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2日下午3:00南阳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南阳市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市商务局专场。
发布内容:介绍南阳市“十四五”期间商务发展整体情况,并回答媒体关注的问题。
发布人:
曾庆欣 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
范海明 市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耿松颖 市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李江平 市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姚士丽 市商务局党组成员、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南阳市支会会长
主持人:
张黎斌 市委宣传部外宣办、新闻发布办主任
市委宣传部外宣办、新闻发布办主任张黎斌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南阳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
今天是南阳市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五场,我们很高兴邀请到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曾庆欣先生,向大家介绍南阳市“十四五”期间我市商务发展整体情况。
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还有:
市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范海明先生;
市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耿松颖女士;
市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江平先生;
市商务局党组成员、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南阳市支会会长姚士丽女士。
欢迎各位发布人!下面,先请曾庆欣先生作主发布。
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 曾庆欣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首先感谢大家对商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今天很高兴就“十四五”商务发展情况与大家进行交流。
“十四五”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全市商务系统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立足商务工作职能定位,积极应对多重压力考验,主动融入国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全省“制度型开放”大局,全力以赴促消费、稳外贸、畅流通、惠民生,商务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为南阳现代化建设作出了贡献。下面我从四个方面做简要介绍。
一是消费扩容注入新动能。“十四五”以来,我市锚定区域性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推动消费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稳步提升。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20年的1998.7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553.3亿元,年均增长6.3%,高于全省5.2%的平均增速。今年前9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4%,达到1839.24亿元,总量居全省第2位。持续开展“惠享南都”系列促消费活动,年均举办活动500余场,累计投入促消费财政资金超1亿元,拉动消费超17亿元;发放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超16亿元,带动汽车、家电等销售近100亿元,惠及消费者超108万人次。我市入围全省综合特色商业街提升城市,摩根吾悦广场、万悦城、万达广场先后运营,高新吾悦广场、明伦三顾里等项目即将建成营业,中心城区大型商业综合体达20余家,全市大型商业综合体达60余家,商圈建设得到重塑性发展。仲景、赊店获评“中华老字号”,全市老字号企业达67家,先后在北京、广州、深圳等地举办南阳名优特色产品展,搭建“宛品出豫”常态长效产销对接平台。
二是商贸流通构建新体系。“十四五”以来,我市扎实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唐河、桐柏、淅川、新野先后入选省级示范县,已累计争取补助资金4515.4万元,支持新建(改造)乡镇商业基础设施达到94个(其中,乡镇商贸中心59个、乡镇大集13个、集贸市场22个),覆盖92个乡镇;农村电商快速发展,先后创建国家级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县8个,国家级示范县升级版4个,省级示范县3个。物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成功引进京东、中通、丰树等头部企业,落地豫资海元、万邦冷链等重大项目,全市累计新增A级物流企业56家,其中5A级企业1家,总数达60家,稳居全省第二位。我市入选全国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试点城市,有力提升资源循环利用水平,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注入绿色动能。
三是外贸发展打开新局面。“十四五”以来,我市对外贸易面对逆全球化挑战,实现“量稳质升”与市场多元突破。全市货物贸易进出口从2020年的128.6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67.3亿元,年均增长6.8%,外贸市场主体达518家。今年前9个月,全市货物贸易进出口127.2亿元,增长1.9%。与全球158个国家(地区)有经贸往来,市场布局更趋多元,其中,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占比由2020年的49%提升至2024年的58.6%;东盟是我市第一大贸易伙伴,进出口额从2020年的33.1亿元提升至2024年的41.5亿元。获批全省稳外贸政策创新试点,市财政列支4500万元建立全省首个“出口退税资金池”,累计发放退税周转金超5亿元,涉及出口货值约68.6亿元;列支2000万元开展“外贸贷”业务,为外贸企业贷款1.22亿元,助力企业纾困解难。
四是对外开放实现新突破。“十四五”以来,我市先后获批中国(南阳)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城市、全省唯一一家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中国(河南)自贸区南阳联动创新区,申建了食用菌、冶金新材料2个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和艾草、石油装备、光电、茶业、汽车零部件5个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自贸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综保区+外贸基地”开放平台叠加效应初显。2024年跨境电商交易额完成146亿元,较2020年增长72%。成功创建1个国家级电商示范园区、2个省级跨境电商示范园区、2个省级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和企业孵化平台,建成一体化通关平台,开通9610(直邮出口)、9710(跨境电商B2B直接出口)、9810(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1210(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全通关模式,跨境电商市场主体规模不断发展壮大,跨境电商综试区连续三年获商务部考核“成效较好”评级。2024年食用菌、汽车零部件出口额分别达到33.2亿元、29亿元,占全市出口额的25.6%、22.3%,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成为我市对外开放主阵地。张仲景博物院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面向“一带一路”沿线俄罗斯、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家开展了14期中医适宜技术培训,与瑞典针灸学会、意大利中医药学会、俄罗斯中医药学会、新加坡针灸学会、澳大利亚中华针灸学会等5家境外中医药诊疗机构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今年前8个月,基地实现中医药出口1641.62万元,中医药服务“走出去”步伐加快。
下一步,全市商务系统将聚焦“五聚五提”总抓手,奋力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着力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更大力度提振消费扩内需,在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中展现商务担当,以商务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效,为建设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张黎斌
谢谢曾局长生动详实的介绍!接下来进入现场提问环节,欢迎记者朋友就本场新闻发布会关注的内容进行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
河南日报农村版记者
“十四五”期间南阳市在促消费工作中取得了哪些关键成果,具体有哪些亮点举措?
