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牛山深处,黄栌树漫山遍野。一代代教育工作者如同山间倔强的黄栌树,在岩石缝隙中扎根,用师者仁心点亮万千星辰。西峡县城区第四小学教师庞保侠便是这扎根乡土、传递光亮的师者队伍其中一员。
初到乡镇小学,教室后墙裂缝中探出的野山菊,让庞保侠对乡村教育有了初印象;而五年级学生小娟作文里“想造会飞的教室,带爷爷看看山外的医院”的心愿,更让庞保侠坚定了“为生命打开观景窗”的教育理念。
“乡村教育不能是知识的单行道。”带着这份思考,庞保侠打破课堂边界:把数学课搬进万亩猕猴桃园,让学生通过疏果实践理解分数运算;在鹳河古渡口讲解《离骚》,让楚辞韵律与浪花声交织;指导孩子们用3D打印复刻战国铜鼎纹样,又在田间用黏土塑恐龙蛋化石模型。在庞保侠的推动下,孩子们拓宽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古老文明与现代科技在山乡课堂里碰撞出奇妙火花。
2023年,“5G+智慧教育”项目落地乡镇学校,学校里上岁数的老教师面对智能黑板手足无措的场景,让庞保侠开始思考数字教育的真谛。“AI能生成知识图谱,却读不懂学生躲闪的眼神,理解不了留守儿童对‘全家福’的执念。”庞保侠意识到,教育的核心永远是心灵的温度。
基于此,庞保侠牵头构建“双线育人”模式:线上邀请名师解析《石壕吏》的文学密码,线下带领学生探访抗战时期河南大学流亡办学旧址;让孩子们通过VR“走进”敦煌壁画,到老界岭用植物颜料临摹《千里江山图》。学校退休教师王老师珍藏的1988年备课笔记,泛黄纸页上记录的每个学生家庭状况,以及当年举着火把翻山家访的故事,深深影响着庞保侠。即便在“元宇宙”概念炙热的当下,庞保侠仍坚持每月徒步家访:触摸留守儿童掌心的茧,品尝独居老人腌制的山茱萸,用这些细节构筑教育的生命维度。
如今,在庞保侠的带动下,西峡县城区四小的教师组建了“雏鹰科考队”,带学生到恐龙蛋化石群遗址保护区,用光谱仪分析岩层,向老石匠学习传统拓印技艺。当孩子们设计的“恐龙IP”文创产品走进南阳月季花展,古老地质遗产焕发生机时,庞保侠欣慰地发现,守护与创新的精神,已在山乡孩子心中悄悄萌芽。从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的求索,到如今教师们践行“强师计划”的担当,庞保侠与无数西峡教师一道,正以坚定的脚步和温暖的守护,在伏牛山深处为山里娃铺就一条通往广阔世界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