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路巷道上干净整洁,白墙红瓦间绿意盎然,广场舞曲里欢声笑语……漫步卧龙区蒲山镇杨营村,犹如走进一幅乡村振兴新画卷。
杨营村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库区第二批移民村。2011年,全村从淅川县大石桥乡杨营村移民至此。
“从土坯房到独立小院,走出山区到城区,大人小孩过生日都要去饭店,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儿。”说起搬迁前后的生活变化,村党支部书记杨自军形象地说。
南阳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和渠首所在地,为了支持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先后移民36.7万人,其中新世纪大移民搬迁16.5万人,市内7个县市区安置10万多人,在61个乡镇建设138个集中安置点,建成92个整建制移民村。
2021年5月1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南阳视察时看望淅川县九重镇邹庄村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移民群众,向为“一泓清水北上”作出无私奉献的移民群众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祝愿乡亲们日子越来越兴旺,芝麻开花节节高。
牢记嘱托,南阳始终坚持把推动南水北调移民增收致富、安居乐业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紧要民生实事,担当实干、笃行不怠,因地制宜、探索创新,培育和发展南水北调移民经济新质生产力,全面有效改善提升移民生活质量。
实施政策倾斜。2012年南阳市委、市政府及时出台支持移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扶持措施,实现了市直单位对口联络帮扶全覆盖。
发展移民特色产业。2014年8月编制完成92个移民村“强村富民”规划,积极筹措资金,及时启动实施生产发展项目,为移民村发展夯实基础。用活用好移民资金,“筑巢引凤”,盘活村闲置资产,流转移民土地,引资金引项目,以村项目资金租赁入股的形式增加村集体收入,以促进移民就业、土地流转、村集体收益分配等途径增加移民收入。
建设美好移民村示范村。借鉴浙江、福建等省市的扶持经验,出台了《南阳市美好移民村建设实施意见》。整合移民资金和县级财政资金10833万元,建设28个美好移民村示范村。除完善基础设施外,建成经营性固定资产7.85万平方米,带动了移民村产业发展,解决了部分移民就业问题,为移民工作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截至目前,南阳全市92个南水北调移民村集体收入超过1800万元,村集体收入10万元以上的移民村达53个,示范引领了南阳的乡村振兴事业。
杨营村是南阳推进移民村发展的缩影。得益于距离南阳市城区近的区位优势,杨营村整合移民扶持资金,建设标准化厂房,形成移民产业园区,先后引进南阳市德信行洲实业有限公司、河南怀南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仅厂房出租每年收益60余万元。该村还探索推进三产融合,集约流转土地,引进南阳三色鸽乳业有限公司,联合建立了集奶牛养殖、林果种植、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园。
群众有了稳定的收入,集体收入得以壮大,该村重抓人居环境改善、乡风文明建设工作,村庄面貌显著提升。利用村内闲置墙体,邀请专业人士进行墙体彩绘,一幅幅反映乡村振兴、村规民约、孝道礼仪、历史名人的墙体彩绘已成为杨营村对外展示的名片。
“芝麻开花节节高”成为移民生活越来越好的真实写照。
淅川县九重镇邹庄村采用“支部引领+龙头带动+合作社+全民参与、共同致富”的模式,流转1000亩土地发展高效智慧农业,发展旅游果园采摘观光、小木屋餐饮民宿;成立大邹庄劳务公司,培训、吸引了1000多人从事旅游管理、交通、保洁、餐饮等工作,让村民在家门口就有工作。
宛城区红泥湾镇清丰岭村协调使用临近的小陈庄村村镇建设用地30亩,投入移民资金720万元,异地建设食品加工产业园,整体出租给南阳佳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两个村按照7∶3比例进行收入分成。通过“飞地经济”模式,清丰岭村每年可增加集体收入26万元。
…… ……
移民村蝶变。淅川县上集镇张营村获得“国家文明村镇”称号,九重镇邹庄村获得“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和“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称号,邓州市北王营村、社旗县寇楼村获得“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称号,内乡县朱陈村获得“国家森林乡村”称号,邓州市杏山旅游管理区韩营村、卧龙区蒲山镇杨营村获得“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称号。
截至202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整10年。岁月记录下南阳移民后续发展的铿锵步伐,奋进的移民群众奏响了安居、乐业、致富的“三大乐章”,奋力开辟出“家美民富村强”的发展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