市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范海明
“十四五”期间,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引擎,其重要性日益凸显。我市积极响应国家与省级决策部署,紧密追踪消费领域的新动态、新趋势,通过政策扶持、专项行动与特色活动等多重举措,推动消费市场实现规模扩张、品质提升与环境优化,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主要有三个方面变化和亮点:
一是扩规模,消费市场体量稳步攀升。自2021年起,我市聚焦零售、餐饮、电商、文旅、加油等重点领域,以及暑期、“五一”“金九银十”等重点时段,持续加大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支持力度。2021年,首次打造“惠享南都”消费品牌,投入600万元财政资金发放惠民补贴消费券,截至目前已累计投入促消费财政资金1.01亿元,拉动消费17.4亿元。今年1—8月,限额以上粮油食品、饮料、烟酒、服装鞋帽针纺织品和日用品类五大基本生活类商品零售额合计增长18.1%,石油类制品零售额增长11.9%,财政资金的精准投放,进一步提升了促消费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有力推动消费市场整体持续向好、保持旺盛活力。
二是提品质,消费市场能级持续升级。我市严格贯彻落实上级关于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要求,充分发挥人口大市、消费大市的优势,围绕汽车、家电、手机、家装、电动自行车等领域,积极探索“政府补贴+企业让利+金融赋能”叠加模式,打好“政企金”组合拳,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取得扎实成效。自2024年起,全市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超16亿元,带动汽车、家电等销售近100亿元,政府资金撬动效应达到1:6,惠及消费者超108万人次。支持家电、汽车等企业和金融平台,积极开展“家装节”、“国际汽车文化节”、新能源汽车下乡等系列让利促销活动,与政府补贴叠加形成多重政策激励。以旧换新系列支持政策不仅是消费升级的刺激政策,更是推动绿色低碳智能发展的关键之举,今年1—8月全市限额以上汽车类商品零售额达84.49亿元,增长4.4%;其中新能源车表现尤为亮眼,零售额同比增长21.9%,高于传统燃油车22.9个百分点,成为车市增长的核心主力。
三是优环境,消费市场供给不断扩容。围绕区域性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着力推动现有商圈提档升级,加快新商圈规划布局,全力打造“15分钟便民消费服务圈”,不断扩大“吃住行游购娱”等服务消费供给,更好满足群众多样化消费需求。全市已投入运营的大型商业综合体60余家,高新吾悦广场、三顾里商业街等新载体加速崛起,内乡县衙步行街、南阳府衙等特色街区迭代升级,其中,南阳府衙夜经济集聚区跻身省级行列,“夜南阳”消费地标初具规模。玉雕节、艾产业大会等特色节会与直播电商基地联动发力,推动玉石、酒饮品等特色产业与消费深度融合,“线上+线下”“商品+服务”的消费生态不断完善,豫鄂陕区域性消费中心地位持续夯实。
“十四五”期间,我市促消费工作从规模、品质、环境三方面协同发力,既实现了消费市场的稳步扩容,又推动了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为后续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消费基础。下一步,我们将锚定消费提质升级核心目标,深化“政策引导+市场主导”机制,破除消费堵点,充分释放城乡消费潜能,让消费成为南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压舱石”。
河南广播电视台大象新闻记者
“十四五”期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我市外贸发展展现了强劲韧性。请介绍一下我市在稳外贸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市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耿松颖
“十四五”以来,面对逆全球化加剧、地缘冲突频发、全球产业链深度调整等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我市外贸领域始终以“稳得住、拓得开、服务好”为主线,通过模式创新、多维施策,推动外贸在压力中保持韧性、在挑战中实现增长,为全市经济稳增长、促开放提供了有力支撑。下面,我从三个方面具体介绍我市稳外贸的主要做法:
一是壮大外贸主体队伍。一方面,动态管理年度进出口额超5000万的重点外贸企业台账,联合海关、综保区定期调研企业生产经营情况,针对涉美贸易壁垒、汇率波动等难题,“一对一”制定通关优化、市场替代等解决方案,稳住外贸基本盘;另一方面,开展外贸孵化专项行动,通过县市区协同精准服务新设外贸企业,提供注册备案、市场分析等全流程指导,目前,我市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增至518家,主体规模持续扩大,为外贸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二是大力开拓国际市场。深入实施“百企百展”拓市场行动,聚焦“一带一路”沿线、RCEP成员国等新兴市场,年均组织超150家次企业参加广交会、服贸会、中国—东盟博览会等境内外重点展会,帮助企业对接国际采购商、抢占市场份额;同步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组织企业参与“外贸优品中华行(河南)”“河南投洽会”等内销展会,支持适销对路的出口产品转内销,拓宽市场空间,增强抗风险能力。
