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通过高位推动、源头治理、科技赋能,多措并举持续深化“治超”专项行动,全力保障公路桥梁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联合公安交警、市场监管、工信等部门召开全市“治超”工作视频推进会,专题部署行动方案,明确任务分工。与毗邻地市建立区域执法联动与信息共享机制,联合开展跨区域“夜查行动”,有效填补监管盲区。联合水利、自然资源等部门对砂石料场、矿山等源头企业实施“行业监管+联合惩戒”,联合城管部门开展渣土运输车辆夜间检查,推动形成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治超”工作格局。
该支队组织执法人员对全市300余家货运源头企业进行全面摸排,将重点企业纳入监管台账,实施动态巡查。常态化开展“送法上门”活动,宣贯《河南省道路运输条例》,压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联合公安交警部门,综合运用群众举报线索和执法数据分析,深入摸排违法超限超载车辆“昼伏夜出”“错时错点”运行规律,结合高频违法时段、路段特征,科学规划巡查路线。采取“定点值守+流动巡查”相结合的执法模式,对违法超限超载行为保持“零容忍”高压态势。针对利用路网绕行及盯梢躲避检查的车辆,加密流动巡查频次,实施灵活机动的突击检查,有效反制规避执法的行为。行动开展以来,共查处违法超限超载车辆153台次(含“百吨王”7台次),监督卸载货物5132.8吨。
该支队积极运用科技手段提升监管水平,强化执法闭环管理。融合“治超”非现场执法系统与公安卡口数据,精准分析高频超限运输线路及高风险车辆,筛查识别和预警蒙牌、无牌等逃避监管的车辆信息,即时抄告公安机关核查处理。健全闭环处置机制,强化“警示约谈—限期整改—行政处罚”的闭环管理措施,推动9家企业完成重大安全隐患整改。严格执行“一超四罚”规定,双向溯源追究违法车辆所属运输企业及货物装载源头单位的责任,累计约谈企业59家,处罚源头装载企业9家、货运企业5家,有效倒逼企业严守装载标准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