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南阳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法治政府建设的部署要求,扎实推进依法行政,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扎实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
(一)强化示范引领。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列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纳入“八五”普法规划、党校(行政学院)和干部学院的必修课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全面落实“四个亲自”,带头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推动实现市县乡党政主要负责人现场述法全覆盖。全年开展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市政府领导干部法治专题讲座3次,组织199名新提拔县处级领导干部进行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巡回普法讲座157场。
(二)强化部署推动。市委常委会会议、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法治建设工作9次,审议市政府立法计划、重大决策事项目录、规范性文件清理等重要议题,研究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任务措施。贯彻落实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清单制度,制定市委常委会学法议题清单、市政府常务会议年度学法计划,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学法24次,引领各级行政机关学法常态化。
(三)强化督察考核。将法治建设成效全面纳入全市目标绩效考核指标体系,通报表彰连续2年在考核中取得优秀等次的地方和单位,形成“压力传递”和“杠杆效应”,加快提升法治化水平。围绕巡视巡察反馈法治建设问题,创新开展“1+1”法治督察,制定《南阳市行政执法败诉案件过错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对全市117家行政机关和171名行政人员分类追责问责。开展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中期评估,达到“时间过半、完成过半”进度要求,取得积极成效。
二、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统筹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提速增效
(一)政府依法履职更加协同充分。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落实权责清单动态管理机制,市直36个部门共保留行政权力事项4872项;印发县级权责清单通用目录,共明确4979项行政职权;建立全市服务企业权责清单,共涉及372项行政职权。提升政务服务质效。实现市级761项、县区3909项政务服务事项“免证可办”,450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在中心城区实现“一城通办”,不动产首次登记、公积金提取等50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线上零材料办理。持续推进“互联网+监管”,编制检查实施清单8180条,完成率99.52%,全省排名第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制定《南阳市深化营商环境综合配套改革打造一流产业生态的意见》,发布适用信用承诺事项清单,在全省率先成立公平竞争审查事务中心,全力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我市12345热线做法入选2024年全国政务热线服务营商环境典型案例。
(二)政府治理体系更加成熟完善。立良法促善治。制定2024年市政府立法计划,完成政府规章1部,调研项目1件。加强重点领域高质量立法,推动出台地方性法规《南阳市中心城区工业用地控制线管理规定》。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落实“四级审核”机制,全年共审查市政府文件84件,向省政府和市人大常委会报备市政府行政规范性文件13件。开展涉及不平等对待企业专项清理活动,废止市政府行政规范性文件16件、修订6件。严格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制定公布2024年度市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建立重大行政决策咨询论证专家库,评估重大行政决策事项6件,有效保障了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建立政府法律顾问人才库,完成市政府新一届法律顾问换届工作。
(三)行政执法工作更加公正严明。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市中心城区范围内生态环境、文化市场、交通运输、农业、市场监管领域只保留市级执法队伍,城市管理、应急管理领域行政执法由各市辖区负责,实现同城一个领域一支队伍管执法。深化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召开现场会和重点工作推进会,开展实地暗访督查,完成赋权事项评估工作。加大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开展行政执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整治涉企乱罚款、运动式执法等问题,累计排查发现行政执法突出问题232个,整改到位228个。推进跨领域跨部门联合执法。开展“南安襄十随神”三省六市市场监管跨区域执法联动工作,联合执法机制共覆盖92个行业领域540项监管事项。强化服务型行政执法创新实践。全面推行证照到期前提醒工作机制,深入推行行政调解“三个融入”,建立联系点联系员制度,实现行政机关与企业、群众常态化沟通联系。在第三届全省服务型行政执法比武活动中,我市荣获二等奖。
(四)社会公平正义更加有效彰显。深化矛盾纠纷多元调解。在全省率先实现商会调解组织驻法院工作室全覆盖,开展“践行枫桥经验 助力平安南阳”人民调解专项活动,累计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3万件,调解成功率98.4%。发挥行政复议主渠道作用。健全体制机制,优化资源配置,设立“两科一中心”复议应诉机构,提升案件办理质效。2024年全市共收到行政复议申请802件,同比增长74%;审结656件,纠错率8.7%,调撤率14.3%。做实常态化府院联动。召开市政府市法院第二次联席会议,确定11个重点问题事项,构建“1+4+N”府院联动工作模式。出台《南阳市依法推进涉诉行政争议实质化解工作实施意见》《关于建立行政执法机关正职负责人“五个一”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实行“一月一通报、一季一约谈”,推动行政诉讼发案量、败诉率“双下降”。2024年,全市新收一审行政诉讼案件1314件,同比下降19.16%;审结1295件,行政机关败诉192件,败诉率14.83%,同比下降3.94%,取得明显成效。
(五)政府权力运行更加阳光透明。构筑监督合力。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办结市人大代表建议297件、政协提案607件。加强司法监督,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952件,出庭应诉率98.86%;全市检察机关受理行政检察监督案件322件,制发检察建议203件。强化审计监督,完成年度审计项目56个,提出审计建议228条。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健全完善市县乡行政执法协调监督体系,启用市政府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局专用章,建立工作会商机制,开展交通运输、生态环境领域行政执法监督活动,组织重点领域案卷评查,评查案卷132宗。探索行政执法监督与“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合作机制,推动执法监督向事前事后全过程延伸,促进依法行政、规范执法。镇平县被确定为省级常态化行政执法监督试点县。持续推进政务公开。充分利用南阳市政府门户网站、政务新媒体等方式主动公开信息,市政府门户网站公开信息6062条,发布政策文件254件,政策解读信息71条。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全年受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171件,按规定答复办结168件,接收群众来信1339件,办结率为98.95%。畅通12345政务服务热线等群众诉求表达渠道,热线接通率达99%以上。
三、存在问题及下步打算
2024年,我市法治政府建设取得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推进不平衡,法治队伍力量保障、能力素质有待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制度机制不够健全,行政机关内部和层级监督作用发挥不充分;部分地区行政诉讼案件及败诉率依然偏高,人民群众法治满意度和获得感有待进一步提升。下一步,我市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锚定“建强副中心,打造增长极,奔向新辉煌”奋斗目标,全力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再上新台阶、实现新突破。
一是统筹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全面落实“一规划两纲要”,强化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持续开展法治督察和考核,推动重点工作任务落实落地。二是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放管服效”改革,扎实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持续提升营商环境稳定性、公平性和可预期性。三是全面提升行政执法质量和效能。深入实施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持续完善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四是不断提升人民群众法治获得感。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促进和解、调解、信访、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多元化解方式的有机衔接,有效维护基层安全稳定,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