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走进南阳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5年“在线访谈”栏目。今天我们非常荣幸邀请到了南阳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闫道畅。闫局长,您好!
闫道畅: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好!
主持人:近年来,《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河南省现代水网建设规划》相继印发实施,对加快构建国家、省级水网作出了明确指示和具体要求,着力构建“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的国家水网。闫局长,请您介绍一下什么是水网以及我市现代水网的总体情况。
闫道畅:首先,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南阳水利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水网是基础设施体系的重要组成,是系统解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问题,保障水安全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分为国家骨干网、省级水网、市级水网、县级水网四个层级和“纲、目、结”三要素:
“纲”是水网输配水的主通道和大动脉,主要包括重要骨干江河通道、重大引调水通道、重要输配水通道;
“目”是水网的覆盖面,主要涉及水网控制范围内中小河流水系、城乡供水管线、灌溉排水渠道等;
“结”是水网中水流调控的抓手,主要包括控制性水源、调节性湖泊、配水节点等。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拓宽融资渠道、不断加大水利项目投资规模,着力推动水利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不断优化。但与新阶段高质量发展和加快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防洪排涝减灾体系不完善,水资源统筹调配能力不强,水利工程互联互通不够等短板弱项。按照国家、省级对于水网建设的安排部署,我们根据南阳的地形地貌、河流水系及水利工程分布,统筹考虑水资源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谋划了“一轴两源多点联江淮,四横七纵百川润宛城”的市级水网总体布局。
“一轴”指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两源”指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源头、千里淮河源头;“多点”指市域内517座水库;“联江淮”指通过南水北调中线干渠连通境内长江与淮河两大流域;“四横”指淮河、引丹干渠、鸭东干渠、中心城区上游水系连通工程等横向输水通道和河流;“七纵”指白河、唐河、丹江、鹳河、湍河、白桐干渠、南水北调口门供水管道等纵向骨干河道和渠(管)道;“百川”指境内99条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及4处跨县域水系连通工程;“润宛城”指在南阳市域内形成全域贯通的现代水网。
其中,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淮河是国家水网的主骨架和大动脉;同时,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唐白河也是河南省“八横六纵”水网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持人:水利部门计划怎么推进现代水网建设?
闫道畅:为贯彻落实《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以及水利部关于开展水网先导区建设的有关精神,市水利局积极行动,大员上前,克服竞争压力大、评选标准严等困难,2024年成功入选全国第二批市级水网先导区建设城市。
我们将按照“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的原则,以联网、补网、强链为重点,围绕优化水资源配置和供水保障体系、完善流域防洪减灾体系、完善河湖生态系统保护治理体系、建设数字孪生水网、提升水网工程现代化管理水平五个方面,重点从“纲”“目”“结”这三个方面去加快推进。
一是加快构建水网之“纲”。以唐白河、丹江、淮河等重要河流为基础,以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鸭河口灌区干渠、引丹灌区干渠为重点,科学推进白河与唐河、丹江与白河、与淮河等跨流域连通工程,加快构建水网“纲”。
二是全面织密水网之“目”。开展水源工程间、不同水资源配置工程间水系连通建设。有序实施南召、方城、西峡等各县(市、区)内部连通工程,推进跨区域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优化农村供水工程布局,稳步推进唐河、镇平、淅川等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提升农村供水标准和保障水平;加快鸭河口、引丹等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唐河等县(市、区)的水系连通和水美乡村建设、中小河流治理等项目实施,形成城乡一体、互联互通的水网格。
三是切实打牢水网之“结”。加快推进汉山水库等控制性调蓄工程,李家畈、圣湖湾和红石峡等重点水源工程建设,综合考虑防洪、灌溉、供水、生态等综合功能,加强流域水工程的联合调度。同时,综合规划依据充分、前期工作基础扎实、地方积极性高等因素,科学推进新建青山水库、石门水库扩容等大型水库及新建龙湾湖、三岔河、台子庄等中型水库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尽快开工建设,切实提升水资源调控能力。
主持人:我市水网先导区建设有哪些具体安排?
闫道畅:按照水利部工作要求,申报先导区的地市,要力争通过2年左右时间,先导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形成典型经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项目建设是构建现代水网体系的重要支撑,根据《实施方案》,我们拟实施水资源配置和供水保障、流域防洪减灾、河湖生态系统保护治理、数字孪生水网、水网工程现代化管理5大类82个项目,总投资641亿元,计划建设期内(2024—2025年)完成投资140亿元。
主持人:请您简要介绍一下我市水网先导区建设当前推进情况。
闫道畅:水利部门以先导区建设为契机,抢抓重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窗口期”,以超常规力度、超常规举措,大力推动水网工程建设。各项工作进展顺利,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建设合力已经形成。市委专题听取水网先导区建设情况汇报,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加快完善安全韧性现代水网体系,对水网建设进行统筹安排、周密部署;市政府多次调度有关工作,研究破解建设推进中的具体问题;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为第一组长、市长为组长,相关市直单位和县市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现代水网暨重大水利项目建设工作专班,建立分工负责、会商研判等制度,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部门协调配合,推动先导区建设全面起势。
二是项目支撑更加有力。市领导分包重大水网项目推进,清单管理、台账推进。抓牢工程建设。加强对汉山水库、李家畈水库等在建项目的督导,抓好安全生产,强化质量控制,加速建设进度,力争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抓紧前期推进。确定了重点推进的“43211计划”重大水利项目,与水利部水规总院达成战略合作,着力破解项目前期工作经费难题,鸭西灌区等重点项目已经取得突破。抓实项目储备。坚持谋划在前,抢抓“十五五”规划编制机遇,围绕新建大中型水库、大中型灌区、大中型引调水等重点领域,初步谋划了4大类18小类共222个项目,总投资约1317亿元,为超长期国债等政策资金争取奠定基础,确保项目建设接续有力。
三是机制创新持续赋能。创新推进机制。立足水网先导区建设点多、线长、面广的实际,实行“河长+水网”推进机制。强化资金保障。积极争取上级政策资金,主动对接金融机构,吸引企业及社会资本投入,以特许经营模式引入社会资本推动汉山水库、鸭河口水库清淤等重大项目落地实施,“十四五”以来,累计落实全口径水利投资271.6亿元,投资规模保持高位,保障能力不断增强。注重试点带动。全国农业用水权改革、水利部建管人才培养基地、全国现代化水库运行管理矩阵建设试点等一批国家级试点落户南阳,完成《南阳市河湖保护管理条例》立法,《南阳市水权改革试点方案》和相关配套制度制定实施,以点带面示范带动现代水网建设。
四是融合发展不断深化。推动水网与农田网融合。实施鸭河口、引丹等大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开展沟渠连通整治,大中型灌区有效灌溉面积达393.47万亩。推动水网与乡村振兴融合。唐河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工程主体完成,加快推进农村供水“四化”建设,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89.62%。南召县黄鸭河成功入选水利部国家幸福河湖建设项目,丹江口水库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美丽幸福河湖。推动水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用好水土流失治理成果,在淅川县完成河南省第一单水土保持碳汇和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交易金额216万元,打通“两山”双向转化新通道。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咬定目标、苦干实干,扎实做好治水兴水“大文章”,高质量完成水网先导区目标任务,优化水利基础设施体系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不断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
主持人:感谢闫局长做客我们在线访谈栏目,同时也感谢广大网友的关注,本次访谈到此结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