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综合保税区:创新内贸外贸货物集拼便利化通关模式

发布时间:2025-07-24来源:

分享:

南阳市汽车零部件、装备制造等行业进出口体量较大,为了降低物流运输成本,企业普遍采用内贸外贸货物同车混装运输的方式,但由于内贸外贸货物分属不同管理体系,传统监管模式下企业需多头申报、重复提交材料、甚至频繁装卸才能顺利通关,通关时效慢、装卸成本高等问题突出,制约了内外贸一体化发展。为破解上述问题,南阳卧龙综合保税区联合南阳海关创新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开发了智能化保税与非保税集拼业务管理系统,实现了内贸外贸货物同车免装卸、集拼便利化通关,大幅提升企业通关时效、降低物流成本,带动汽车零部件、装备制造等行业出口货运量增长。


搭建智能管理系统,实现数据流程深度融合。开发智能化保税与非保税集拼业务管理系统,将“仓储货物按状态分类监管”“便捷进出区货物管理”等非保税业务纳入统一管理体系,打通保税(H2010 系统)与非保税(金关二期系统)的数据壁垒,实现保税与非保税货物状态、物流轨迹、申报信息等数据的实时互通和共享,使企业能够通过一个系统完成多种业务操作,提升管理效率。系统2024年11月份上线以来,已累计服务外贸企业拼箱业务204 车次、311票,带动实现出口贸易额3.6亿元,为外贸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创新通关查验模式,大幅简化流程提高效率。创新推行“一次申报、分类审核、集中查验”模式,企业通过单一窗口一次性提交申报材料,系统自动识别保税与非保税货物类别,生成差异化申报表单,海关通过系统同步获取数据,进行分类审核,对集拼货物实施“一次查验、结果互认”,大幅简化了以往多流程申报的繁琐流程,提高通关效率。通过创新通关模式,单辆车单次运输费用节省超500元,按年均1200运输车次估算,每年为企业节省费用60万元以上。同时,由于减少了货物装卸环节,货物破损率从5%降至1.5%,减少了企业因货物破损带来的损失,进一步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货物申报时间从原来的1个工作日压缩至2小时,通关时效提升80%。海关查验时间大度缩短,货物周转率提高50%,货物能够更快地通关和运输,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健全监管追溯机制,促进监管效能和安全双提升。构建“事前风险预警+事中动态监控+事后追溯管理”的全流程闭环监管机制,显著提升监管效能,保障监管安全。事前,利用大数据建模对货物风险等级进行自动预警,如高价值零部件、敏感商品等自动触发红色预警,提前防范风险;事中,运用查验平台及大数据分析技术对集拼作业全程监控,实时抓取违规混装、标签错贴等异常操作,及时进行干预;事后,通过区块链技术对货物通关过程进行存证,实现全流程可追溯。借助智能系统的全流程监管机制,非保税货物监管人力投入减少40%,风险事件发现率提升50%,实现了“智能管得住、高效通得快”的监管目标,在保障监管力度的同时,提高了监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下一步,卧龙综保区将持续优化升级智能管理系统,通过技术迭代、功能拓展和标准输出,推进与口岸、港口等管理系统数据互认、共享,提升跨区域协作能力。结合地方产业特色,持续拓宽适用场景,以监管模式创新促进地方内外贸一体化发展。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