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平县是革命老区,有着丰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和浓郁的军民鱼水情,从这里走出了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杰出指挥员、军事家、抗战名将彭雪枫。
近年来,镇平县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驻地部队建设现实需要,提高政治站位,完善优抚保障机制,加大拥军优属社会化力度,推动军地融合发展。镇平县被授予“河南省双拥模范县”,石佛寺武警某中队获“全国拥政爱民模范单位”,镇平县人武部政工科长获评“河南省双拥工作先进个人”。
强化双拥高层统筹推动。镇平县始终把双拥工作作为党的政治优势和重要战略任务,落实定期报告、结对共建等工作制度,健全党管武装述职、县委常委议军会等机制,建立县乡村三级双拥工作领导、服务和保障体系。率先出台《乡村退役军人服务站服务保障标准》,按乡镇(街道)每站每年1万元、村(社区)每站每年1500元标准划拨经费,用于退役军人服务及双拥工作。
突出红色特点,营造浓厚双拥氛围。镇平县把双拥宣传作为城市名片,建成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处,省级2处、市级3处、县级5处,实现行政、企(事)业单位等国防教育全覆盖。依托主流媒体及微视频、客户端等打造宣传矩阵,构建立体宣传格局;组织“情系国防・助力强军”军休干部宣讲,表彰80名“最美退役军人”和10个相关先进单位,营造全社会关心国防、尊崇军人军属的良好氛围。
巩固“军人三后”,让“前方”稳固“后方”无忧。镇平县建立退役复学大学生教育台账,322名退役士兵参加学历提升;为158名自主就业退役军人开展适应性培训。累计举办退役军人招聘会30场,推送招聘信息3652条,超1000人达成就业意向,362名退役军人及随军家属实现就业。此外,150名退役军人担任学校军训教官,50人入职辅警、消防员。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条件的退役士兵全部安置到财政事业全供单位,安置率和报到率均达100%,实现部队、接收单位、退役军人“三满意”。
驻守一方、稳定一方、造福一方。驻地部队持续助力镇平乡村振兴:脱贫攻坚阶段建立扶贫联系点3个、援建小学2所,结对帮扶79户267人,投入扶贫资金51万元、协调社会资金80万元,植树万余棵、绿化荒山600多亩,捐资助学200多人。与5所学校签约共建,每两周开展国防教育,每月举行升旗及主题辅导活动。驻地部队与辖区经商人员共建平安社区,创造民族团结“镇平经验”,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拥政爱民模范单位”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