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南阳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在线访谈栏目。今天我们邀请到的嘉宾是南阳市中医药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崔松涛。欢迎崔局长的到来!
主持人:我市出台《南阳市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的背景是什么?
崔松涛:作为医圣故里,南阳在中医药工作上历来锐意改革、大胆创新。南阳市于2016年12月被确定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是全国14个试验区之一。自2017年启动试验区建设以来,南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支持试验区建设,紧紧围绕试验主题,采取一系列创新举措,圆满完成了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任务,并通过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评估验收。按照《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管理办法》,综合改革试验区验收合格后,变更为“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2024年4月16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通知,确定南阳市等54地为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
按照《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管理办法》,试验区所在地人民政府是推进试验区建设的责任主体,建设方案应经试验区所在地人民政府审议通过后以政府文件形式印发,并报送省级中医药主管部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备案。为此,市中医药管理局牵头制定了《南阳市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并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修改意见进行完善。2025年4月27日,市政府第65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以市政府办文件印发实施。
主持人:建设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有什么重要意义?
崔松涛: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是着眼于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在一定时期、一定区域内,由地方政府聚焦试验主题开展的改革试点,目的是以深化改革为重点,以改革创新成果可复制、可推广为目标,围绕中医药重点难点工作开展探索,为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提供实践依据。
我市建设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意义十分深远,第一,是进一步推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南阳市考察调研时对中医药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总书记强调,要做好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工作,建设试验区就是要围绕重点难点工作进行探索,创新中医药健康服务一系列新举措,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为推进中医药振兴发展、建设健康中国贡献力量;第二,是落实省委支持南阳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三区一中心一高地”战略定位的具体措施,省委赋予南阳“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中心”的战略定位,建设试验区就是要以仲景文化为引领,围绕建设全省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中心目标发力;第三,是打造“两地一都”的重要支撑,我市制定了打造全球中医文化圣地、全国中医高地、全国中医药名都的宏伟蓝图,建设试验区与打造“两地一都”目标契合,也会有力推动“两地一都”建设进程,推动医圣故里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主持人:我市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崔松涛:本次的试验主题是中医药健康服务。总体目标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阳时对中医药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总结南阳市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经验,立足新发展阶段,以仲景文化为引领,围绕打造“两地一都”(全球中医文化圣地、全国中医高地、全国中医药名都)和建设全省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中心,结合“1366”行动计划,即建好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实施仲景文化地标建设、文化传播、品牌提升三大工程,实施中医药事业“六个一”项目,实施中医药产业“六名塑造行动”,通过创新中医药健康服务一系列新举措,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为推进中医药振兴发展、建设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预计到2028年,国家中医(骨伤)区域医疗中心建成并通过验收,市中医院新院区投入运行;织密服务网,构建市、县、乡、村优质高效中医药服务体系;新建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工作站3-5个,建成中医专科专病联盟10个,国家、省、市、县级中医优势专科(骨干专科)50个,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全覆盖,“中医阁”数量不断增加,南阳中医医疗水平达到全国地市级前列。建立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优化人才队伍结构,仲景书院办班达到5期,培养仲景经方高层次人才累计500人。持续打造仲景品牌,办好“一节一坛”;每年市、县举办中医药文化夜市不低于500场;建设省、市级康养旅游基地50个左右。南阳中医药健康服务走向“一带一路”,建设张仲景经方阁海外分中心20个左右,仲景品牌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主持人: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分为几个步骤,预计会给广大群众带来哪些好处?
崔松涛:试验区建设分为3个阶段,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名单到批准方案为启动实施阶段,从方案实施到2027年底为整体推进时间,2028年为完善提升阶段,共大约5年时间。试验区建设是一个长期工程,这对我们的中医药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必将为人民群众带来更多的实惠。
一是满足广大群众“看上好中医”“用上好中药”的需求。我们将进一步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形成以国家中医区域骨伤医疗中心为核心,国家、省、市、县级中医优势专科为节点,形成资源协同共享的立体化中医药服务网络,推动优质中医药服务资源下沉基层,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体验到先进地区的中医药诊疗服务水平。
二是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双万服务”模式,对签约率、履约服务措施、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等提出更细致的要求,为居民提供治未病、慢病管理、疾病康复等服务,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健康调理和慢病防治等方面的优势,让群众“不生病、少生病、少生大病”,在家门口就能得到贴心、优质的中医药健康管理和居家养老服务。
三是让中医药文化更加贴近群众,让健康生活方式更加普及。我们会进一步加大中医药文化弘扬力度,打造中医药文化夜市品牌,普及膳食调理、起居调养、养生功法等中医药防病治病常识,使群众掌握正确的养生保健理念和方法,养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进一步拓展中医药+健康服务领域,包括中医药医养结合、康养旅游、食疗药膳等,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健康调理和慢病防治等方面的优势。
这些都能给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让中医药充分融入百姓生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中医药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主持人:《实施方案》有几部分组成,具体任务是什么?
崔松涛:本《实施方案》主要由五部分组成:分别是试验主题、总体目标及预期成果、主要任务、建设步骤、保障措施。
其中,主要任务包括3方面28项任务:一是探索推广“双万服务”模式。包括持续扩大“万名中医师家庭签约”服务覆盖面、做实治未病各项服务措施、提升基层签约团队服务能力、开展“万名护工居家养老服务”、探索绩效改革办法、提高“双万”服务效果等主要任务。二是实施“四大行动”,加快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包括实施仲景文化弘扬专项行动、实施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中医药科研人才创新专项行动、实施中医药+健康服务新业态拓展专项行动等主要任务。三是完善“四个机制”,推动中医药协调发展。包括进一步优化中医药体制机制、健全多元化投入机制、完善三医联动机制、构建中医药特色发展评价机制等。
主持人:《实施方案》如何落实?
崔松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在去年提出了重抓重推“五聚五提”,建强副中心、打造增长极、奔向新辉煌,并专门成立了“五聚五提”打造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中心专班,由7位市厅级领导牵头推动中医药工作,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也列入了专班重点工作。我们将切实发挥统筹协调作用,督促各县区、各部门主动对标对表,进一步细化任务清单,压实责任链条,同时抢抓政策机遇,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推动重大改革举措纳入国家“十五五”规划,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落实到位。
主持人:本期访谈到此结束,再次感谢崔局长,同时也感谢广大网友的关注,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