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县区动态 > 卧龙区

卧龙区:着力推动艺术创新 加快建设文化强市

发布时间:2025-08-20来源:南阳日报

分享:

8月19日晚,卧龙计划2025南阳躬耕艺术节盛大开幕。中国戏剧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国际剧协副主席陈涌泉,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书记方启雄,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周大鹏出席。

本届躬耕艺术节为期10天,共有21个演出项目、9场讲座、9个工作坊。

陈涌泉在致辞中说,南阳作为戏剧大市,文化底蕴深厚,是曲剧、大调曲、三弦书和宛梆的发源地。躬耕艺术节以“躬耕精神”为内核,通过整合戏剧资源、创新培养模式,构建了“资金支持+院线联动+导师指导”的全链条孵化平台,为中国戏剧事业发展作出了新的探索,必将成为全国戏剧活动的重要IP。希望躬耕艺术节成为每一位青年艺术家的梦想舞台,让每一场演出激荡起心灵的共鸣。期待这场开拓创新的艺术盛宴,孕育出更多的戏剧硕果。

周大鹏表示,青年是时代的先锋、艺术的未来,我们将竭诚为大家在南阳创新创作提供优质服务、营造良好环境。期盼中国戏剧家协会和省文联持续关注南阳文艺事业发展,一如既往地给予南阳更多支持和帮助,助力南阳文化强市建设迈上新台阶。

开幕式后,与会领导及嘉宾共同观看了话剧《南阳关》国际版首演。

8月19日晚,卧龙计划2025南阳躬耕艺术节,在南阳大剧院正式拉开大幕。作为承载楚汉文明、孕育“四圣”的千年古城,南阳以艺术节为号角,扛起以文铸魂的历史担当,既以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戏剧语言唤醒古关记忆、彰显厚重文脉,又借中外合创的艺术实践,为新时代文化强市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打造注入澎湃动能,让历史文化名城南阳在文化传承与守正创新中不断奏响时代最强音。

古关风云

舞台上熠熠生辉

当晚,南阳大剧院灯火辉煌,走进南阳大剧院,处处可见的南阳元素让人目不暇接。演出前,大剧院内展示的南阳特色产品南阳艾草、邓瓷等,更是引得不少观众驻足欣赏。

作为当晚的重头戏,南阳报业传媒集团参与出品的话剧《南阳关》国际版,首场演出赢得了观众的好评。话剧《南阳关》国际版由法国艺术家丹尼尔·梅斯吉什导演,他以中西融合的创新手法重构传统豫剧经典。整个剧组采用顶级音响与灯光设备,力求与法国舞台效果同步,让观众“不出南阳即享国际水准演出”。

演出开始后,现场观众立即被跌宕起伏的剧情所吸引,完全沉浸在该剧对传统戏曲的现代诠释中,剧中的乡音,更是拉近了该剧与观众之间的距离。谢幕时,全体演职人员不断向观众挥手致意,观众也报以最热烈的掌声,现场共同勾勒出古今交融的文化盛景。

中西交融

扎根南阳历史沃土

“没想到开幕大戏这么惊艳!既守住了南阳故事的根,又玩出了国际范儿。”散场后,成都师范大学历史专业学生李乐瑗难掩激动。她告诉记者,作为一名南阳人,看到南阳戏剧这么受大家欢迎,感到十分自豪。

来自武汉的青年戏剧爱好者小张同学是躬耕艺术节半价票的受益者:“我本来是来南阳旅游的,看到针对青年人半价就能看到国际水准的演出,就果断买票。没想到这部剧把楚汉文化的雄浑和西方戏剧的元素结合得这么好,尤其是法语旁白与河南方言的穿插,让我这个外地人也能感受到南阳的温度。”他的话得到一旁青年戏剧爱好者李浩的赞同:“我们学校剧团排演传统戏时,大家也尝试过现代改编,但像《南阳关》这样把地方戏曲元素融入话剧的做法,给了我们很多启发,受益匪浅。”

市民李先生则是带着孩子一起前来观看。他告诉记者,自己小时候跟着父母看过豫剧《南阳关》,得知《南阳关》重新演绎,就带着孩子前来观看。“这种改编让南阳故事更有穿透力,也让我们观众看到本土戏剧的无限新可能。”李先生告诉记者。

以戏为桥

文化强市新征程

这场艺术盛宴是南阳以文铸魂的生动体现。作为“卧龙计划”的开篇之作,2025南阳躬耕艺术节以21部涵盖话剧、音乐剧、戏曲的剧目矩阵,构建起青年艺术人才孵化的“南阳模式”。

艺术节期间,凭演出门票可免费畅游卧龙岗、医圣祠等四大文化地标,这种“艺术+文旅”的创新模式,让千年文脉真正活起来。更值得关注的是,“卧龙计划”粤港澳大湾区孵化基地已在深圳挂牌,未来将通过聚橙剧院院线的多家剧场,把话剧《南阳关》国际版等原创剧目推向全国乃至国际舞台,“让世界听见中国的声音”。

对南阳而言,躬耕艺术节更是我市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宏大叙事中,最为鲜活灵动的一章。南阳文旅消费券、青少年半价票政策吸引了大量青年学子,而大师讲座、戏剧工作坊、文化市集等周边配套活动,让艺术更加接地气,“飞入寻常百姓家”。

从诸葛亮的“躬耕南阳”到新时代的“躬耕艺术”,这座古城正以戏剧为笔,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中书写着新的篇章。随着《舌战群儒》《奇石西遇记》等剧目陆续上演,南阳正以开放姿态拥抱青年创造力,让楚风汉韵的文化基因在时代浪潮中绽放新的光芒。文化的力量,终将让南阳从历史深处走来,向世界舞台奔去。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