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平县人民政府关于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的报告

发布时间:2025-03-25来源:镇平县

分享:

   2024年,镇平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盯法治政府建设进程中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强化执法权力监督,一体化推进法治镇平、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镇平县被定为省级常态化行政执法监督试点县,省司法厅多次现场培育指导,行政执法监督工作在全面依法治省现场会进行典型发言,南阳市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现场会在镇平县召开。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强化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

  一是注重系统规划部署。被确定为省级常态化行政执法监督试点县之后,镇平县更加注重压实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在《镇平县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中将法治思维养成、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组织领导等方面作为部门负责人的重点任务进行安排部署。二是注重完善工作机制。印发《镇平县政府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清单》,对标对表严抓责任落实。三是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坚持常务会议学法制度,将法律法规学习作为每次政府常务会议的首个议题。县政府常务会议每季度研究1次法治政府建设工作,2024年先后研究常态化行政执法监督、合法性审查、乡镇执法改革等工作,解决工作推进难题。

  二、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确保牢固的制度基础

 (一)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提高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水平。一是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积极推进政务服务“县域通办”,涵盖公安、人社、医保、税务、水电气、民政、市场监管等10个部门的第一批150项事项,实现“一门”“一窗”“一站式”服务充分利用“云综窗”系统和“小玉帮办”工作队,累计为企业及群众办理“高效办成一件事”50214件,获得企业及群众一致好评。打造了“主动公开+自助服务+政民互动”为一体的政务公开专区,建立了“1+N”的政府网站体系,政府主网站由专业部门进行维护,52个子网站每周调度运营情况。二是完善依法行政制度。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行政合法性审查工作的通知》,所有重大行政决策均严格履行评估论证、公开征求意见、合法性审核、集体审议决定等程序。明确县司法局、乡镇司法所为行政合法性审查机构,邀请市司法局法制审核科对全县法制审核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升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和备案审查力度。进一步细化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结合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审查存量文件325件,清理有碍公平竞争文件3件。三是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编制2024年度县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6项,通过抽查制定机关发文目录、督察通知等方式,加大对制定机关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和备案情况的监管力度,向市政府报备行政规范性文件19件。县乡两级党政机关共计聘请法律顾问52人,公职律师5人,参与合同审查法律事务110次,法院诉讼类法律事务32次,其他会议谈判或法律咨询类事务156次。

(二)强化执法科技支撑,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全面落实《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围绕6个方面重点任务,明确了17项具体工作举措。强化科技支撑,借力数字赋能,打造智慧行政执法监督样板工程。搭建三法衔接平台、智能行政执法监管平台实现执法信息网上录入、执法程序网上流转、执法活动网上监管、执法决定实时推送、执法信息统一公示,实现行政执法无缝隙、无死角的全方位监督。搭建清廉护航码上行平台,进一步规范入企执法,实现入企层层审批、企业评价执法,进一步深化服务型行政执法。

)实施八大工程构筑五大体系,打造行政执法常态化监督镇平模式。实施“监督组织机构覆盖、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加强执法人员业务培训建设行政执法数字平台、明确常态化监督流程、健全行政执法监督制度打造行政执法系列亮点”八大工程构筑“权责清晰的行政执法监督组织体系、制度完善的行政执法监督规范体系、权威高效的行政执法监督实施体系、机制健全的行政执法监督协同体系”五大体系。印发《镇平县常态化行政执法监督实施办法》,每季度开展一轮常态化行政执法监督,发现体制机制问题14类,执法规范问题13类,下发监督意见书150余份,落实整改措施470余条,向县纪委移交问题线索7党纪政务处分13人,组织处理3有力震慑了违规执法行为,有效发挥了行政执法监督的主渠道作用,省司法厅副厅长胡奎莅临指导并充分肯定。

(四)创新1+5+N乡镇赋权模式推动县级下放行政处罚权有效承接“1”即镇平县司法局,统筹谋划推进乡镇赋权落地;“5”即下放行政处罚权的5大县直部门,严格按照“谁放权、谁指导、谁培训”的原则,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放权部门业务指导的制度机制。“N”即22个乡镇街道,围绕乡镇5个领域61项(街道4个领域45项)行政处罚权的承接,有序推进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工作。从赋权县直部门公开招录102名执法人员充实到乡镇执法大队,进一步配强乡镇执法力量,确保县直部门执法权放得下,乡镇接得住、管得好。执法权下放以来22个乡镇街道办理行政处罚案件共计236件,罚款总金额626万元,未发生一起行政复议和诉讼。开展乡镇街道执法案卷评查2次,评选优秀执法案卷26卷,执法质量明显提升。

(五)健全行政争议预防调处化解体系,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加强府院联动,推动行政与司法资源整合、力量融合一是重培训,提能力。坚持把业务能力提升融于工作日常,采取定期培训和集中研判相结合的方式,县司法局会同县法院组织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数量多发的18个单位参加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开展的“行政审判讲堂”活动。选取5个典型案例开展以案释法,逐步提升执法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执法能力。二是重调解,降争议。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行政争议诉前化解工作,建立行政争议诉前调解制度,坚持提前介入,县法政办会同县法院行政庭组织涉诉单位进行庭前调解40余次,13个涉诉行政机关下发交办单,成功化解行政争议10起。截至目前,县法院受理行政案件45件,相较去年同期减少38件,成效明显。三是明过错,强追责。根据《河南省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南阳市行政执法败诉案件过错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定,综合考虑案件性质、情节等,对9个执法单位进行通报批评,14名经办人员进行处理,移交县纪委处理2件对不存在主观过错不影响案件定性结果有利于保护群众合法权益的7件败诉案件不追究行政执法过错责任。

 三、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县在法治政府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对照省市的工作要求,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一是部分单位监督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监督能力、手段与行政执法监督需要有一定的差距。二是《行政执法监督意见书》整改效果有待加强执法监督对于行政执法的指导和规范作用发挥不到位。三是行政诉讼发案量和败诉率较高,影响依法行政公信力。

 四、下步工作重点

(一)加强队伍建设,提升监督人员素养。强化行政执法监督人员选配,确保行政执法监督工作有专门机构承担,人员配备与所承担任务相适应。加大“行政执法监督专家”培养力度,定期开展监督能力提升培训,常态化开展监督岗位练兵,提高依法履职能力水平。

(二)充分运用行政执法监督结果。实行定期反馈机制,根据常态化行政执法监督情况,结合各执法机关对发现问题整改情况,反馈常态化行政执法监督结果,监督结果作为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履职、法治建设的重要参考

(三)推进行政执法数字化建设。持续完善“智慧执法平台”各项功能,确保平台运行顺畅,实现执法案件全流程网上办理,推进全县行政执法数据资源共享以数字化赋能实现执法信息网上收集、执法活动精准监督、执法资源实时调度、执法数据综合分析利用。

(四)持续推进“三法衔接”机制。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刑事司法、监察执法衔接机制,建立信息共享、沟通便捷、防范有力、查处及时的打击违纪违法涉嫌犯罪协作模式。充分运用“三法衔接”平台,实现行政执法“从立案到归档”全流程网上在线办理,对案件受理、调查取证、处罚情况的全程跟踪监督。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