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的谋篇布局之年。回首5年奋斗征程,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感恩奋进、砥砺前行,南阳大地涌动着现代化建设的蓬勃生机。今日起,本报开设“决胜‘十四五’ 建强副中心”专栏,推出系列报道,聚焦我市高质高效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生动实践和亮点成效,进一步激励全市人民凝聚力量、踔厉奋发,昂首迈向“十五五”新辉煌。
本报记者 陈 琼
在方城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一块普通的正方形石墨块经过6面超高压顶压机7小时的高温淬炼与66吨压力挤压,即完成从“石头”到金刚石的分子结构蜕变。这一过程,是河南神州灵山新材料有限公司等6家超硬材料入园企业的核心生产场景。
“十四五”以来,作为全国最大的超硬材料加工基地,方城县以金刚石、培育钻石为核心的全产业链正加速崛起,2024年综合产值突破60亿元,人造金刚石产量占全球46%,培育钻石产能占全国近半,“中国培育钻石之都”实至名归。
走进河南中硬合金有限公司的省级智能车间,硬质合金顶锤真空烧结炉满负荷运转。作为合成人造金刚石的关键零部件,该公司每年可生产多种型号的硬质合金顶锤500吨。去年,公司研发出的1200mm超高压6面顶压机,获评河南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成为人造金刚石、立方氮化硼(CBN)等材料的关键制备设备。
河南中钻新材料有限公司致力于高端合金粉末的研发和生产,其自主研发的金刚石触媒粉,占据国内工业级金刚石市场50%、培育钻石市场98%以上的份额,成为超硬材料行业关键材料的“隐形冠军”。
在该公司功能粉末冶金材料建设项目工地,工人们正铆足干劲抢进度、赶工期。“项目一期总投资1.6亿元,计划建设软磁粉末、模具钢粉末、3D打印粉末等25条生产线,达产后预计年产值10亿元。”公司总经办主任魏斌表示,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拉长公司产品链条,更好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
一条重要产业链就是一个活力源。方城县围绕超硬材料全链条,聚焦超硬材料制备领域、制品领域、工具领域、钻石加工销售领域等,优化招商方向,加强国内外行业沟通联络,集中精力在引进上下游项目、高科技项目和带动能力强的项目上实现新突破,构建起“设备制造—触媒粉—金刚石/培育钻石—微粉—工具”完整产业链闭环。
延链成群,聚集发展,一批产业层次高、牵动性强、投资体量大的龙头企业,犹如镶嵌在超硬材料产业链上的明珠。
龙头企业中南钻石是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中国超硬材料行业的领军企业和行业标准主要制定者;重点企业神州灵山是培育钻石研发、生产、切割打磨、销售等全产业链企业,拥有全国唯一一家高品质叶蜡石开采权和经营权,叶蜡石产量和用量占全国的90%以上;中钻新材料的钛合金3D打印粉末、软磁合金粉末等产品,填补了国内行业空白,应用覆盖航空航天、新能源等高端领域,是产业未来发展的增长点。
专注核心技术攻坚,领跑行业发展赛道。该县凭借院士工作站、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实验室和17个省级研发平台,聚焦行业“卡脖子”关键领域,引领行业技术变革,加速科技成果向新质生产力转化,超硬材料产业实现更高质量发展。2023年,方城县超硬及硬质合金新材料产业集群被评为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2024年,方城县被授予“中国培育钻石之都”称号。
龙头示范引领,关键核心突破,让方城超硬材料产业发展动能更加充沛。目前,方城拥有超硬材料企业42家,产业集群已形成年生产金刚石70亿克拉、培育钻石300万克拉的产能规模,产品覆盖工业制造、珠宝消费、半导体等6大领域,带动就业超5000人。
从石墨蜕变为钻石的产业链,不仅是方城工业经济的“硬脊梁”,更是南阳制造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的典型代表。随着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深度融合,方城超硬材料产业正以链式爆发力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