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3日9:00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召开“建强副中心 打造增长极 奔向新辉煌”系列主题市人社局专场新闻发布会。
发布内容:介绍南阳市“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关注的问题。
发布人:
郝以昆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
罗明柱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南阳技师学院党委书记
魏新胜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二级调研员
屈云霞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
李建军 市社会保险中心党委书记
主持人:
市委宣传部外宣办主任 王淑漪
市委宣传部外宣办主任 王淑漪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南阳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举行“建强副中心 打造增长极 奔向新辉煌”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市直单位第十场,很高兴邀请到南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郝以昆先生,请他为大家介绍我市“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注的问题。
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还有: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南阳技师学院党委书记罗明柱先生;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二级调研员魏新胜先生;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屈云霞女士;
市社会保险中心党委书记李建军先生。
下面,先请郝以昆局长作主发布。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 郝以昆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好!
非常感谢大家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我市在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方面的经验做法和亮点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不断增强广大劳动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今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明确提出,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事关国家长治久安。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以及《意见》有关精神,南阳市坚决扛起稳就业政治责任,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坚持就业优先导向,扎实做好稳就业工作,以“五聚五提”为总抓手,全力稳住就业基本盘,加速推进南阳由人口大市向人力资源强市转变进程。今年1至11月,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7.7万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5.34%,全市就业格局大幅优化。
一、聚焦重点群体,持续加大就业帮扶力度
累计接收高校毕业生5.3万人,主动为2.83万名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提供“1311”服务(为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提供至少1次政策宣介、3次岗位推介、1次职业指导、1次就业培训或见习服务),助力2.55万人成功就业,帮扶就业率89.92%。充分利用“春风行动”等时机,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先后组织线上线下招聘会198场,提供就业岗位15.88万个,签订就业协议3.22万个。积极引导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创办市场经营主体29.36万个,带动就业147.42万人。针对就业困难群体,实施“一人一策”援助计划,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等兜底帮扶,实现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47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5400人,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二、聚焦项目建设,持续优化就业公共服务
在全面建成市、县、乡、村四级就业服务体系的基础上,加速推进平台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步伐。截至目前,全市已实现4979个村(社区)就业服务站全覆盖,通过“南阳智慧就业平台”累计采集387.58万名适龄劳动力基本信息,先后发布4249家企业386个职业工种的岗位需求25.27万个,大口径畅通用人单位与求职者的匹配渠道。加速推进实施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围绕“提技能、稳就业、优智慧”三个方向共梳理31个一级项目和205个二级项目,累计争取地方配套资金2.3亿元,涵盖公共就业创业服务载体建设、专题活动开展、特色产业从业人员技能培训等多个方面,为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就业工作格局奠定了坚实基础。成功建成“诸葛英才”综合性人力资源产业园,先后吸引省内外19家企业入驻,围绕人才招聘、职业培训、人力资源服务外包等方面,重点打造一站式就业服务平台。
