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省淅川县九重镇,亚洲最大的人工淡水湖——丹江口水库碧波荡漾。这里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龙头”,一渠清水从这里出发,奔涌千里,润泽北方。而在这片肩负国家使命的土地上,九重镇的群众不仅守护着水源地的清澈,更以坚定的步伐走上乡村振兴的道路。
晨曦微露,在丹江口水库陶岔渠首大堤,总有一位身材消瘦、面庞黝黑的独臂老人在大堤上缓步巡视,他时不时躬下腰,用火钳夹起地上的垃圾。77岁的李进群在1970年修建渠首闸时失去右臂,但半个世纪以来他始终坚守在这片水域,义务捡拾垃圾、守护水质。“我是渠首的见证人,沿线人民能喝到丹江水,我心里可美了。”老人的话语朴实却饱含深情。在九重镇,像李进群这样的护水人还有很多,渠首民兵连、巾帼护水队等自发组织活跃在水源地,2024年,淅川县“保水质 护运行”渠首银发志愿服务队还被评为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
近年来,九重镇大力实施蓝天、碧水、净土行动,通过“拆违建、建设施、植绿林”三步走,打造国家级森林村庄,让渠首的绿色长城更加坚固。
距离渠首仅3公里的邹庄村曾是库区移民村。2011年整村搬迁后,村民们告别了低矮的土坯房,住进了小洋楼。邹庄村党支部书记邹玉新拿出如今邹庄的航拍图,一栋栋红瓦白墙的小洋楼鳞次栉比,一道道水泥公路干净整洁,无数草莓大棚整齐排列。去年,邹庄村成功创建AAA级景区和省级AAAA级康养中心,成为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九重镇先后成功创建河南省第一批乡村建设示范镇、新一届河南省文明村镇和首批河南省50个美丽小镇。
然而,九重镇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因位置特殊,水质保护责任重,加之村子小、人口少,发展受到一定限制,外出打工一度成为不少村民的选择。”邹玉新说。
为破解这一难题,九重镇在“大邹庄”发展战略指引下,以邹庄村为核心,联动下孔、孔北、水寨等周边村,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短短几年间,九重镇实施“十优”集镇创建和美丽乡村建设,一体化完成村庄立面改造、违建拆除、垃圾处理、污水管网、村庄绿化以及水电路网等提升工作,草莓种植、生态旅游等产业蓬勃兴起。
更让群众欣喜的是,过去“守着水龙头喊渴”的历史终于结束了。2024年,九重镇启动总长为11.5公里的引丹入镇安全饮水工程,覆盖集镇居民610余户,切实解决困扰多年的吃水问题。同步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让全镇家家户户都能吃上丹江水。
淅川县九重镇党委书记周保全表示,4年来,九重镇以建设“水清民富镇强新九重”为总目标,干字当头、实字为先,奋力建设中心镇区、渠首生态区和大邹庄示范区,打造红色研学游、生态产业游和美丽村庄游,走好具有渠首特色、符合区域实际的乡村振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