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以来,南阳市人社局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立足社保经办服务,全面深化社保经办体制改革,坚持以“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为第一要务,聚焦人民群众关心关切的社保经办服务提升,按照“资源整合、统一标准、规范运作、便民高效”的原则,在南阳市已建成179个社保便民服务网点的基础上,再次建成全市248个乡镇(街道)、4837个村(社区)基层社保经办服务网点,在全省率先实现社保经办服务乡村全覆盖。530项“全省通办”社保服务事项乡镇(街道)可办,18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高频业务不出村(社区)办理,成功打造了“南阳社保经办服务质效提升2.0版”,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截至9月13日,全市基层网点办理社保业务6040笔,为9800人次提供了社保服务,办事群众表示“18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高频业务在家门口就可以办理,足不出村(社区)就能享受到便捷服务,这是让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好事,提高了居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统一网点建设标准,科学统筹规划布局,打造标准化基层服务网点
一是完善组织架构,成立领导小组。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郝以昆任领导小组组长,市社保中心党委书记李建军、主任谢杭任副组长,主要领导靠前指挥,亲自督阵。同时设立了综合协调、建设规划、技术服务、业务指导、调研督导等5个工作专班,推动工作全面落实。二是开展调查摸底,掌握基层情况。对全市248个乡镇(街道)和4837个村(社区)的服务场所、网络设施、人员配备等情况进行统计调查,全面掌握基层准确情况,评估全覆盖工作开展基础条件。三是制定工作方案,统一工作标准。研究制定了《南阳市社保经办服务乡镇(街道)、村(社区)全覆盖工作方案》,明确工作任务、工作措施、时间节点、责任分工,确保方案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同时,针对网点建设存在的短板弱项,采用市、县、乡三级联动的方式,对全市的基层网点建设情况进行指导,统一制定了乡级、村级网点的人员、场地、设施配备标准。县区安排信息员分包联络搭建基层服务信息平台,逐乡、逐村进行操作演示,指导网点完成高拍仪、打印机等基础设备的安装调试。夯实乡、村级社保便民网点建设基础。
统一业务经办标准,强化经办能力提升,打造规范化基层服务网点
为确保乡、村两级网点建成后能够高效运作,一是结合南阳市乡、村基层实际,制定了《18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高频业务经办培训手册》,编制了《南阳社保服务“全省通办”高频事项经办要点》,完善了《村(社区)社保便民网点人员培训计划》《乡镇社保便民网点轮岗培训制度》。二是对全市282名基层经办人员开展了专题集中培训,并由县区对5000余名乡镇、村社保网点经办人员开展定向业务培训。三是严格要求各基层网点按照相关规定妥善管理用户信息,避免社保数据泄露,确保信息系统和数据安全。从社保政策、业务经办、能力提升、基础管理等方面,全方位提升基层网点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统一考核评价标准,完善督查指导机制,打造专业化基层服务网点
建立了乡镇通报评比、县区轮值督查、市级随机巡查的市、县、乡三级督导评价体系,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县区人社工作目标绩效管理体系,与地方政府年度考核挂钩。一是县区对乡镇每月通报网点建设和业务办理情况。二是全市13个县区划为4个片区,采用每半年轮值方式,由轮值县区对该片区督导检查。三是市级督导组对基层网点服务情况明察暗访,并根据市、县、乡三级的督导评价结果,定期对网点服务情况进行通报,进一步强化落实,提升效能。
统一宣传推广标准,凸显社保服务品牌,打造便捷化基层服务网点
为了便于群众识别和了解,在各乡、村级网点加挂社保便民服务标识,打造“‘宛’美社保完美服务”品牌,突出品牌示范效应,充分运用“南阳人社宣讲团”“人社行风热线”等宣传载体,结合报纸、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围绕社保经办服务全覆盖是什么、为谁办、怎么办、谁来办等问题,开展政策宣传。组织各乡镇社保工作人员深入社区小超市、便民店、卫生所、乡村小广场、便民集贸市场等人员聚集地,通过悬挂条幅、发放宣传折页等形式对基层服务网点可以办理的事项进行广泛宣传,持续提升宣传质效,引导群众到基层服务网点办理社保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