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野县牢固树立大抓基层、大抓基础鲜明导向,将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作为重中之重,以“五基四化”为抓手,聚焦建强组织、锻造队伍、优化机制持续发力,推动治理工作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强组织,夯实治理“压舱石”。筑牢堡垒强核心: 把“五星”支部建设作为书记工程,构建“1+15+270”三级书记齐抓格局,落实专班推进、双向交办、督导考评机制,动态管理“压茬晋星”,创成“五星”支部9个、“四星”支部49个。创新“走遍、议遍、问遍”“三遍”工作法,落实“四个一”措施,整顿转化软弱涣散村7个。织密网格优体系: 深化党建引领“全科网格”,科学划分基础网格3059个、专属网格365个。健全“村(社区)党支部—网格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体系,建立网格事项、工作标准清单,确保“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中有责”。延伸覆盖聚合力: 实施“两企三新”党建育强计划,建强县乡商会,引导“三新”党组织履行社会责任,组织200余名新就业群体为群众办好事实事1130余件,凝聚发展治理新力量。
锻尖兵,打造治理“生力军”。建强班子“领头雁”: 发挥县领导示范作用,践行“四下基层”,围绕高效能治理等开展调研,带动干部下沉一线。紧扣“一极一节点三城”定位,着眼2026年乡镇换届,选拔基层经验丰富、善治理敢担当的干部24名,树立实干实绩导向。蓄足后备“源头水”: 举办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专题培训。建立村级后备干部信息库,“一人一档”动态管理,提前储备标杆型支书、引领型“两委”、先锋型后备力量。用好驻村“先锋队”: 构建组织部门牵头、乡镇日常管理、派驻单位协同、驻村干部自律的“1+3”全方位管理模式。将驻村工作与干部队伍建设结合,注重一线考察识别,今年以来提拔重用驻村干部6人。
优机制,激发治理“内驱力”。包联指导压实“责任链”: 建立县委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点对点”分包乡镇街道机制,明确17个牵头部门联系点,定期下沉指导,协调解决发展路径、产业效益、融资贷款等“瓶颈难题”190余项。供需对接延伸“产业链”: 针对涉农资金多头管理、使用分散问题,建立县乡“面对面”供需对接机制,逐村梳理短板,精准投入人才、政策、项目、资金等资源,实现供给“精准派单”与需求“按需点菜”结合,今年达成供需对接项目31个。数字赋能做优“服务链”: 推行“四议两公开”线上运用,动员在家在外党员、村民代表参与议事决策,整合资源、融合机制、聚合力量。聚焦产业、环境、基建、集体经济等,开展线上议事758项,提升治理智能化、精细化、便捷化水平。
新野县通过系统推进组织、队伍、机制建设,不断激发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的强大动能,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