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0月29日上午9:30南阳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南阳市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专场。
发布内容:介绍南阳市“十四五”期间自然资源发展的整体情况,并回答媒体关注的问题。
发布人:
皇甫光宇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
温云凌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王恒辉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自然资源总督察
颜 巍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
刘 群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
主持人:
张黎斌 市委宣传部外宣办、新闻发布办主任
市委宣传部外宣办、新闻发布办主任张黎斌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南阳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
今天是南阳市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七场,我们很高兴邀请到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皇甫光宇先生,向大家介绍南阳市“十四五”期间我市自然资源发展的整体情况。
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还有: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温云凌先生;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自然资源总督察王恒辉先生;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颜巍先生;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刘群先生。
欢迎各位发布人!下面,先请皇甫光宇先生作主发布。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皇甫光宇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首先,我代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感谢社会各界长期以来对南阳自然资源事业的关心支持。“十四五”期间,全市自然资源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聚焦“两高四着力”,锚定建设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的目标任务,紧盯“三区一中心一高地”战略定位,统筹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在耕地保护、要素保障、生态修复、民生服务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效。
一、坚守耕保红线,粮食安全根基更加牢固。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始终铭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建设的重要指示,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严格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一是科学划定耕地保护红线。确保南阳全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443.45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308.97万亩。二是严格执行耕地用途管制。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引领及刚性约束,通过建设项目科学选址和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农建设用地,从源头上保障粮食生产空间。三是执法督察严格有力。建立综合监测监管机制,完善了“人防+技防”的立体防控体系,严格开展耕地保护专项督察,以“长牙齿”的硬措施,“零容忍”遏制违法违规占用耕地行为。目前,我市实际耕地面积达到1495.64万亩,实现了自第三次国土调查以来耕地数量“五连增”,耕地保有面积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均居全省前列,南阳市连续两年在党委和政府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中获得全省“优秀”等次,筑牢了“中州粮仓”的根基。
二、强化要素保障,服务大局效能更加凸显。通过更有力的要素保障服务支撑重点项目落地,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建立健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科学划定了“三区三线”,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获批实施,市级总规被评为全省优秀案例。全市209个乡镇规划基本编制完成,3797个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有序推进。高铁片区、康养片区、黄山遗址公园等重点城市区域的详细规划,以及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新城区规划等专项规划顺利获批。二是用地保障提质增效。五年累计审查上报各类建设用地14.2万亩,保障了唐白河复航、汉山水库、方唐高速、鸭河快速通道、姜营机场改扩建、牧原智慧物流园、国防教育基地等一批关乎全市长远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和民生项目用地。供应土地22.8万亩,实现出让收入556亿元。开发区全面推行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总面积达1.5万亩,有效推动了“拿地即开工”。健全了工业用地弹性年期出让、先租后让等多元化供应体系。开展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盘活整治专项行动,处置批而未供土地11.5万亩、闲置土地8856亩,有效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三是矿产资源支撑持续强化。