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州市:六维融合破壁垒 协同共治筑根基

发布时间:2025-09-02来源:宜商南阳

分享:

近年来,邓州市市场监管局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持续优化“多维审查、协同共治”的公平竞争审查“邓州模式”。通过内外兼修、科技助力、区域协作等多重路径,构建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统一大市场。


压实主体责任,内部自审把好“第一道关”,源头拧紧“公平阀”。全市各部门把公平竞争审查作为政治责任,树立全国统一大市场“一盘棋”思想,凝聚共识,服务大局,推动全市36个部门建立“四统一”自审机制:统一审查标准(严格对标“十八不得”负面清单)、统一流程嵌入(将公平竞争审查列为发文前置程序)、统一数据归集(接入市级政策数据库)、统一责任清单(明确“谁起草、谁审查”首责制)。2025年以来各部门自查增量文件461份,从源头破除政策壁垒。


强化市场监管专责,依法严审当好“主力军”,筑牢政策“防火墙”。立足主责,专业推进,组建专业审查团队,配备法律、经济等领域骨干力量。对各部门报送的涉及市场准入、产业发展、招商引资、招标投标、政府采购、资质标准等领域的政策措施草案,严格依据《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实施细则》进行专业、深度审查。专项审查涉及公平竞争政策12件,纠正歧视性资质门槛、违规补贴等条款26处,提醒约谈单位1家。


强化部门协同构建联审“共同体”,破解部门“协作难”。机制赋能,协同发力,充分发挥市公平竞争审查联席会议制度优势,定期召集成员单位开展联合审议;司法协同,强化保障,加强与市司法局的协作,在政策措施合法性审核中,将公平竞争审查作为必经程序。联席会进行集中“会诊”,司法局同步介入进行“公平+法治”双重把关,共同研判风险,提出修改废止建议,确保政策合法合规符合竞争政策要求。对1项涉及科技创新、公共服务的重大产业政策开展“一事一议”联合审查。通过多角度法律评估,纠正1项涉嫌设置不合理市场准入限制条款,有效堵塞制度性漏洞,彰显审查专业性与权威性。


强化第三方专审确保“公信力”,筑牢专业堤坝。借智借力,提升质量:2022年9月,邓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与南阳师范学院签订《关于市场公平竞争规范性文件审查评估协议书》,聘请其作为独立审查方,针对2项招标规则、补贴政策实施靶向抽检,提供法律意见书1份,精准识别并修正区域性倾向条款2处,显著增强政策公正性与合规性,为审查工作筑牢专业堤坝。


强化数智赋能实现“高效审”,打造智慧“监测网”。2024年7月,邓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与河南拓普计算机网络工程有限公司签订《公平竞争审查服务项目合同书》,全面应用“观市问竞”智能监测系统,设置“地方保护”“市场分割”“准入壁垒”等算法模型,实时扫描全市规范性文件数据库。平台识别预警线索20条,推动快速核查整改问题60个,初步构建数据赋能的智慧审查闭环,让“数据跑路替代人工筛查”,实现监管精准化、高效化。


强化跨区联审打通“中梗阻”,共建区域“共同体”。跨域合作,协同破壁:深刻认识到建设统一大市场必须打破行政壁垒,创新性主动对接湖北省老河口市市场监管局,签署了《公平竞争审查区域协作机制协议》。以河南孟楼、湖北孟楼两镇为纽带,建立了常态化的跨区域公平竞争审查协作机制,包括信息互通共享、异地政策措施互查、疑难案件共商、审查标准共认、业务培训交流等深度合作内容。两地市场监管部门可就涉及对方市场主体或可能产生跨地域竞争影响的政策措施进行跨区域联合审查或会商,共同破除潜在的地方保护主义,促进南阳盆地、鄂豫毗邻区域市场规则统一和要素自由流动,显著提升了跨区域竞争政策实施的协同效应。


成效初显:市场活力迸发,营商环境优化,邓州市通过系统集成上述六维审查模式,成效日益显现,各部门公平竞争意识显著增强,源头防范能力提升;一批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在出台前被及时清理或修改;市场壁垒有效减少,商品、要素流通更加顺畅;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市场主体活力有效激发,公平竞争的市场生态初步形成。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