨房+食材冷链配送”“连锁直营+冷链配送”及设施设备巡回租赁等冷链物流新模式,提高资源利用与集货组织效率。(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局、商务局)

(四)提质发展特色物流

开展快递物流提质发展行动。支持南阳邮政建设区域邮件处理中心。支持快递物流企业积极入驻电商产业园,打造区域集散分拨中心、快递分拣中心,促进快递物流与电商深度融合发展。(责任单位:市邮政局、商务局)

开展保税物流提质发展行动。发挥卧龙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功能,重点开展保税仓储、保税加工等业务,打造豫鄂陕区域跨境电商服务中心和国际物流分拨配送中心,加快推进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南阳联动创新区建设。(责任单位:卧龙综合保税区管委会,市商务局)

开展跨境电商物流提质发展行动。用足用好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和零售进口试点城市开放平台优势,加快推进跨境电商物流中心、进口商品集散中心等载体建设,大力发展跨境电商物流平台、企业、服务商、产业基地和境外服务网点,积极发展直邮、集货和保税备货等业务,打造豫鄂陕商品集聚出口、国外商品集中进口分拨的区域性中心。(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发展改革委,卧龙综合保税区管委会)

开展中医药物流提质发展行动。立足南阳中药材特色优势,加快推进南阳中医药产业园建设,建成集中医药生产加工、研发、仓储物流、交易、检验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中药产业园。筹备建设集包装、仓储、电子商务、现代物流配送于一体的南阳中药材交易市场,着力打造豫鄂陕区域中药材集散中心。推进东森中药材仓储物流交易中心、豫西南(内乡)中药材物流基地项目建成运营,推动中药材流通体系标准化、现代化。(责任单位:市商务局、中医药管理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内乡县政府,高新区管委会)

开展航空物流提质发展行动。编制南阳航空产业发展规划,研究规划空港经济区,布局航空快件集散分拨中心、航空冷链物流中心,加强与中国邮政、顺丰航空、圆通航空、中国货运航空等大型货运航空公司合作,拓展航空货运渠道,培育和开发航空货运市场,支持货代企业开展国际国内货物“空空中转”业务,培育航空货运新的增长点。(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交通运输局)

(五)推进物流全链路绿色发展

开展逆向物流服务提升行动。优化城市逆向物流网点布局,围绕家电、电子产品、汽车、快递包装等废旧物资,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逆向物流服务平台和回收网络。引导生产企业建立逆向物流回收体系,推动农产品、大宗商品等生产企业利用售后服务体系建立再制造逆向物流回收网络。(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商务局)

开展储运设施绿色化改造行动。加大新能源运输车辆在枢纽园区、城市配送、邮政快递等领域应用,推进绿色物流枢纽、园区和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绿色仓储,支持建设“屋顶光伏电站”,构建“分布式光伏+储能+微电网”的物流自给能源系统,提升仓储设施绿色发展水平。(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商务局、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展改革委)

开展绿色物流模式创新发展行动。推广发展公共“挂车池”“运力池”“托盘池”等共享模式和甩挂运输等绿色运输方式。推动物流枢纽、示范物流园区等采用能源合同管理等节能管理新模式。推动生产、运输、包装等绿色供应链协同运行,推广普及电子面单、环保袋、循环箱、绿色回收箱应用,实现物流全链条绿色发展。(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局、商务局)

(六)打造应急物流体系

对接省级及周边城市交通运输等部门,构建区域应急物流协同保障体系,围绕粮食、特色农产品物流基地建设以及区域医疗储运需求等,规划建设专业化应急物资储备基地和快速转运分拨中心、配送中心。以南阳综合物流分拨中心为重点,谋划建设城郊大仓基地,有效提升南阳物流体系“平急转换”水平、城市生活物资和消费品保障能力。(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局、商务局、应急局、粮食和储备局)

六、提升交通运输流通承载能力

(一)加快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开展铁路货运枢纽建设行动。加快推进南信合高铁项目建设,构筑南阳东向高铁通道,形成与长三角城市群的高铁直连。争取二湛通道洛阳至南阳高铁进入国家相关规划,形成二湛运输通道的高铁主通道,促进南阳与洛阳联动发展。积极争取南阳至十堰高铁进入国家相关规划,实现与周边相邻地市高铁直连。建成铁路二级物流基地,提升铁路货运能力。实施铁路专用线进企入园工程,积极推进南阳港唐河临港物流园等铁路专用线规划建设,打通铁路运输“最后一公里”。(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局)

