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微露的方城县,广场游园、村部学校中传来琅琅读书声,成为小城每一天的“清晨序曲”。
“这个晨读点从2019年设立,已经坚持七年了。”在时代广场晨读点,负责人田禾一边整理经典读本,一边介绍。
2017年,刘飞晓、翟春玲、牛渠方、孙宏强四人因共读中华经典结缘,萌生了推广阅读的念头。“经典让我豁然开朗”,刘飞晓说。于是,他们发起暑期公益晨读,方城读书会应运而生。
2019年8月的一个清晨,四人首次在时代广场组织晨读,身影稀疏,与晨练人群形成鲜明对比。“起步虽难,但我们相信坚持就有回响。”刘飞晓回忆。果然,第二天便有家人、朋友加入,一些晨练群众也好奇询问,甚至表示要带孩子前来。群众的积极回应,让四人倍感鼓舞。
七年过去,方城晨读点已从1处扩展到55处。据统计,累计参与逾40万人次,每日超2000人参加。“暑期晨读”活动还申报了中宣部全民阅读“优秀项目”。
点滴细节折射出深刻改变。在竹林广场晨读点,负责人杨胜利发现,以往刷手机的家长,如今很多拿起书本与孩子共读。“从‘旁观’到‘同行’,家长转变让晨读更具生命力。”
汉坝公园曾因晨读、晨练“争地”出现小摩擦,后来群众主动调整晨练时间,实现“错峰共用”,甚至有人在等待间隙加入晨读,“就当热热身!”晨读点负责人孙宏强笑道。
13岁的铁志超已在清河镇草场坡村晨读点坚持三年。从最初怯场不敢开口,到如今流畅领读《大学》,他的变化让副校长牛渠方倍感欣慰。牛渠方常把铁志超领读的视频发到班级群,所获点赞成为孩子最珍视的鼓励。
更深远的影响体现在社会协同上:街道党工委主动支持场地,村社提前开放活动中心,群众自发打扫、悬挂条幅,还有爱心人士捐款捐物……晨读点已成为基层治理的文化纽带。
推动这一切的,是当地系统性的顶层设计。方城将暑期晨读纳入《书香方城建设实施方案》,统筹妇联、教体局、文明办等多部门,提供全链条支持。
在清河镇,晨读点已增至13个,日均参与超500人。镇党委书记陈颖娜说,下一步将号召党员干部带头,让读书成为乡村振兴的精神引擎。
作为主阵地,县图书馆推出“裕州大讲堂”“青少年同乐故事会”,并在高铁站设立“候车阅览室”,让书香漫溢旅途。上半年该馆流通人次超19万,外借书刊5万余册。
硬件同样不断升级:全县建成4处“诸葛书屋”、4处“裕州书苑”驿站、120余个职工书吧,569个行政村实现农家书屋全覆盖,超200万册藏书成为120万方城人的“精神粮仓”。
从四个人的初心,到覆盖城乡的风景;从自发公益行为,到政府推动的全民行动——方城晨读七年之路,是一座小城以书香涵养文明、以经典浸润人心的生动实践。晨光中的读书声里,有文化传承的温度,更有一座城市向上生长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