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 南阳:持续夯实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根基

发布时间:2025-10-16来源:南阳广播电视台

分享:

10月14日,南阳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南阳牢记嘱托、感恩奋进,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生动实践和亮点成效。


回顾这五年的历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河南考察南阳时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聚焦“两高四着力”,锚定建设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的目标任务,紧盯“三区一中心一高地”战略定位,纵深推进“五聚五提”,高效统筹稳增长、扩内需、强创新、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有力有效应对严峻复杂形势、积极克服困难问题,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强劲、量质齐升。从评估情况看,“十四五”各项目标任务实施总体符合预期。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十四五”以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动态打好稳进提质组合拳,全市综合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跃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由2020年的3888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4879亿元,今年有望突破5000亿元。人均GDP由2020年的39930元增长至2024年的51492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20年的23481元增长至2024年的30522元。粮食年总产量稳定在140亿斤左右。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十四五”以来,我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培育高水平创新主体,加速推进科技成果产出转化,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科技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愈发凸显。全市现有院士工作站5家、省级重点实验室8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69家。“生物基运输燃料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重建获批,牧原实验室纳入省实验室体系,南阳智慧岛入选河南省首批智慧岛。高新技术企业达到736家,较2020年增加了471家。“十四五”期间累计实施科技成果转化项目580余项,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超615亿元、较“十三五”期间增长了21倍。


现代产业体系加速构建


“十四五”以来,我市围绕打造制造业创新发展新高地,强力开展“7+17”产业链群培育提升行动,着力构建“1+1”产业布局,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战新产业,谋篇布局未来产业,推动服务业提质扩容,现代化产业体系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能力显著增强。15个开发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超七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乡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被评为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绿色食品、装备制造、新材料产业集群规模分别达到1700亿元、900亿元、850亿元,超硬材料、中医药分别跻身国家级、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卧龙防爆成功研发105MW压缩空气储能电动发电机,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填补国内领域空白。成功举办合成生物产业大会,年产3万吨异亮氨酸、千牧肝素钠等项目实现量产。南阳入选首批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省级先行区和全省首批数据标注基地建设试点。全市A级物流企业总数达到60家,中心城区大型商业综合体超20家,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集聚效应持续显现。


城乡区域发展协同并进


“十四五”以来,我市抢抓省委省政府支持南阳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重大机遇,统筹构建“1+34”政策承接体系,出台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规划,最大限度将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动能,副中心城市能级持续增强,城乡融合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2020年的50.59%增长至2024年的54.17%,新野、社旗被确定为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县。申伯大道、光武路西延等36条道路建成通车,明山路、关帝庙路等11条“断头路”“卡脖子路”打通延伸,百里奚公园、申伯公园等9个大型综合性公园建成投用,新增公园绿地面积2970亩,完成改造老旧小区1020个,中心城区面貌显著改善。邓州、西峡、新野成功创建全省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县。累计建成300个和美乡村、1000个美丽乡村、74万户五美庭院,南阳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典型经验在全省推广。累计新建、改建农村公路6341公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连续三年稳居全省前三。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由2020年的2.11:1优化至2024年的1.91:1。


基础支撑体系巩固提升


“十四五”以来,我市深入实施基础能力提升行动,加快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一批重大项目取得了实质性进展,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不断夯实。南信合高铁取得实质性进展,目前正在进行可研评审。姜营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稳定在100万人次左右。唐河航运一期工程预计年底前完成主体工程。南邓、渑淅高速年底前建成通车,全市高速通车里程将达到1123公里、继续保持全省第一。入选全国第二批市级水网先导区,总投资39亿元的汉山水库完成投资26亿元,工程进度超65%。积极推进南阳综合能源基地项目,天池抽水蓄能电站、西气东输三线(南阳段)建成投用,内乡电厂二期计划2027年建成投用,白河电厂已通过省发改委核准,内乡青杠树抽水蓄能项目正在开展可研编制,全市电力总装机规模达到1351万千瓦,较2020年翻一番。5G基站数量达到17953个,重点场所5G网络覆盖率达到100%,成功创建全国“千兆城市”,入选全国首批5G—A网络商用城市。


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


“十四五”以来,我市坚定不移推进更深层次改革,积极融入和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持续加快更高水平对外开放,高质量发展动能更加充沛。营商环境综合评价跃升至全省第三位,被省委省政府授予“营商环境建设先进省辖市”。政务服务事项承诺办理时限压减至1个工作日、全省最优。50项高频服务事项实现线上零材料办理,34个“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上线运行。在全国256个城市信用监测月度排名中稳居全国前列。坚持对外开放,累计新设外资企业156家、实际利用外资1.86亿美元。成功申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南阳联动创新区,2024年实现进出口总值167亿元,跨境电商交易额完成146亿元,分别较2020年增长30.1%、72%。


绿色发展底色更加鲜明


“十四五”以来,我市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打造高效生态经济引领区,城市宜居水平不断提高,绿色发展动能更加强劲。南水北调水源地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以上,累计安全送水超过740亿立方米。PM10、PM2.5平均浓度相比2020年分别下降20%、13.7%,空气优良天数增加11天,荣获全国生态环境领域激励表扬。完成造林240.6万亩、森林抚育318.5万亩,造林总量连续五年全省第一。入选首届联合国“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十四五”全国100家“无废城市”试点、国家第一批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和全国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试点城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8%,已经提前超额完成“十四五”目标。


社会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十四五”以来,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稳定在7成以上,“民生愿景”一步步成为“幸福实景”,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累计实施省市重点民生实事97项,解决了一大批群众“急难愁盼”事项,连续三年被省政府评为“省重点民生实事工作突出省辖市”。累计新增城镇就业人数37.2万人,104家乡镇敬老院转型为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新建、改扩建学校116所,新增学位7.7万个。河南国医学院设置申报、河南工院升本顺利通过教育部现场考察,全市本科院校有望增至4所。国家级、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分别落地南阳,市中心医院新院区建成投用。入选国家第二批“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名单。


安全发展水平持续提升


“十四五”以来,我市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等系列专项行动,有效防范金融等重点领域风险,积极稳妥推进地方政府债务化解,全力打好“保交房”攻坚战,坚决兜牢“三保”底线,全面推进法治南阳、平安南阳建设,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