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邓州市召开“优化营商环境”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系统呈现该市通过“四轮驱动”战略,在要素保障、民生服务、金融支撑、法治护航等领域取得的改革成果。发布会由邓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鹏主持,市发改委、卫健委、人社局等23个单位主要负责人出席并现场解答记者提问,河南法治报、顶端新闻、大河财立方等十余家主流媒体全程参与报道。
近年来,邓州市将优化营商环境视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号工程”,紧扣南阳市“五聚五提”发展目标,立足建设南阳副中心城市的战略定位,成立市委营商环境“创新升级”行动工作专班,通过统揽改革全局、精细谋划路径、深化创新举措,全方位、多层次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力求以一流环境吸引优质资源、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动能。
聚焦机制改革与要素保障,夯实发展根基
政务服务“升级提速”:深化“放管服”改革,严格执行“非禁即入”,构建“1+3”政策体系,推进极简审批等“五个全覆盖”。企业投资审批压减至14天,并计划2025年底实现50项“一件事一次办”,探索邓州特色服务,确保“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
要素保障打造“沃土良田”:以先进制造业开发区为主平台,推进“园中园”建设,实现“拎包入驻”。创新“源网荷储”降电价、利用西气东输降气价,并强化京东物流、供应链金融、产业基金支撑。同步建立用工需求清单和培训体系,破解用工难题。
理念更新厚植“营商优境”:在“万人助万企”包联企业的基础上,探索推出了“工业口线包联访”工作机制,实现规上企业和重点项目包联全覆盖,问题处理“零遗漏、全透明、可追溯”。创新“学查改·以企观政”大走访,变“企业上门”为“服务上门”。依托“清廉护航码上行”平台,强化入企执法全流程监管,坚决遏制“三乱”,做到“助企不扰企”。
突出民生服务与助企暖企,提升软实力
夯实硬件基础,筑牢公平根基:实施三大工程——安全护航工程,2025年规划3870万改造46个农村校舍;均衡提质工程,投入11082万改善36所薄弱学校;智慧赋能工程,投入692万提升信息化水平。以安全、优质、均衡的办学条件打好优化教育服务的基础,以真金白银的投入回应了群众“上好学”的期盼,为营商生活环境提供了坚实教育硬件支撑。
优化入学服务,畅通民生之路:严格执行“免试就近入学”和“阳光招生”,保障公平公正;全面落实随迁子女入读公办学校政策;强化宣传引导,提升教育服务知晓度与满意度。
推进优质共享,深化教育改革:办好“暖心工程”(投入4465万新建改扩建37所幼儿园,新增720学位);打造“邓州样板”(推进集团化办学,申报6个市级优质教育集团);精准呵护成长(特殊教育全覆盖,落实控辍保学,小学巩固率100%,初中98.46%,残疾儿童入学率98.5%),擦亮教育“金字招牌”。
精准服务企业,彰显助企之暖:变“等上门”为“走下去”,深入企业“一线问需”,精准解决员工随迁子女就学等诉求;针对企业资金困难等核心问题,“联动攻坚”协调财政争取专项资金倾斜,切实化解难题。
强化金融服务支撑,注入经济发展“活水”
建强对接平台,畅通融资“主渠道”。构建常态化政银企对接体系,横向联合多部门按产业、分领域举办各类对接会和政策宣讲会,纵向组织银行“一对一”上门服务,累计帮助210余家经营主体获融资6.7亿元。
创新产品服务,破解融资“老难题”。拓宽抵质押物范围,推出新型融资模式,针对纺织服装产业创新“纺织服装贷”;深化“党建+金融”模式,推进整村授信;开展“百县千镇万村”活动,推广“政银担”融资模式,降低涉农主体融资门槛。
优化服务机制,提升融资“便利度”。建立三级小微企业融资协调专班,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为规上企业配备专属融资顾问,提供全流程服务;强化粮食安全金融保障,完善农作物种植周期全链条信贷服务。
减费让利惠企,降低融资“成本线”。推动银行机构降低贷款利率,落实“高息换低息”措施,今年以来累计为企业减少利息支出1660万元,调整还款计划涉及贷款23.7亿元。
法治护航,筑牢公平稳定“防护网”
司法护航:打造涉企服务高效通道。创新构建“三三五”司法服务模式,打造涉企案件快速通道,实现网上立案率等6项指标全省领先;建立“警司访+”多元调解机制,2024年成功化解涉企纠纷326起,如快速解决某装修公司合同纠纷并解冻工资账户,有力保障企业正常经营。
执法为民:营造公平透明市场环境。创新推行“一业同查”监管模式,培训执法人员1681名,在裴营乡开展省级执法监督试点;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指导7家企业获3700万元质押融资,推动“邓州红薯”地理标志注册;同时重拳打击涉恶犯罪,2021年以来打掉7个犯罪团伙,包括2024年正在审理的敲诈勒索企业犯罪集团,有力维护市场秩序。
服务升级:构建全周期法治保障体系。创新“一企一警一法律顾问”服务机制,组织政法干警走访企业1200余次,开展法治讲座80场,发放法律风险指南2万份;通过"司法联谊"制度邀请120余名企业家参与司法活动,收集86条建议优化服务,推动司法保障从“被动响应”向“主动护航”转变,实现惠企政策精准推送覆盖1.8万家企业。
未来展望: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重点推进“法治体检”“万所联万会”等长效机制,加强府院联动化解行政争议,并通过“送法进企业”等活动强化法治宣传,全面提升法律服务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