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市防汛工作已进入后汛期重要阶段。据气象部门预测,8月25日至9月20日,全市仍有降雨天气过程,局地强降雨、短时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仍有可能发生,部分地区存在旱涝急转风险,防汛抗旱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为切实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全市上下强思想、勤排查、提能力、稳作风,全力以赴做好后汛期防汛抗旱各项工作,以过程安全保障整个汛期安全。
一是提高认识,强化思想。全市上下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的重要指示和省、市会议精神,深刻汲取近期北京、河北、甘肃、内蒙古等地相继发生暴雨洪水导致群死事件的教训,树牢极限思维、底线思维,坚决克服麻痹思想、侥幸心理,做好后汛期强降雨过程的思想准备,常抓不懈做好防汛关键期各项工作,严防旱涝急转。
二是明确目标,排险除患。7月起,我市持续开展防汛隐患排查整治“回头看”专项行动,紧盯重点领域部位,持续排查整治隐患,特别是针对临河临崖临沟临湖的“四临”在建工程、违规建筑、居民住宅等点位,坚持“一周一报”,实行“排查—整改—监测”闭环管理,确保隐患动态清零。同时,严格贯彻落实强降雨自动触发机制,针对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的积水点、漫水桥、低洼易积水路段、桥梁、涵洞、隧道、地下空间等薄弱环节,以及水库、河道、堤坝、尾矿库、南水北调工程等关键部位,提前预置力量装备,实行“定人、定岗、定责”,压紧压实责任。
三是避险为要,强化管控。密切关注雨情、水情、汛情变化情况,加强局地小范围暴雨洪水短临预报,落实“1262”精细化预报与响应联动机制,通过递进式预报预警明确防御重点地区,第一时间“叫应”“叫醒”基层责任人,确保预警信息覆盖到村、传递到户、预警到人。各级各有关部门立足职责、协调联动,针对涉山涉水景区、网红打卡地、野景点、施工营地、涉水路桥等进行全面摸排,登记在册,确保“底数清、一眼明”,在降雨期间安排专人巡查值守,及时劝离疏散人员;针对可能发生塌陷、滑坡危险区域的道路、铁路、水库、河道,及时划定危险范围,第一时间落实管制措施;针对养老院、福利院等老弱病残等重点人群,实施一对一转移帮扶避险,严格落实“四个一律”要求,确保做到“真撤离”、“真转移”。
四是多措并举,抗旱保秋。气象、水文、农业农村部门加强墒情、雨情、水情、农情监测分析,科学研判旱情发展趋势,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特别关注山区、丘陵等易旱地区以及供水水源单一区域的蓄水保水情况;水利部门统筹防汛与抗旱需求,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科学精细调度水库、塘坝等水利工程,合理利用雨洪资源,尽可能多蓄水,为后期抗旱储备水源,优化配置城乡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同时,把保障城乡居民饮水安全放在抗旱工作的首位,全面摸排供水工程运行状况和供水能力,对可能出现饮水困难的地区,提前落实备用水源、应急调水、拉水送水等措施,确保群众基本生活用水需求。
五是严守纪律,强化保障。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各级防汛责任人全部上岗到位;各类专业抢险队伍和社会应急力量保持备勤状态,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及时补充消耗的防汛抢险物资,确保品种齐全、数量充足、质量可靠、调运便捷;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结合,把防御措施细化到各基层,坚决保障后汛期过程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