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集体林地资源丰富,推动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激活林业发展活力成为当前重要任务。近年来,该市深入实施科技兴林战略,以科技创新助力林权制度改革,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产业振兴、农民增收、乡村富美。
一、精准开展技术指导,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实施科技帮扶,按“1+1+10”科技服务模式,组建林草乡土专家科技服务团,开展“以一带十、以十促百”行动。全国及省级林草乡土专家一对一帮扶123户林果种植大户与合作社,重点解决林木育种、森林培育、病虫害防治、经济林栽培等技术难题。常态化开展林业技术咨询和专题讲课30余场,服务果农超1000人,有效促进林果稳产增收。例如,南召县定期为云阳镇万亩桃园提供技术指导,卧龙区专家深入谢庄乡示范梨树修剪与施肥技术,提升果品产量与品质。
开展科普宣传,借助“仲景文化宣传月”等平台,聚焦木本中药材产业,通过图文展示、专家解读等方式普及种植管理与药用价值知识,提高群众科学种植意识。积极搭建学习交流平台,组织参加“林草科技大讲堂”“两山大讲堂”,学习林业前沿科技知识,提高专业人员技能水平。
加强科技推广,全市组建15个林业科技特派员团队,选派40余名业务骨干深入基层,传授皂荚、玉兰、梨树等经济林管理技术,配送修剪工具和技术手册至农户。推广绿色防控技术,采用太阳能杀虫灯、黄板物理防治,释放害虫天敌、使用生物农药等生物防治方式,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保障果品质量安全。去年以来,开展送科技下乡100批次,培训3000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5万余份。
二、聚力实施兴林项目,激活林权改革新动力
在种质资源及良种培育方面,实施皂荚、软籽石榴、望春玉兰、香椿等多项种质资源项目,营建良种示范基地620亩,采穗圃30亩,辐射推广1500余亩,引进香椿种质资源32份。
在技术研究与推广方面,黄石庵林场开展曲茎石斛岩壁与林下仿生栽培技术研究,建立组培室,形成闭环栽培管理模式,培育石斛2.5万余株,成功突破繁育与栽植难题。全市推广林果新品种、林木良种20余个,示范推广良种繁育、丰产栽培等技术10余项。市林科院完成低碳蔷薇种质保存与创新应用研究,南召县实施玉兰新品种转化与广洋大枣品质提升项目,成效显著。
在生态修复方面,开展宛东防护林带生态保护修复、石漠化治理、山水林田一体化项目,优化区域生态功能。在有害生物防治方面,推广松墨天牛灯光诱捕与监控预警技术,申报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能力提升项目,不断增强防控能力。
三、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增强绿色发展新动能
立足月季资源优势,加快关键技术攻关。月季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收集国内外优异种质4200余份,成功申报河南省良种7个,选育优良子代38个,筛选优异种质179份,独立申报9个月季新品种。开展树状月季替代砧木、根艺盆景月季培育、微型系列月季繁育等研究,推广无刺蔷薇快速繁育等生产技术15项,培育新型砧木30万株。目前,全市月季种植面积15.5万亩,年出圃苗木16亿株,花农人均年增收2000余元。
黄石庵林场推广“伏牛红宝”等3个国家林木良种,带动3万余户10万林农增收。南召县大力发展玉兰、辛夷新品种,培育11个玉兰新品种和2个省级良种。全县玉兰种植面积30万亩,辛夷年产量7000吨,从业人员18万人,有效促进集体林业发展与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