三是强化助企服务保障。坚持“政策+资金+金融”协同发力,常态化开展政策宣讲,平均每年召开市级政策解读会5次,深入企业实地宣讲20次以上,确保惠企政策应知尽知;用足各级外经贸专项资金,累计为企业争取约4000万元扶持资金,支持开拓国际市场、投保出口信用保险等,降低经营风险;创新设立省内首个出口退税“资金池”,市财政出资4500万元,累计为外贸企业发放退税周转金5.03亿元,覆盖出口货值约68.6亿元,有效缓解企业短期资金周转压力;同时发展“商务+金融”模式,联合银行推出“外贸贷”专项产品,自2021年业务开展以来累计授信1.21亿元,精准滴灌我市中小外贸企业融资需求。值得一提的是,下一步我市还将再添“硬招”——设立总规模2.01亿元的外贸发展促进基金,重点支持企业技术升级、品牌培育及新兴市场开拓,以更精准的政策组合拳和更高效的服务体系,推动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提升开放型经济韧性与活力。
总之,“十四五”期间,我市外贸在外部压力下“稳”的底气更足、“进”的动能更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开放平台为支撑,以创新服务为突破,持续巩固外贸良好发展态势,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央广网记者
“十四五”期间,我市在商贸流通体系建设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成效如何?
市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江平
“十四五”期间,我市围绕构建现代商贸流通体系,重点推动商业载体提质升级与县域商业网络完善,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商业载体能级提升实现新突破。我市统筹推进特色商业街区改造与商业综合体建设,以点带面优化城市商业布局,增强消费牵引力。在特色商业街区方面,创新采用“试点先行、分类施策”模式,聚焦摩根商业街与文化宫东街开展提升行动,争取省级资金2800万元,撬动社会资金2个多亿。特别是摩根商业街,通过河道治理、景观配套、业态优化等系统改造,街区活力显著增强,街区亮灯首日客流量突破7万人次,目前日均客流稳定在3.5万人次以上,形成“日游夜娱”全时段消费场景,带动周边商业销售额同比增长10%。在商业综合体建设方面,坚持“优化布局、集聚发展”,强化部门协同破解项目难题,成功引入新城控股、万达集团等龙头企业。万悦城、摩根·吾悦广场、宛城万达广场等标杆项目于“十四五”期间陆续投运,填补区域商业空白,提升城市消费能级,为南阳注入现代商业活力。
二是县域商业体系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农村市场是商贸流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潜力巨大,是经济增长的关键所在。“十四五”期间,我市围绕供应链、物流配送、商品与服务下沉及农产品上行的目标,推动城乡流通网络融合发展。积极争取中央及省级资金支持,为唐河、桐柏、淅川、新野4个示范县落实专项资金4515.4万元,带动社会资金投入4个亿,重点补齐冷链仓储、物流配送等基础设施短板,完善县乡村三级商业网络。唐河、内乡、邓州、镇平先后入选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形成一批可推广的县域商业模式。目前南阳在示范县数量、资金规模及网络覆盖水平上均居全省前列,农村消费潜力得到有效释放。
三是商贸业发展成效显著。“十四五”期间,我市积极推动老字号评审认定工作,成功培育2家“中华老字号”及10家省级老字号、67家市级老字号,并成立老字号协会推动我市老字号企业抱团发展;积极实施“餐饮业提质增效”行动,餐饮业规模持续壮大,拥有8万家餐饮经营主体和约40万从业人员,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家政服务品牌化、标准化水平提升,“宛康护工”入选全国家政劳务品牌,形成785家企业、3.9万人的服务体系。全面推进省级品牌消费集聚区建设。目前我市已申报成功品牌消费集聚区3个,分别是唐河和美、方城大裕城、摩根吾悦广场。
通过系统推进,“十四五”期间我市初步形成城乡贯通、业态丰富、结构优化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为扩大内需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下一步,我们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布局、畅通城乡流通、发展新业态,持续激发消费潜力。
河南经济报记者
近年来,随着数字经济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发展,跨境电商快速发展,请介绍一下“十四五”期间我市跨境电商发展情况及成效?
