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方城县深入实施全国一流营商环境提升行动,着力以营商环境综合配套改革为抓手,打造一流产业生态,推动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充分发挥优势产业集聚效应,加快培育产业新质生产力,切实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内动力”。该县通过强化制度引领、突出要素保障、推动服务升级,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撑、创新动力、服务环境和企业满意度得到全面提升。目前,方城县装备制造、超硬材料、医药制造三大主导产业体系已全面形成,获得国家级、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方城县开发区荣获河南5A级投资环境“金星奖”。在良好营商环境的加持下,方城超硬材料产业,已成为全国知名的“明星产业”,人造金刚石产量占全球的46%、国内的50%以上。
增强制度“定力”,夯实产业发展根基
健全工作机制,专班统筹推进。按照“5+13”产业链群分工和“三长制”原则,由县委主要领导任链长,县工信局任秘书长单位,超硬材料龙头企业中南钻石任盟(会)长企业,成立工作专班,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任副链长、副秘书长,相关部门为成员,研讨产业发展最近动态,就产业发展遇到的具体问题进行研判,共同推进超硬材料产业发展。引进、培育神州灵山、永泰磨具等近10家有综合实力和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全力打造以机械设备和原材料为主的上游产业链,以超硬材料、磨料等32家为主的中下游产业链,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超硬材料生产基地、最完整的超硬材料产业链。
高标超前谋划,筑牢产业发展基底。聘请超硬材料产业研发权威机构中机六院编制《方城超硬材料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主攻方向。围绕工业金刚石及制品、金刚石工具、培育钻石、金刚石制造装备、功能性金刚石五个赛道持续发力,起草《南阳市培育壮大超硬材料产业链行动方案(2023—2025年)》,绘制超硬材料产业链图谱、技术图谱、长短板图谱、人才图谱、重点企业清单、重点项目清单、重点事项清单、重点招商清单、重点任务清单、重点科研平台清单、重点企业包联清单、“1方案4图谱7清单”,确立“培育百家企业、打造千亿产业”、建设全国乃至全球最大超硬材料产业基地的目标。
激发要素“活力”,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打造先进制造业开发区为企业发展完善配套设施。从产业功能需求定制等方面着手,实施“一个重点招商项目(企业)、一名牵头领导、一个责任单位、一套工作方案、一抓到底”的“五个一”服务机制,在新项目策划阶段就精准对接企业需求,高质量打造园区基础配套,将定制化产业园做精、做深、做实,提高园区企业集群效应和协同发展水平。目前,方城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总规划面积23平方公里,入驻企业200余家,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县工业企业的80%,被评为河南省“金星奖”5A级投资环境开发区。轴承装备、超硬材料、医药制造三大主导产业加速聚链成群,轴承和超硬材料两个产业在全市21个重点产业链中单独成链,超硬材料产业荣获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今年4月,方城县获得“中国培育钻石之都”荣誉称号。
深度优化科技创新资源。充分发挥超硬行业国家级研发平台、院士工作站、行业协会理事单位等优势,构建协同创新体系,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学院开展校地合作,筹建方城县珠宝产业分院和钻石珠宝城,实现线上、线下平台有机衔接,产业链条良性循环发展,形成更大的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引导产业链向终端消费市场延伸,占领市场制高点,提高核心竞争力。实施“诸葛英才计划”2.0版,加快引进一批能引领、带动重点产业发展的人才,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组织43名企业家赴浙大参加高层次培训,组织300余名企业技术人才参加科技创新政策和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培训,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能力。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每年培训高级技工300人以上,加快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为超硬材料产业发展增添了新动能。
持续加大金融扶持力度。探索“政府主导、平台支撑、政策引导、上下联动”普惠金融工作模式,以政府资金撬动社会资本,以社会资本引入支柱产业。方城县已设立河南裕金源高质量发展股权投资合伙企业,基金规模2亿元,80%的资金用于投资方城县产业园区企业。设立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建立银担比例2:8的风险分担机制,并与银行合作推出“见贷即担”批量担保服务,面向超硬材料产业推出供应链金融及产业链金融,针对龙头企业稳定合作的上下游企业进行授信,通过开展政银企对接等方式搭建企业融资平台,促成银企合作。今年以来,方城县合作银行为企业存放资本金合计29486.19万元,有效缓解企业融资压力。
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围绕超硬材料产业及其上下游产业全生命周期,完善全产业链政务保障,在企业落户、开办、工程报建(厂房租赁)、生产经营、销售、金融信贷、政策兑现等产业企业全流程政府服务事项中,以开发区企业服务中心为枢纽,以产业企业经营活动为主线,形成包含“产业链供地”“产业链供能”“产业链资质审批”等多种产业链政务服务专项保障,强化对企服务意识,有序实现“企业追着审批跑”到“审批围着企业转”的转变。
打造公平、透明、便利的发展环境。探索协同南阳市超硬材料产业联盟共建公平竞争问题反映“绿色”通道、成立行业专家公平竞争顾问团,以企业需求为导向,逐步完善问题处理回应机制。建立政策“发布、解读、宣传”三同步机制,定期梳理涉企政策,按照政策对象、类别条目式编制并定期更新方城县超硬材料产业发展政策一本通,线上线下同步完善涉企政策咨询渠道,提供政策咨询、解读优质服务。搭建惠企政策信息平台,在平台设立超硬材料产业专区,逐步实现行政给付、税费减免、人才引进、产业扶持等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全覆盖。
练好服务“内力”,推动产业集聚升级
贴心服务。聚焦方城县委、县政府“产业强县”战略定位,围绕“三大主导产业链”,着力打造更具竞争力的营商环境方城品牌。通过实行县纪委书记和县纪委副书记分别担任超硬材料、装备制造、医药制造三大主导产业链总护航员,55名科级干部担任分护航员,分包联系74家重点企业,靠前服务、主动作为,深化做实清廉护企行动。今年以来,共实打实解决企业用工难、电力线路老化、运粮效率低等急难愁盼问题23个。
亲商护商。压紧压实主管监管责任,深化涉企行政执法监督,搭建“有求必应”的政企沟通桥梁,有力破解多头执法、重复执法等问题,涉企行政执法计划性、透明度、有效性大幅提升。针对平台执法数据和日常监督掌握情况动态分析研判,精准查处过度执法、选择性执法、吃拿卡要等作风和腐败问题。今年以来,全县共处置损害营商环境领域问题线索14件,处分处理20人,留置1人,在全县大会公开曝光典型问题22个,推动健全完善制度机制13项,持续释放系统施治综合效能,切实筑牢企业健康发展硬防线。
法治护航。实施成立“政法一体化办案中心”,实现案件“一站式”“政法一体化”,将部分符合条件的案件纳入快车道,快处理快解决。建立涉企违法违纪线索核查机制,对涉及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的投诉举报,第一时间受理核查、规范处置、反馈答复、监督整改。今年以来,共化解涉企矛盾纠纷26起,破获涉企案件28起,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500余万元,助力企业解难题、快发展。
方城县将围绕培育新质生产力,推进先进制造业产业链壮大、价值链跃升,加快构建方城特色的“5+13”产业发展格局,形成新兴材料、装备制造、医药制造、食品饮品、轻工纺织5大产业集群,抓好超硬材料、轴承、生物动保、烩面4个重点产业链,壮大新型建材、智能装备、中医药、医疗器械、绿色食品、酒饮品、纺织服装、雨伞、畜牧屠宰加工9个产业组群,打造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竞争力影响力的现代化产业集群,为南阳市建设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做强产业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