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旗县生态环境局坚持将高效处理生态环境投诉举报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通过拓宽诉求渠道、优化处置流程、挖掘数据价值、强化监督反馈四大举措,实现了群众满意度与企业获得感的双提升。
拓宽诉求渠道,确保民意直达。为及时回应企业与群众关切,着力构建“线上+线下”互补、“传统+智能”结合的全天候、立体化受理网络,确保群众诉求“随时达、有人应”。一是拓宽渠道,一网通办。以“12369”环保投诉热线为主干,利用全国生态环境信访投诉举报管理平台等线上端口,实现问题“一键上报、全程可视”,方便企业与群众快速反映问题。二是保留传统,温情服务。持续公示接待地址与办公电话,贴心保障老年群体及习惯线下沟通的企业人员顺畅反映诉求。三是快速响应,闭环处置。推行专人负责制度,明确环境举报投诉办理职责,针对太和纸品公司夜间生产扰民等问题,建立“投诉首接—单位速办”联动机制。对危废泄漏等紧急事项,严格执行“接报即派、现场处置、结果反馈”闭环流程,最大限度减少对环境和企业生产的影响。同时,编制《常见问题处置指南》,助力工作人员精准研判、快速响应。
优化处置流程,提升办理质效。以制度化建设为牵引,推动投诉处理从“被动响应”向“主动规范”升级。一是分级处置,限时办结。建立“三级分流、限时办结”机制,对养殖臭味等不涉及企业生产或影响较小的一般性投诉,由属地环保所在3日内处置完毕;对企业超标排放等可能严重破坏营商环境、损害群众利益的复杂问题,由执法大队在7日内开展专项核查,确保问题得到深入调查与妥善处理。二是创新方法,标本兼治。针对太和纸品公司废气与噪声扰民问题,创新运用“现场核查—设施检修—在线监控”三步处置法,10日内高效解决,既保障了周边群众的正常生活,又帮助企业规范生产行为,形成了可复制的“企业类投诉处置模板”。
挖掘数据价值,推动源头治理。为进一步从源头提升环境治理精准度,深度挖掘投诉数据价值,推动环境治理从“事后补救”向“事前预警”延伸。每月开展投诉举报数据“四维研判”:在问题类型上,聚焦大气(42%)、噪声(35%)等高发问题;在区域分布上,重点关注工业园区、城乡结合部等投诉集中区域;在时间维度上,把握夏季臭氧污染、中考期间噪声等时段规律;在行业领域上,锁定纸品加工、畜禽养殖等重点行业。建立“举报线索—现场核查—源头治理”工作链,将数据研判结果直接应用于执法实践。例如,例如,针对群众多次反映的畜禽养殖污染问题,结合数据研判结果,及时开展专项整治,从源头减少投诉,实现改善环境与护航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双赢。
强化监督反馈,巩固优化成果。为确保每起生态环境投诉“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构建“闭环督办+多维评价”体系,切实巩固营商环境优化成果。在督办上,实行“日常督办+重点督办+回头看”,每周跟踪案件处理进度,对超期未办件下发《督办函》,确保投诉处理按时推进;对重复投诉、群众满意度低且可能影响营商环境的案件,由局领导带队现场督办,深入查找问题根源,推动问题彻底解决,每月对已办结案件开展“回头看”,检查整改措施是否落实到位、污染问题是否反弹,确保信访举报处理工作落到实处。在评价上,将电话回访、微信评议的“满意度”结果与个人绩效考核挂钩,倒逼服务质量与处理效率的提升。对“不满意”的案件立即启动二次核查,并向群众坦诚沟通整改方案,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以透明、高效的处理方式赢得群众与企业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