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推动“评定分离”改革 助力营商环境再优化

发布时间:2025-06-04来源:

分享:

       工程项目是保障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压舱石”、提高基础设施水平的“先手棋”。紧扣“建强副中心、打造增长极、奔向新辉煌”的发展目标,南阳大地展开一幅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壮阔画卷。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好的营商环境是激发经济发展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市纪委监委在省纪委监委和南阳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聚焦“两高四着力”,围绕“五聚五提”,扎实开展严厉打击工程项目招标投标领域腐败和违法犯罪专项行动,聚焦工程项目招投标领域突出问题,紧盯“关键少数”、重点领域、重点部门,以系统思维贯通查改治,督促推动有关职能部门健全制度、改有成效,加快推进招投标领域改革,着力净化优化工程项目招投标领域政治生态和营商环境,为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清障护航。

随着我市工程项目招标投标“评定分离”改革的深入开展,招标投标领域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经营主体活力进一步激发,行业生态持续向好,监督执纪执法的政治效果、纪法效果、社会效果实现了有机统一。

       围绕中心大局  护航高质量发展

       数据标注成效。今年以来,全市工程类定标项目33个,133家公司参与竞标,111家公司进入定标环节,与传统模式相比,经营主体中标机会增加236%。

       作为全省“评定分离”改革先行区,在这个“研究课题”中,我市从找准传统招投标模式及线下定标的问题根源入手,辩证地思考了政府与市场、招标投标规则标准与流程再造的关系,通过科学规划与创新实践,我市于2024年11月在全省率先建成“招投标项目定标决策系统”,并在全域市县两级14个交易平台正式上线运行,实现了招投标项目定标工作全流程线上操作。今年,《南阳市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评定分离”实施细则(试行)》正式印发,为推进“评定分离”改革提供了制度保障。

       这是深化以案促改促治,提升腐败治理效能的生动实践。优化营商环境,是党中央在新时代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旗帜鲜明讲政治,自觉对标对表,聚焦关键领域,更好履职尽责,市纪检监察机关立足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所需,自2024年9月以来,深入开展严厉打击工程项目招标投标领域腐败和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是有机整体,以案促改、以案促治是系统工程,必须充分发挥纪委监委监督推动作用,既关注点,又关注面,将关口前移至‘最初一公里’,建立从‘亡羊补牢’到‘未雨绸缪’的整改整治工作机制。”市纪委监委相关工作人员介绍。

        立足全局,由点及面,市纪检监察机关把以案促改、以案促治贯穿案件查办全过程各环节,由个案看全局、从一处谋全域,由表及里、抽丝剥茧,找准案发单位的制度建设薄弱点、权力运行风险点、监督管理空白点。精准提出建议,完善权力配置和运行制约机制,通过积极推进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评定分离”改革,进一步堵塞制度漏洞,规范自由裁量权,最大限度压缩权力寻租空间,努力实现从个案清除、重点惩治向系统整治、全域治理的提升拓展。

       探索制度创新  重构权责体系

       在5月28日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举办的“评定分离”项目线上定标全流程观摩活动中,全市严厉打击工程项目招标投标领域腐败和违法犯罪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相关负责人实地检验、深入探讨。

       电子大屏上,云监督系统实时同步传送,完整呈现线上定标全流程。定标委员会成员通过身份证核验及电子签名完成身份认证,在线完成核查、评审、投票及结果确认。系统全程采用数据加密技术,实时记录并同步存档操作信息,确保定标过程全程留痕、可溯可查。定标结束后,系统自动生成标准化定标报告并归集至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与交易平台数据互联互通,形成完整的电子数据链,为事中事后监管提供高质量依据。线上定标有效规避了人为干扰、信息泄露等风险,各环节可追溯、风险可防控,为保障交易公平性、高效性提供了有力支撑。与此同时,“专家评标”和“业主定标”两个阶段通过全流程电子化实现了无缝衔接,进一步提高了流程的科学性、严谨性。

       “‘评定分离’系统施治,破除传统招投标模式评标权过于集中、 唯低价中标等弊端,严厉打击了虚假招标、围标串标、非法中介充当掮客等行为,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有利于项目的高效实施。”与会人员纷纷表示。

“我们积极探索推进‘评定分离’改革,以改革的小切口优化招标定标制度设计,进一步强化了招标人的自主权,拓宽了优质企业的竞争空间,为高质量发展营造更加公平、公正、健康、可持续的市场环境。”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党组书记、主任万里征表示。以改革激活力、聚合力,“评定分离”模式的核心逻辑在于将招投标市场竞争从单纯的价格搏杀引导至质量、技术、信誉、服务和长期价值的综合比拼上,努力打破投标竞争中的“零和博弈”局面,破解“唯低价中标”的内卷式竞争难题,为提升营商环境美誉度和要素资源保障度,助力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注入了新动能。

       释放示范效应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纠树需并举,激浊更扬清。“评定分离”改革的实施,不仅压实责任、疏通梗阻、激浊扬清,构建了公平竞争新生态,也从另一个侧面彰显了纪检监察机关对损害营商环境行为“零容忍”的鲜明态度,释放了以有力有效监督助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的强烈信号。

以“闭环”促效果,“后半篇文章”越写越实,标本兼治的综合效应持续释放。在实行“评定分离”的项目中,投标企业明显增多、投标成本节支率明显提高,市场主体间的公平竞争充分体现。自定标决策系统上线以来,全市(包含县区)共开展“评定分离”项目33个,中标总金额近4亿元。

       对此,投标企业负责人感触深刻:“我市招投标环境更加公正、公开、透明,市场良性竞争、行稳致远,更多有实力、有资质的投标企业潜心修炼内功,提高业务能力,尽享改革红利。”

闭环监管制度设计破障清阻,带来竞争格局的结构性变化,资质门槛精准化,成本负担减量化,本地企业参与度跃升,新型合作模式涌现,有力带动建材、物流等配套产业集聚发展。

       市住建局二级调研员陈立新表示,“评定分离”将评标与定标环节清晰划分,评标委员会专注于凭借专业知识对投标文件的技术、商务等要素进行评审,为招标人提供专业的推荐意见;而定标环节则由招标人依法组建定标委员会,依据事先制定并公开的定标规则,综合多方面因素自主确定中标人。这种模式看似简单的调整,实则对招投标监督有着多方面的重要作用。

       市发改委三级调研员薛青表示,下一步,市发改委将强化统筹协调、多行业组织推动,确保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评定分离”改革工作落地见效,努力营造公平公正的招投标市场环境。

       勇立潮头,革故鼎新。南阳大地的奋斗故事仍在不断书写,以优良作风作引领,以严明纪律强保障,以反腐惩恶清障碍,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良好发展环境,为奋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南阳实践新局面提供坚强保障。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