开展公路加密提质行动。加快推进渑池至淅川高速公路淅川至豫鄂省界段、南阳至邓州高速公路、焦作至唐河高速公路汝州至方城段、焦作至唐河高速公路方城至唐河段建成通车,有序推进淮内高速桐柏至邓州段、郑州至南阳高速南阳段、南阳至新野高速、嵩县至内乡高速南阳段、沈丘至卢氏高速方城至南召段项目前期,谋划新建高速公路出入口,有效提升高速公路覆盖面,实现高速公路内联外通、互联互通、快联快通。推动G312、S103等公路改建工程建设,构建中心城区干线公路大外环,与沪陕—二广—商南—兰南高速形成“高+干”公路环线,引导疏解城市对外、过境交通,实现内外交通分离。建设县城绕城货运通道,推进G312、G207等普通国省干线改线项目建设,缓解过境交通、货运交通给城市带来的安全、噪音、环境污染等问题,促进通道运输与城市宜居和谐共赢。加快推进S103、S228等公路改建工程,实现各县(市)与中心城区主要通道一级公路快速直连。强化干线公路与其他运输方式衔接,建设机场、铁路站、内河港口的干线公路连接线,完善综合交通枢纽集疏运系统。(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发展改革委)

开展航空运输能力提升行动。拓展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等主要城市航线网络布局,为南阳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提供支撑。加快推进南阳机场迁建项目,高水平规划建设空港经济区,打造集人流、物流于一体的区域性航空枢纽。加快通用航空产业发展,规划建设鸭河、镇平等通用机场,因地制宜发展“通航+”功能模块,提升区域经济辐射能力。(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局)

开展内河航运通江达海行动。加快唐河航运工程省界至马店段建设进度,推动唐河航运工程马店至社旗段、白河航运工程开工建设,做好唐沙运河线位空间预留,统筹预控跨航、涉航相关设施建设标准。加快推动南阳港中心港区、唐河港区、新野港区、社旗港区建设,统筹落实桥梁等碍航设施改造工作,满足500至1000吨级内河船舶满载通行需要。加强与宁波港、天津港等开展合作,组织开行铁海联运班列,通过“借港出海”,打通南阳国际海运通道,实现南阳物流通江达海,形成贯穿南北、通江达海的“黄金水道”,到2025年内河航运里程达到66公里。(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发展改革委)

(二)统筹推进多式联运体系建设

加强铁路、公路、水运、民航、邮政等各种交通运输信息的开放共享,形成“宜水则水、宜陆则陆、宜空则空”的综合运输新格局。大力推动公铁、公水联运发展,构建以唐河、白河沿线港口为核心的内河水陆联运中心。推进实施内乡智慧物流园区、南阳铁路二级物流基地、西峡县公铁联运物流园、南阳港唐河临港物流园等一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加快发展“一单制”联运服务,推广应用多式联运运单、集装箱、厢式半挂车等标准化运载单元和货运车辆。(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发展改革委)

(三)推进交通运输绿色化智能化发展

开展交通运输绿色发展提升行动。优化交通运输结构,推进农产品农资、矿石、钢铁等大宗物资及集装箱中长距离运输向铁路、水运转移,提高水运和铁路运输在综合运输中的承运比重。推动新能源交通体系建设,扩大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运输车辆的应用领域,构建以低排放车、新能源车为主的短途货运系统。全面淘汰老旧车、黄标车,限制高污染、高耗能机动车的销售和使用。到2025年,力争节能型环保型营运客货车占比达到10%,客货运车辆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大幅下降。(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展改革委)

开展交通运输智能化升级行动。推动高速公路、普通公路、农村公路数字化转型,加快构建数字化的采集体系、网络化的传输体系和智能化的应用体系,实现规划、设计、建造、养护、运行管理等全要素全周期数字化。完善智能流通网络云平台建设,提升智能化服务水平和应急管理水平。推进全市航道、港口、库区、船闸航运枢纽、渡口等数字化监测设施建设。规划打造基于城市智能流通系统的南阳城市“交通大脑”,强化部门、行业间的协调联动,实现流通体系全面感知、智能分析、合理统筹。(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发展改革委)

七、拓展现代金融服务流通功能

(一)加强金融供需对接

开展流通企业项目融资推介行动。建立完善全市流通行业领域重点项目库,梳理龙头流通企业、重点建设项目等金融需求,多渠道多方式向金融机构推送流通产业项目。健全流通领域银企合作机制,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与第三方支付机构、跨境电商平台、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等开展协同合作,为流通企业提供支付、结算、融资、保险、退税等“一站式”金融服务。(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金融局、人行南阳市分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南阳监管分局)

开展小微市场主体精准帮扶行动。全面落实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走万企提信心优服务”活动部署,下沉“行长进万企”活动重心,主动对接流通领域小微市场主体,精准了解其全生命周期、全方位金融需求,找准与小微企业经营战略的结合点。组织一线客户经理深入商圈、园区、社区等小微企业聚集地,通过“扫街访铺”的方式,推动服务触达、政策落地,帮助量大面广的小微市场主体提振发展信心。积极推广服务小微企业物流、运输等财产保险产品,拓展面向小微企业的出口信用保险、国内贸易信用险、海外投资险等金融服务。(责任单位: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南阳监管分局、人行南阳市分行、市金融局)

开展流通企业融资产品服务创新行动。鼓励依托商贸流通、物流等企业应收账款、存货、仓单、订单、保单等开发金融产品和服务,为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提供金融支持。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为交易背景真实、信用条件较好的现代流通主体提供信用贷款、应收账款融资、出口退税账户质押融资、仓单质押融资、信保保单融资等。引导金融机构与流通行业重点企业合作,大力发展基于金融科技为内核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为链上中小微企业提供精准融资服务。(责任单位:人行南阳市分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南阳监管分局、市金融局、发展改革委)

