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的南阳,草木葱茏,生机勃发。医圣故里药草芬芳,香飘千年;仲景之光历经千载,愈发熠熠生辉。
厚望如山,奋楫争先。2021年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阳医圣祠和艾草企业时,对中医药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四年来,我市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加快建设中医药强市,加大中医药传承创新力度,聚力打造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中心,在建设“两地一都”(全球中医圣地、全国中医高地、全国中医药名都)的进程中全面发力,中医药在传承发展中焕发新活力。
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
以文化促进产业发展,以产业反哺文化传承,是医圣文化园建设的一大亮点,也是南阳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
走进医圣文化园,沿着长长的中轴线,向北复行数百步,便到了医圣文化园的主体场馆——国家中医药博物馆医圣馆。该馆气势宏伟,总面积3万多平方米,主体建筑六层,包括中医药通史陈列展览和临时展览空间、仲景神圣空间及仲景雕像、仲景医学发展史陈列展览以及文博教育和研学区域。站在馆前极目远望,仲景书院、中医药体验馆、仲景国医馆、中医药抗疫馆、中药标本馆、坐堂行医馆、朝圣广场、医圣山、医圣廊桥、医圣祠历史十八大景观等,与医圣祠形成完整的医圣文化传承脉络。
“医圣文化园的定位是打造全球中医圣地、世界中医之窗、世界中医药文化地标,建设目标是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国家5A级旅游景区。目前一期文化传承区已开馆开院,二期产业发展区也已开始规划建设。”张仲景博物馆馆长、南阳医圣文化园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刘海燕介绍说,一期文化传承区从建筑到场馆陈列再到地面药用植物,处处体现着中医药文化元素。未来这里将是国内唯一一座泛博物馆建筑群落,也将是我国最完备最完整的中医药主题博物馆。
一墙一园一祠间,仲景文化绽光彩。自去年5月医圣文化园正式开园以来,已接待游客超过100万人次。该园集文物展览、中医药文化交流、中医诊疗、研学体验等功能于一体,传统中医理念与现代技术得以融合展现。
牢记殷殷嘱托,四年来,我市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的步履不停、笃行不怠。
在顶层设计上不断创新突破。围绕中医药强市战略,我市进一步优化中医药体制机制,强化政策支持引领,出台《南阳市打造“全球中医圣地、全国中医高地、全国中医药名都”行动方案》等政策,完善中医药“医保、医疗、医药”三医联动……一系列举措见证着南阳加快推进中医药振兴和传承创新发展的铿锵步伐。
在弘扬仲景文化上不断推陈出新。以医圣祠为核心,高标准打造的全国中医药文化新地标——南阳医圣文化园,已成为拜谒医圣、研学观光的网红打卡地;实施仲景品牌提升工程,成功举办了16届张仲景医药文化节、11届仲景论坛和2届医圣拜谒大典,“一节一坛一典”节会品牌更加响亮;持续开展中医药文化科普线上线下巡讲1000余场,举办1300余场中医药文化夜市活动,建成3个国家级、3个省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全方位提升全民中医药健康素养;实施仲景文化“出海”工程,张仲景博物院国家中医药特色服务出口基地通过商务部复审,张仲景经方阁已建成俄罗斯、日本、越南3个国外诊疗中心;中医适宜技术职教出海品牌“仲景工坊”在菲律宾举办了5期;2024年全市中医药出口贸易2088万元,同比增长75%,南阳中医药“扬帆出海”实现新突破。
中医药产业蓬勃发展
5月12日,南阳药益宝艾草制品有限公司院内热闹非凡,“药益宝·元小艾”AI数智化转型合作签约仪式举行,开启了药益宝以科技创新赋能传统工艺、构建全产业链数字化中枢的新篇章。
“四年来,我们牢记嘱托,以科技赋能南阳艾产业升级,建起了科研大楼,成立了南阳艾产业学院药益宝分院,牵头实施省级艾制品标准化项目,创新打造‘艾草+文旅+康养+研学’融合新场景,让南阳艾文化走向全国、叫响世界。”药益宝艾草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查洪付欣喜地说,公司通过建设联农带农富农生态种植基地,以“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周边3000多农户户均增收8000元,让小艾草成为名副其实的“富民草”“幸福草”。
立足中医药资源优势,我市把中医药产业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优势产业来抓,着力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2024年全市中医药产业年产值约450亿元,入选2023年河南省先进制造业十大产业集群,南阳市上榜全国中药产业综合实力30强城市。
种道地名药。集中建设伏牛山—桐柏山道地中药材种植走廊,全市中药材规模化种植品种83个、面积166万亩,建成28个“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25个“道地药材生态种植基地”……“八大宛药”品牌更加响亮。
育中药“名企”。培育了一批以仲景宛西、河南福森为代表的中药制药龙头企业,以方林、芝元堂为代表的中药饮片企业,以药益宝、仙草为代表的艾草骨干企业,目前,全市现代中医药企业55家(其中规上中医药企业42家),获GMP认证企业33家。
兴南阳“名艾”。“南阳艾”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艾草产业成功入选全国第二批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区域试点,打造“仲景灸师”劳务品牌。目前,全市注册艾草种植加工企业1041家、批发零售企业1692家、服务机构387家,艾产品占据全国市场的70%以上,“世界艾乡”聚势腾飞。
创康养“名城”。全市建成河南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区)10个、南阳市康养旅游基地19个;中医药食疗药膳发展迅速,康养文旅文创产品在中国旅游商品大赛获得全国金奖1个、省金奖2个,其中“‘一带一路’艾草温灸”是全省唯一国家级金奖获奖产品。
中医药服务普惠民众
如今,穿梭在南阳的大街小巷,中医药带给这座城市的良好体验在人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如何更好发挥中医药在促进人民健康中的独特作用?这是新时代赋予的使命,南阳也在积极探索。
以建设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为契机,我市立足“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从中医药教育、医疗、人才、科研等方面入手,隆起仲景文化、中医药产业相融合的新高地。高标准筹建河南国医学院,目前学校已通过省教育厅验收,正在备战教育部验收;市中医院与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合作,建设了首批落户地级市的国家中医骨伤区域医疗中心,开展新业务、新技术61项,推行非药物中医治疗项目90余项,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水平医疗服务;积极推动“医教研”协同创新发展,我市被列为河南省中医药科学院“1+3+N”核心布局之一,市中医院挂牌河南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累计建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仲景经方研究所1个;实施仲景人才培育工程,聘请张伯礼、俞梦孙等34名院士、国医大师、知名专家为南阳市中医药发展战略顾问,创新经方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中医药人才梯队;中医药服务覆盖各级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和所有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5%的村卫生室能够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创新开展“万名中医师家庭签约服务”和“万名护工居家养老服务”,有效提升了人民群众对中医药健康服务的获得感。
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未来,南阳将持续锚定建设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中心定位和“全球中医圣地、全国中医高地、全国中医药名都”目标,向新而行,逐步实现中医药健康服务全国知名、中医药产业产值千亿级、仲景文化传承享誉世界,真正在全国中医药振兴发展上打头阵、扛大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