三、聚焦人才引育,持续提升就业辐射带动
将“迎老乡 回故乡 建家乡”、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重点产业链招才引智等高层次人才引育活动结合起来,先后举办各类招才引智活动68场,为各类人才提供岗位8.2万个,全市累计延揽大学本科以上人才2.07万人,签约人才项目92个,柔性合作顶尖人才45人次,招才引智工作位列全省第二。先后认定国家级、省级、市级高层次人才430人,同步为认定的高层次人才提供就业服务保障,通过高质量的就业确保各类人才“引得来、留得住”。通过事业单位招聘、“三支一扶”招募,先后为各级机关事业单位招录人才3281人。扎实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聚焦培训评价、持证、就业、增收4个环节,不断壮大技能人才队伍,大幅拓宽技能人才就业渠道。今年以来,全市累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43.04万人次,新增技能人才24.9万人、高技能人才13.73万人,并成功组织南阳市第一届“牧原杯”职业技能大赛,全市技能就业、技能增收氛围持续浓厚。
四、聚焦社会保险,持续加强就业兜底保障
通过落实阶段性降低工伤保险和失业保险费率政策,累计为全市2.26万家单位减征失业保险费1.5亿元,为2.88万家单位减征工伤保险费7650万元。利用“免申即享”办理模式,累计为7385家企业发放稳岗返还资金5870.61万元。通过“一减一返”,持续用真金白银助力企业发展,大幅增强企业吸纳就业能力。在全省率先实现全省社保经办服务乡镇(街道)、村(社区)全覆盖,社保服务网点已全部覆盖全市248个乡镇、4838个村,为各类就业群体提供一站式、便捷化的社保服务,不断提升就业服务保障水平。
王淑漪
谢谢郝局长对有关情况的介绍!接下来,进入现场提问环节,欢迎记者朋友就本场新闻发布会关注的内容进行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
大象新闻记者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就业群体开始关注就失业登记。请问,劳动者为什么要进行就失业登记?能够享受哪些服务和补助?就失业登记应该怎么办理?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南阳技师学院党委书记 罗明柱
谢谢您的提问。
首先我来回答劳动者为什么要进行就业失业登记,以及登记带来的好处。从政府层面来讲,国家建立就业失业登记制度是为了全面掌握劳动者的就业失业状况,及时发现就业服务对象,精准落实就业优惠政策,为宏观就业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决策依据,从而更加精准地帮助和扶持劳动者就业。从劳动者个人层面来讲,做好就业登记是符合条件人员享受灵活就业社保补贴、创业开业补贴、运营补贴等就业优惠政策的前置条件;做好失业登记不仅是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必要条件,还是获得公共就业服务的重要途径,登记失业人员可以免费参加创业辅导、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岗位推荐等,这些都是帮助他们重新就业的重要资源。同时,人社部门还面对企业招录登记失业人员出台了用人单位社会保险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职业介绍补贴、就业见习补贴、一次性扩岗补助等一系列惠企政策,鼓励用人单位开发更多岗位,帮助和吸纳登记失业人员实现更好就业。
下面我来回答如何办理就业失业登记。办理就业登记分为个人办理和单位办理两种情况:一是劳动者从事个体经营或灵活就业的,由本人申请办理。劳动者本人在就业后30日内,到常住地或就业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申报就业登记。用人单位应当于招用之日起30日内在就业所在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劳动者办理就业登记。办理失业登记,需要年满16周岁(含)至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有劳动能力、有就业要求、处于失业状态的城乡劳动者(含港澳台劳动者)本人进行申请。就失业登记也可以通过政务服务网、“豫见就业”微信小程序办理,具体要件网上均做了详细公示。
河南日报农村版记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才是第一资源”。随着省域副中心建设进程持续深入推进,我市对各类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请问我市在招才引智工作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二级调研员 魏新胜
感谢您的提问。今年以来,南阳市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工作理念,以各类高层次人才招引活动为牵引,为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一是组团参加第七届“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作为三个大会承办城市之一,南阳市在大会现场设置了以“建强副中心、打造增长极、奔向新辉煌”为主题的特装专区,宣传南阳人才政策,呈现发展成果,展示城市形象,332家用人单位通过现场及线上VR组织招聘。先后组团参加了哈尔滨、西安、北京、长沙、上海5个省外专场招聘会。累计参会企事业用人单位136家次,达成引才意向1431个。
二是开展招才引智系列活动。今年以来,举办“职引未来”—2024年大中城市联合招聘南阳站暨诸葛英才卡首发活动、“豫荐未来 青春启航”“职场与青春有约”双选洽谈会、金秋招聘月等招才引智活动68场,为各类就业群体提供岗位8.2万余个。全市累计延揽大学本科以上人才2.07万人,签约人才项目92个,柔性合作顶尖人才45人次,招才引智工作居省辖市第二位。
三是建强博士后创新平台。南阳市博士后工作围绕招收培养、创新创业、经费投入、服务保障等方面持续改革创新,为更多青年才俊投身科技创新、破解技术难题提供了更加宽广的舞台。今年获批设立8家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目前全市共有15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51家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建站数量位居全省第三,基本覆盖“7+17”重点产业链群。