持续开展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21项省级找矿战略项目,投入1.58亿元,占全省资金总额的47.59%,成功探明并增加了金矿、萤石、方解石等关键资源储量。同时,出让了金、铜、钒等战略性矿产矿业权共计21宗,成交金额达25.92亿元,有力推动矿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深耕生态修复,绿色发展底色更加鲜明。以矿山治理和生态价值转化为抓手,实现高水平保护修复,着力构建“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通道。一是矿山修复示范引领。系统修复遗留废弃矿山,全市累计完成废弃矿山治理面积2.6万亩。其中,争取3.5亿元上级资金,实施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南阳片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项目。对于在建在产矿山,坚持边开采、边治理、边恢复,累计完成持证矿山修复面积1.9万亩。二是生态价值创新转化。在淅川、西峡试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首创“五步法”核算体系。通过“土地出让+生态溢价”模式成交土地123宗,实现生态溢价5966万元,推动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为全省提供了“南阳经验”。
四、深化改革惠民,民生权益保障更加有力。聚焦制度改革和风险防治,切实解决民生痛点,增强群众的安全感和获得感。一是重点领域改革走深走实。深化土地市场改革,推进唐河县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工作,进一步激活农村土地资产,提高农村集体收益。开展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进一步摸清资源家底,为资产核算打下基础。南阳独立坐标系通过自然资源部核准并启用,完成了27座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北斗的升级改造,为各行各业提供高精度测绘基准、北斗导航定位等服务。推进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丹江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桐柏山地质公园等15个重点区域完成确权登记,绿水青山从此有了“产权身份证”。二是不动产登记攻坚克难。全面落实证缴分离、容缺办理等举措,化解“登记难”项目171个,涉及房屋4.75万套。推行“交房即交证”项目128个,发证7.7万套,实现了不动产登记“网上办、快速办”。三是农民权益保障升级。农村房地一体登记发证147.67万宗。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13个县市区圆满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首证颁发工作。四是地灾防线守牢守稳。做实做细巡查排查、会商研判、预警预报、避险转移等日常防范和各项管控措施;实施了7个地灾易发县的1:5万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首批开展西峡、方城2个县6个高风险重点乡镇1:1万精细化地质灾害风险调查;积极争取并实施增发国债、中央财政和省财政等9个地质灾害综合治理项目,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点22处,保障了526户3202人受威胁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总之,“十四五”期间,南阳自然资源系统干部职工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展现了良好的精神风貌,取得了显著成效。展望“十五五”新征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将紧密围绕“建强副中心、打造增长极、奔向新辉煌”的发展目标,全面提升自然资源治理的现代化水平,为南阳建设成为省域副中心城市提供更加坚实的资源保障。在此,再次向各位媒体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张黎斌
谢谢皇甫局长生动详实的介绍!接下来进入现场提问环节,欢迎记者朋友就本场新闻发布会关注的内容进行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
河南经济报记者
请问南阳在自然资源和规划领域,围绕高效生态经济建设,采取了哪些规划举措,取得了哪些成效?谢谢!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自然资源总督察王恒辉
感谢您的提问。近年来,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系统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支持南阳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决策要求,探索创新规划方法,全力助推副中心城市建设。
一是坚持生态优先、职能清晰,构建“一核两轴、一区两屏”的开发保护新格局。“一核”是以中心城区联动镇平县、社旗县、唐河县,形成带动市域城乡发展的核心;“两轴”是以郑万高铁、焦柳铁路、二广高速公路为南北向发展轴,以沪陕高速公路、宁西铁路为东西向发展轴,引导城镇空间集聚发展;“一区”是中部耕地资源富集地区构建稳固的平原农业生产区格局,保障粮食安全;“两屏”是依托西部伏牛山-丹江口和东部桐柏山-大别山生态屏障,筑牢生态安全格局。
二是坚持协调联动、错位发展,建立城镇发展新体系。确立“一主两副多极群星”的发展思路。“一主”即中心城区联动周边3个组团县,共同构建中心城区协同发展区。“两副”即邓州市、方城县作为市域副中心,打造向南跨省域产业协作的重要节点,向北与郑州对接的市域门户城市。“多极”即其他远郊县以“一县一省级开发区”为抓手,错位互补发展,培育若干个区域增长极。“群星”即筛选基础良好、特色明显的中心城镇,打造一批联城带乡的卫星城镇。
三是坚持项目为王、招商为要,强化产业强市空间保障。我们始终坚持将产业空间布局融入国土空间规划全局统筹谋划,把新增建设用地规模重点向开发区倾斜,划定16个省级开发区范围、城镇建设用地约186平方公里。严格控制开发区产业用地改变用途,确保工业、仓储物流、科创研发等不低于60%。在城镇详细规划中,指引同类产业集中紧凑布局、上下游产业临近布局,鼓励合理的土地混合利用,服务新经济、新业态与新型产业发展需要,增加土地使用弹性。