(二)拓宽流通领域融资渠道

支持流通领域企业直接融资,动态选择一批优秀流通企业作为上市重点培育企业。鼓励商业保理、融资租赁、小额贷款、融资担保、大宗商品期货交易等专业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加大对商贸、交通物流、农村流通等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规范中小企业通过标准化票据融资行为,有序引入债券市场资金,支付上游企业款项。引导金融机构规范开展供应链及流通领域相关的资产证券化、提供资管产品等表外融资服务。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基于真实交易场景,根据需要利用企业债、公司债、债务融资工具等债券融资渠道满足融资需要。(责任单位:市金融局、发展改革委、人行南阳市分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南阳监管分局)

(三)构建流通领域金融服务生态

深入实施“招金入宛”工程,鼓励基金、证券、投资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在宛设立分支机构,针对流通行业创新金融产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建立健全相关配套制度,有序推进设立各类流通领域发展基金。引导保险机构完善流通领域货物运输等保险服务,丰富对流通各环节的保险供给,为流通领域提供更精准的保险保障。积极发展数字金融、绿色金融、科技金融等新业态,引进培育各类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及私募基金,加大全市流通领域项目投资。谋划建立流通行业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探索流通领域金融服务新方案,降低流通交易成本,解决企业融资难题。(责任单位:市金融局、发展改革委、人行南阳市分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南阳监管分局)

八、加强流通领域信用体系建设

(一)推进流通信用信息归集共享

强化流通信用信息归集整合,收集流通领域各类信用主体的全信息数据,进一步归集市场监管、税务、海关、交通运输等领域流通信用信息,完善相关数据库,推动各类信息互联互通。充分借助大数据互联网公开信息,多维度汇集流通活动中产生的信用信息,拓展信用数据整合范围。加强流通领域信用信息开放共享,将事前承诺、事中评价分类、事后激励约束融入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全过程。(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行政审批和政务信息管理局、金融局、交通运输局、市场监管局、税务局、南阳海关)

(二)加快完善重要产品追溯体系

开展农产品、中药材、食品药品、玉器、大宗商品等南阳特色优势产品追溯标准化工作,制定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产品名录和企业名录,实行动态化目录管理。以南阳卧龙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企业为重点,健全重要产品追溯数据信息,探索推进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出口等领域重要产品全流程可追溯体系和质量标识制度体系。(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农业农村局、中医药管理局、市场监管局、行政审批和政务信息管理局、发展改革委)

(三)健全流通领域信用监管机制

建立健全流通领域守信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增强市场主体信用意识和契约精神,切实落实经营者主体责任。聚焦流通领域行政许可、备案和证明事项等环节,提升信用承诺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加强对承诺市场主体信用状况的事中事后核查,将信用承诺书及履约状况纳入市场主体信用记录。探索开展流通领域市场主体公共信用综合评价和信用风险分级分类管理,实施以信用为基础的差别化监管措施。健全流通领域信用修复机制,鼓励失信主体消除不良影响,重塑良好信用。(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行政审批和政务信息管理局、交通运输局、市场监管局、税务局、南阳海关)

九、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实施

加强市发展改革、交通运输、商务、工业和信息化、市场监管等多部门的综合协调,统筹重大项目、重要政策和重点工作事项安排。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提高认识,按照各自职责,强化分工协作、配合联动,完善配套政策,细化落实本方案确定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注重发挥企业、开发区、行业协会及其他组织作用,形成共同推动南阳市功能型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建设的强大合力。

(二)强化政策支持

对标省内外先进流通支点城市,不断完善政策举措,形成具有南阳特色的功能型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建设政策体系。深化流通领域改革创新,简化各类行政审批事项,破除影响流通领域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发展的制度障碍。整合各部门政策资源,围绕现代流通体系发展的重点领域、重点产业和骨干企业,研究出台品牌培育、技术创新、设施建设改造、人才培养、金融创新、标准制定等相关扶持政策。

(三)抓实要素保障

将南阳市功能型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建设布局纳入各级国土空间规划,落实好现有各类土地支持政策,保障农产品农资流通、智慧物流等设施用地需求。发挥各级财政资金的促进作用,加大对流通支点城市建设的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和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强化现代流通人才队伍建设,鼓励市内大中专院校开设流通领域专业课程,鼓励采取企业内训、岗位实训、外部培训、校企联合办学等多种方式培养复合型流通人才,多渠道、多平台、多维度打造流通人才发展高地。

(四)做好监测评估

建立监测和动态评估机制,提高指标数据分析研判能力,强化预测预警。及时做好阶段性评估,提高阶段性工作实效,适时对目标任务进行必要调整。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完善督导考核机制,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充分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对好的做法和有效经验,要及时总结,积极推广。

 

附件:1.重点流通企业清单

          2.重点载体平台清单

          3.重点工程项目清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