四是举办人社部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层南阳行活动。南阳市申报的“南水北调水源地生态修复专家服务团项目”成功入选人社部2024年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层示范团项目,成为全省两个入选项目之一。该项目组织了15名湿地修复和水环境保护领域专家赴南水北调水源区,开展技术推广、项目对接、人才培训、科普宣传,参团专家签订合作协议4项,推广新品种5个,转化科技成果3项,破解技术难题10个,培训基层专业技术人员300人次、群众1500人次,为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效的科技服务和人才支撑。
南都晨报记者
近年来,全市技能就业、技能增收氛围日益浓厚,请问南阳市主要从哪些方面着手,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工作高质量发展?取得了哪些成效?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 屈云霞
感谢您的提问。近年来,南阳市高度重视“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工作,坚持“抓统筹、抓培训、抓重点、抓导向、抓融合”五抓并举,一体推进。截至2024年11月底,全市累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43万人次,新增技能人才(取证)25万人、高技能人才(取证)14万人,分别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230%、189%、176%,分别位居全省第1位、第3位、第1位。
一是抓统筹,高位推进。市委市政府连续三年将“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评价取证”工作列为全市重点民生实事之首重抓重推,构建了“市级统筹、县区实施、人社牵头、相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格局。市委市政府把技能人才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年度目标任务,纳入对县市区、市直单位绩效考评,有力推动了技能人才培训评价工作顺利开展。
二是抓培训,聚焦重点产业。全市“7+17”重点产业链技能人才取证6万人,占新增技能人才的28%,比2023年增加7个百分点,通过加强技能人才培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围绕现代化农业,完善“培训-评价-考证-就业”服务工作流程,培养了“渠首果农”“桐柏茶农”等高素质农民,打造了“镇平玉雕”“西峡香菇匠”“卧龙艾灸”等人力资源品牌。
三是抓重点,优化技能人才结构。健全评价机制,全市共备案各类评价机构269家,有效满足技能人才评价取证需求。技能人才结构明显优化,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技能人才取证占比达到13:33:54。2024年全市高技能人才总量达62万人,占技能人才总量的33%,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率逐年提高。
四是抓导向,激发技能强市氛围。通过职业技能竞赛、技能展演等活动,激励引导广大劳动者积极参与“技能河南”建设。今年5月16日-19日,我市成功举办全市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和绝技绝活技能展示展演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劳动者崇尚技能、投身技能、提升技能的热情,实现了技能就业、技能增收。在9月份全省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中,我市荣获2银9铜53优胜的佳绩,总积分在全省23个代表团中位列第四,总奖牌数和总积分创历史新高。
五是抓融合,持续支持校企合作。重点围绕“高精特新”企业,设立“校中厂、厂中校”,推进产教深度融合。通过开设定向班、冠名班等,精准为产业链企业培养急需紧缺的技能人才,为我市企业发展提供技能人才支撑。
河南经济报记者
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稳定的“压舱石”和“稳定器”,请问南阳市在打造便捷化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广大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市社会保险中心党委书记 李建军
感谢您的提问。近年来,南阳市持续深入推进社会保险制度改革,聚焦广大群众关注的民生热点,着力打造便捷化的社保服务。
一是持续升级社保便民服务网络。今年以来,全市在建成179家“社银”服务网点的基础上,全面推动社保经办服务向乡镇(街道)、村(社区)延伸。截至目前,南阳市基层社保服务网点已覆盖全市248个乡镇、4838个村,530项社保业务实现乡镇可办,18项居民养老保险高频业务实现村内即办。南阳社保服务圈由“市、县城区步行15分钟、乡村辐射5公里”升级为“社保办理不出村(社区)”。
二是持续提升“退休一件事”服务质效。2023年,南阳市在全省率先实行职工“退休一件事”改革,整合了养老、医疗、公积金等24项业务,实行退休手续一窗受理。今年以来,南阳市在此基础上推出退休业务上门辅导、上门审核、上门认证“三上门”服务,先后上门审核企事业单位职工退休403人,协助1000余名退休人员完成待遇资格认证。
三是持续推进失业稳岗补贴应享尽享。先后举办“社保助企行”“社保服务进万家”等活动,多途径向目标企业宣传稳岗返还政策。在不断采集完善企业基本信息的基础上,采用“免申即享”发放方式,累计审批通过稳岗返还企业7385家,发放稳岗返还资金5870.61万元,用真金白银助力企业稳定发展。
四是持续落实降低社保费率政策。严格落实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至1%、工伤保险费率下调50%的政策,大幅减轻企业用工成本压力。今年以来,累计为全市2.26万家企事业单位减征失业保险费1.5亿元,为2.88万户参保单位减征工伤保险费7650万元。
王淑漪
谢谢各位发布人。今天的现场提问就到这里,如果大家还有其它需要关注的问题,可以在新闻发布会结束后,与市人社局办公室联系,进一步采访了解。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感谢各位发布人,感谢各位记者朋友的积极参与,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