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平县:探索“1+N”产业增值服务模式 助推产业蓬勃发展

发布时间:2024-11-08来源:宜商南阳

分享:

镇平县深入贯彻上级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导向,以做实涉企增值服务为抓手,精心布局,以杨营镇为试点,实践探索出“‘1’中心+‘N’站点”的产业增值服务模式。依托乡镇党群服务中心,延伸服务触角到玉雕、莲藕、农批、锦鲤等多个产业领域,形成“一个中心牵总,N个站点协同”的政务服务新模式,以精准、贴心的服务换得群众的满意度。

突出系统布局,筑牢增值服务底板。镇平县把服务农企作为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依托产业门类齐全、交通便利通达优势,在乡镇党群服务中心提供标准的行政审批政务服务的基础上,又在跨境电商产业园、中原荷花博览园、中商久鸿农博城、千亩玉兰观赏园、想念农场、高档金鱼孵化园等设立会客厅服务站点,同企业相关负责人面对面交谈,精准对接、靠前服务,把企业家当成“自家人”,做好上门服务,提升工作效能。

突出整体联动,锻造精准服务长板。乡镇党群服务中心综合窗口统一受理许可,整合线上线下行政审批业务,实行“一枚印章管审批”制度;会客厅服务站点定期走访服务,做到问题诉求一线打捞,问题事项分类、分层、分级内部流转,涉及部门由乡镇营商办统一调度,责任到部门、服务送上门、群众少登门,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构建规范、透明的政务服务体系,积极打造让群众满意、企业点赞的营商环境。

突出闭环管理,打造贴心服务样板。设立多个会客厅服务站点,根据产业所属类目、高频办理事项、近期群众关切,有针对性地组织市场监管、乡村振兴、应急办、派出所、司法所联合入企,站所长与市场经营企业负责人面对面,充分了解辖区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和当前面临的困难及问题,听取企业对优化辖区营商环境的意见建议。定期汇总辖区各业务部门便民惠企政策措施,编辑“办事不求人”简报,用群众语言将上级政策有效传达到市场主体身边,推动政务服务由窗口受理向无感受理转变。

通过“1+N”服务模式,镇平县将政务服务延伸到了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基层行业部门与市场主体产生深度的交流互促机制,用职能部门的主动担当获取市场主体的信赖,贴心的服务换取了群众的满意度。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