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营商环境的窗口单位,服务企业群众的最前沿,淅川县以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为牵引,紧紧围绕服务企业群众全生命周期,推行“加减乘除”工作法,写好“利企”“便民”答卷,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做足“加法”,主动作为,靠前服务
做好“减法”,简政放权,减负增效 一是扎实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根据国家、省、市统一部署,成立工作专班,梳理事项清单,明确部门责任,加大宣传力度,多次到大厅走流程。全年组织召开专题推进会30余次,确保了“一件事”得到落实,高效服务了群众。二是着力打造无证明城市。持续推动减材料、减时限、减环节、减跑动,实现658个事项“免证可办”,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三是强力推进“三个无审批”。积极推进政务服务清单之外、大厅之外、平台之外无审批,全县1557个事项实现了“不见面审批”,提高了审批效率,提升了办事体验。
做优“乘法”,数据集成,服务协同
一是理顺了“一朵云”。北京金山云公司于2017年进驻淅川,去年和金山云公司达成协议,收回了云机房所有资产,纳入县国有资产,累计节约县财政资金1000余万元;为16个县直单位提供了云存储和云计算,实现了政务数据有序共享,打通了部门间“信息孤岛”。二是升级了“一张网”。对全县电子政务外网进行了全面升级,已有91个县直单位和乡镇街道的40多个政务业务系统运行于电子政务外网。三是完善了“N个应用”。推动数据有序归集共享,精准梳理县级数据共享责任目录531条,累计归集数据1100万条;依托市电子证照综合管理系统,归集电子证照(批文)120种、22.7万件;推动“四电”系统在政务服务领域的应用,破除信息孤岛、数据割据问题,夯实了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建设基础。
做实“除法”,破除堵点,转变作风
一是建立绩效考评机制。将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建设及大厅窗口单位工作情况纳入全县整体考核,同时,建立常规检查、重点巡查、暗访督察等机制,加强大厅作风、效能、考勤、服务建设。二是建立工作约束机制。严格落实“首问负责”“限时办结”“容缺办理”“好差评”等制度,切实解决企业群众反映强烈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打通了办事“中梗阻”。三是建立正面激励机制。开展行政办事员职业技能培训,通过职业能力认定达100余人。设置“党员示范岗”“服务标兵”等,挖掘政务服务“淅川工匠”,擦亮“淅好办”服务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