四是坚持品质提升、功能完善,提升城市空间治理能力。完善“单元+街坊”的详细规划分级体系,推进规划与土地政策深度融合,为城市发展赋能提质。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聚焦单元的开发容量、公益性设施、廊道绿地等,营造高品质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同时,协调开展消防、防洪排涝、公共交通、排水工程等一大批专项规划,优化配置城市资源,促进城市协调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建强省域副中心城市目标,科学统筹扛稳政治责任和保障发展的关系,优化国土空间规划管理,强化重大产业项目用地保障,推动加快形成辐射豫南区域、支撑全省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南都晨报记者
请问,南阳市在自然资源领域采取了哪些服务和保障农业强市建设的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谢谢!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刘群
近年来,全市自然资源系统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部署要求,聚焦耕地保护等关键环节,全力服务农业强市建设。
一是牢牢守住了耕地保护红线。实行制度性保护,科学划定“三区三线”,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1443.45万亩耕地和1308.97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任务,带位置带坐标精准下达到市县,实现了稳定耕地应保尽保、应划尽划。从严开展年度耕地保护责任制考核,强化结果应用,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严格考核、终身追责。充分发挥自然资源督察“利剑”作用,综合运用追责问责、用地动态限批、政法部门精准打击等“长牙齿”硬措施,以“零容忍”态度坚决遏制新增违法占耕行为。“十四五”以来,全市累计查处违法占地案件803起,耕地保护“寸土不让”的严格氛围已全面形成并持续巩固。
二是实行管控性保护。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刚性约束,严格落实占用耕地管控要求,强化永久基本农田对各类建设布局的约束和引导。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十四五”期间,全市建设占用耕地9.01万亩,补充耕地9.01万亩,全部做到了先补后占、占一补一、占优补优,连续25年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全市耕地面积连续稳定在1450万亩以上,夯实了粮食生产的耕地基础。
三是实行发展性保护。深入践行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把设施农业作为农业强市建设的重要抓手,建立设施农业用地“正、负面清单”,为特色农业发展“开绿灯”“划禁区”。“十四五”以来,全市保障设施农业用地项目1.2万个,面积14.3万亩,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两高四着力”目标,持续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动态完善政策举措,为全面推进农业强市建设贡献更坚实的自然资源力量。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河南日报农村版记者
自然资源部门在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方面也承担了很多职能,请问“十四五”期间在生态保护和修复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什么成效?谢谢!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温云凌
谢谢您的提问!“十四五”以来,我们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奋力打造高效生态经济引领区。
一是牢记“国之大者”,坚决扛牢重大政治责任。南阳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地和渠首所在地,承担着向华北地区供给优质水资源、拱卫首都生态安全和水安全的重大政治任务。近年来,我们始终站在守护生命线的政治高度,把加强库区生态保护修复作为头等大事摆在最突出的位置,申报、实施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南阳片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接续谋划了河南丹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不断筑牢库区生态安全屏障,坚决守好“一库碧水”。
二是聚焦系统治理,扎实推进矿山整治修复。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分区分类实施生态修复工程,着力提升矿区生态环境质量。一方面,对于遗留废弃矿山,通过采取辅助再生、生态重建等措施,进行系统修复、整体修复。“十四五”以来,全市累计完成废弃矿山治理面积2.6万亩。另一方面,对于在建在产矿山,坚持边开采、边治理、边恢复,努力推动矿区园林化、产业生态化、发展持续化。近年来,累计完成持证矿山修复面积1.9万亩。
三是激活生态资源,探索“两山”转换新路径。稳妥有序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指导新野县新甸铺镇因地制宜做好项目谋划,统筹推进用地布局优化、农用地整理、人居环境整治,持续改善乡村生态环境。深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通过“土地、矿权出让+生态产品溢价”模式,推动绿水青山变现生金,反哺生态环境治理。淅川县、西峡县获评全国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县。推进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完成河南丹江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唐白河流域、西峡伏牛山国家地质公园等7个自然资源确权登记,绿水青山有了“户口簿”和“身份证”,自然资源保护和开发的主体责任得到了进一步激发。
生态保护和修复,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扛稳政治责任,守正创新,担当作为,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奠定更加坚实的生态根基。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大河报记者