市商务局党组成员、市贸促会会长姚士丽
“十四五”期间,我市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和省、市关于促进跨境电商发展的工作要求,紧紧围绕“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三大核心,促进南阳跨境电商迅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商务部对全国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年度考核评估中,连续三年获得第二档“成效较好”的优异成绩,河南省商务厅两次向南阳市人民政府发来贺信,对南阳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
一是市场主体不断壮大。深入开展“抓大、扶中、育小”精准培育专项行动,鼓励支持全市头部企业、优质外贸企业、先进制造企业转型跨境电商,开拓国际市场。开展百家重点企业培育行动,全市优选100家重点电商企业,建立重点企业培育库,开展陪跑帮扶行动。花冠工艺品、晶亮光电、景赛电商、唯时商贸等一批跨境电商企业迅速发展壮大。
二是产业集聚融合发展。按照以卧龙综保区为核心,以镇平、西峡等地多个跨境电商园区为支撑的“一核多园”体系,建设10家跨境电商园区,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集聚平台。促进线上线下联动融合发展。引进专业运营服务企业,为园区入驻企业提供优质的手续代办、培训孵化、物流转运等服务。卧龙综保区跨境电商产业园、内乡县跨境电商园获评省级跨境电商示范园区。2023年内乡电商科技创业孵化园成功创建国家级电商示范园区,实现我市国家级电商示范园区零的突破。
三是产业带出海取得成效。开展“跨境电商赋能产业带”行动,联合亚马逊、阿里巴巴国际站等跨境电商平台,为产业带企业提供跨境电商运营培训、店铺托管等特色服务,帮助1000余家企业扬帆出海。我市开展跨境电商半托管、全托管服务的先进做法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南阳市人民政府工作快报采纳推广。南阳市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带,促进绿色农产品跨境电商出口的做法入选了《中国跨境电商发展报告(2024)》蓝皮书。
四是人才培育多层次展开。引育并重,政、校、企、协联动,形成人才“强磁场”。南阳理工学院跨境电商培训基地、镇平县秦巴跨境电商孵化平台被省商务厅认定为省级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和企业孵化平台。大力开展电子商务大讲堂系列活动,举办阿里巴巴跨境电商峰会、亚马逊全球开店南阳峰会等大型论坛峰会活动,邀请专家、企业来宛分享、推介、交流、合作,推动南阳产品跨境出海,培养跨境电商人才5000余人。
五是“朋友圈”不断扩大。通过参会参展、举办论坛峰会等方式,多层次开展交流合作。组织企业参加了全球跨境电商大会、中国(义乌)国际电子商务博览会、深圳跨境电商大会等60余场,向外集中展示中国(南阳)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发展情况和特色产业情况。南阳综试区的经验做法在河南日报、学习强国等平台进行了广泛宣传报道,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张黎斌
谢谢各位发布人。今天的现场提问就到这里,如果记者朋友还有其它问题需要了解,会后可以与发布单位联系,进一步采访了解。
媒体朋友们,“十四五”以来,南阳全力以赴稳外贸、促消费、强商贸、活流通,推动商务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量的合理增长,为建设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注入强劲动能。衷心希望各位媒体朋友继续关心、支持南阳商务工作,充分发挥传播优势,广泛宣传我市的创新举措和实践成果,为南阳商务工作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最后,再次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到这里,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