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中原粮仓”南阳的沃野上,千亩中麦578示范田正孕育着丰收的希望。近日,在中国农科院与南阳市种业发展中心的联合科技服务现场,中国农科院张勇博士团队深入田间开展"科技壮苗"行动,通过精准把脉、开方施策,为南阳1100万亩小麦单产提升注入强劲动能。
在邓州市桑庄镇沃野合作社的千亩示范田里,麦苗迎风舒展。"中麦578不仅抗寒性强,苗期群体结构比常规品种优化30%以上。"合作社负责人指着长势均匀的麦田介绍。
"当前正值小麦产量形成关键期,要把握'三控三促'管理策略。"在镇平县晁陂镇高产示范田,张勇博士结合田间诊断,提出要以“控旺促弱稳壮”为重点,及时开展早春控旺稳壮,依据墒情科学浇灌,适时追肥和进行化学除草,科学制定病虫害防治预案,适时开展群防群治、统防统治,助力苗情转化升级,构建合理群体,搭好丰产架子。
作为国家粮食核心产区,南阳已构建"科研院所+专家工作站+示范基地+新型主体"的协同创新体系。中国农科院在河南设立中原研究中心与南阳本地农技专家,建立了六个千亩技术集成示范区。这种"科研国家队+地方主力军"的合作模式,已催生三大转变,即技术指导从经验判断转向数据决策,管理模式从粗放管理转向精准调控,服务方式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预防。南阳市麦播期间土壤底墒充足,整地播种基础和出苗质量是近年较好的一年,加之冬前管理抓得早、抓得实,越冬期一、二类苗占比92.3%,好于常年同期,实现了小麦安全越冬,为夏粮丰收奠定坚实基础。随着"院地合作"的持续深化,南阳正谱写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更多南阳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