“十四五”期间,我市在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方面取得了哪些新成效?谢谢!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温云凌
感谢您的提问。“十四五”以来,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化矿政改革创新,统筹地质找矿与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全市矿业高质量发展呈现持续向好的态势。
一是全链条监管全面加强。构建“严抓源头、严管过程、严控结果”的矿产资源全链条监管体系,严格矿业权审批登记,强化准入管控,深化部门协同联动,扎实开展打击“洗硐”、“磐石行动”、工程建设领域非法采矿等专项治理整顿,从严打击矿产资源领域违法行为,查处各类矿产资源违法案件两百多起,强化执法执纪问责,全市矿业秩序明显好转。
二是地质找矿实现新突破。通过规划的实施,战略性矿产、重要金属和非金属矿产地质找矿成效显著,资源储量明显增加,矿产资源供应能力得到提升。十四五期间,南阳市纳入全省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项目21个,新发现矿产地41个,新增主要矿产资源量:金31吨,萤石940万吨,铁矿石4419万吨,方解石3.2亿吨,脉石英675万吨,超额完成预定找矿目标。
三是矿产资源保障能力稳步提升。全面推进自然资源部和省自然资源厅出台的一系列矿产资源改革文件,持续深化矿产资源市场化改革,全面实施矿业权有偿竞争性出让。根据经济发展需求,科学有序投放矿业权,“十四五”期间全市累计出让矿业权21个,其中采矿权11个,全部为大中型。扎实推进矿产资源整顿整合,严格执行新建矿山最低准入标准,全市采矿权由192个减少至180个,大中型矿山比例由22%提升到48%,“小、散、乱”等问题得到明显改善,开发利用结构不断优化。
四是绿色矿山建设再上新台阶。十四五期间,积极推进以绿色开采、绿色勘查和综合利用为核心的矿业发展目标,大力实施节能减排、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谐矿区建设等高质量发展举措,绿色矿山建设全面推进。建成了政府引导、企业主建、第三方评估、社会监督的绿色矿山建设工作体系,入库国家级绿色矿山名录11家,省级绿色矿山名录14家,全市矿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科学编制好十五五矿产资源规划,持续加大地质找矿力度,全面提升矿产资源高质量发展水平,为南阳建设副中心城市提供更加坚实的资源保障!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顶端新闻记者
在提高政务服务效能、优化自然资源领域营商环境方面,特别是落实落细“高效办成一件事”、在高质量发展中强化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方面,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颜巍
“十四五”期间,我局在提高政务服务效能、优化自然资源领域营商环境方面,推出了“标准地改革”“联合验收”“高效办成一件事”等一系列便民利企的改革举措,得到了企业和群众的支持、认可。
在深化政务服务提质增效方面,一是创新机制,优化审批流程。落实工业用地“标准地”改革措施,实现“一天办四证”。通过流程再造、数据共享、部门协同,将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核发纳入“固定资产投资一件事”,项目单位一次申请,部门联合办理,推动项目早落地、早开工。实行竣工联合验收、备案、不动产首次登记并联办理,各专项验收部门提前介入服务指导,验收时一窗受理、并联办理、统一验收,限时办结、统一出件,办结时限缩减为5个工作日,有效缩短了验收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二是数据赋能,革新审批模式。采取月更新、季完善、年汇总形式做好数据归集入库工作,奠定“互联网+政务服务”基础。利用“多规合一”平台落实“用地清单制”改革,通过管理部门之间“内部征询”替代企业多头跑动。规范电子证照制发,加快证照系统联通,避免企业和群众重复提交材料和证明。三是精准服务,助力企业发展。成立“事前辅导、帮办代办”员队伍,指导企业高效准备申请资料、无缝衔接非审批事项办理环节,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审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让企业获得更加贴心、便捷的服务。
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一是强化保障,提升用地效能。实施弹性年期出让、先租后让等多样化方式供应土地,满足产业发展差别化用地需求,切实降低企业用地成本。探索开展以工业、物流仓储用地为主导用途,以科研、商务金融、行政办公等为辅助用途的混合产业用地开发利用工作,适应新兴产业发展需求,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建立工业用地“3+N+1”控制性指标体系,助力企业拿地即可开工,大幅缩短项目落地周期。二是制度先行,加强政策支撑。全省首例推进中心城区工业用地控制线立法,以法律形式筑牢工业发展空间底线,为城市工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印发《南阳市开展“空中森林花园”住宅试点的实施意见》,为第四代建筑提供政策保障,满足群众对住宅品质多样性的需求。三是放权赋能,激发市场活力。将中心城区工业、仓储物流项目部分规划审批权限下放至各区政府(管委会),减少了层层上报、等待上级审批的时间,显著降低了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同时压实了属地责任,激发基层主动性,实现更精准、更灵活的产业布局。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张黎斌
谢谢各位发布人。今天的现场提问就到这里,如果记者朋友还有其它问题需要了解,会后可以与发布单位联系,进一步采访了解。
媒体朋友们,“十四五”以来,我市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统筹发展和安全,着力保耕地、保发展、保生态、保权益、保安全,全面推进自然资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南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在此,恳请新闻媒体继续关注我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工作,为建强副中心营造良好氛围。
最后,再次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到这里,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