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洒在西峡县莲花街道沙岗洗车城,商户们正有序引导车辆进入作业区,废水顺着沉淀池管道静静流淌,曾经弥漫的污水与喧嚣早已不见踪影。这处曾让周边居民头疼的“城市伤疤”,如今蝶变为规范整洁的便民服务点,背后是西峡县法院用司法智慧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生动实践。
洗车城内乱象丛生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地泥,喇叭从早响到晚。”说起沙岗洗车城的过往,附近居民王大妈连连摆手。2023年夏,西峡县法院受理了一起商户因抢占车位引发的排除妨害纠纷案,承办法官实地走访时发现,这片聚集着12家商户的区域早已成了“麻烦窝”:公共通道被洗车设备和待洗车辆挤占,消防车无法通行;含洗涤剂的污水直排雨水管道,造成下游农田减产;高音喇叭循环播放揽客信息,周边小区住户夜夜难眠;商户为抢生意互放“狠话”,甚至爆发肢体冲突。
“这些问题不仅侵犯居民权益,更违反了《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法规。”承办法官将调研情况汇总分析,一份标注着37处违规点的示意图被摆在了院领导案头。
司法建议开出良方
“不能就案办案,要从根源上解决问题。”西峡县法院党组专题研究后,决定向西峡县莲花街道发出司法建议书。这份3页纸的建议书中,既有法律依据,更有实操方案:划定“三区三线”,明确洗车作业、客户停车、公共通行区域,标注禁止排水、禁止鸣笛的边界线;建立“三色预警”,对违规商户先黄单警示、再红单整改、最后列入行业黑名单;组建“联合诊所”,由街道办牵头,城管、环保、交警等部门定期“坐诊”,现场解决问题。
“法院不是简单‘挑毛病’,而是帮我们找到了治理的突破口。”莲花街道办领导拿着建议书,当即召集相关部门召开协调会。
四维治理全面展开
接到司法建议的第3天,沙岗洗车城综合治理专班正式成立,一场为期两个月的“美颜”行动迅速展开。
秩序规范组安排施工队用黄线划定各功能区,交警部门拖走了5辆“僵尸车”,商户们签下《文明经营承诺书》;环保攻坚组带着专业设备上门,指导商户安装沉淀池和油水分离器,3家未办理排水许可证的商户被责令停业整改;服务升级组开通了24小时投诉热线,首周就处理了7起噪声投诉,高音喇叭全部换成了电子显示屏;长效监管组则把《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编成顺口溜,印在商户的价目表背面,每月组织一次法律培训。
“刚开始还有抵触情绪,后来发现规范经营后,生意反而更好了。”商户张某算过一笔账:整改后客户等待时间缩短40%,投诉量降为零,月收入比以前增加了近3000元。
治理效能提升明显
如今走进沙岗洗车城,昔日的乱象已荡然无存。车辆按线停放,通道宽敞通畅;沉淀池里的水清澈见底,可直接用来浇花;电子屏滚动播放服务项目,再无刺耳噪声;商户成立自律小组,遇纠纷先内部调解。
“司法建议不是‘终点站’,而是‘加油站’。”西峡县法院院长表示,该院已建立司法建议“回头看”机制,定期回访整改情况。据悉,这种“司法引领+行政联动+商户自治”的模式,已被纳入西峡县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