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柏县:聚焦优势强链条 全力打造“现代化中国碱都”

发布时间:2024-09-02来源:宜商南阳

分享:

近年来,桐柏县紧紧围绕“工业强县”目标,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以培育壮大碱硝化工重点产业链群为抓手,找准自身角色定位,通过壮大产业链优质企业、夯实项目支撑、加快产业改造升级等系列举措,实现产业推进具体化、服务企业精准化、开发区建设专业化,加快推进碱硝化工产业跨越崛起,着力构建具有桐柏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三大”优势,凝聚产业化发展合力

资源优势。桐柏县天然碱、芒硝、石油等化工资源储量丰富,其中天然碱已探明储量1.8亿吨,居亚洲第一;芒硝储量1.64亿吨,是国内迄今发现的特大型矿床之一。碱化工产业为桐柏主导产业,纯碱年产能130万吨,小苏打年产能85万吨,2005年,桐柏县被中国矿业联合会命名为“中国天然碱之都”。行业优势。目前桐柏碱化工产品的生产能力已超过200万吨,其中,小苏打产量世界第一,在国内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并占有45%以上的出口份额,拥有绝对的市场话语权;纯碱产能180多万吨,国内位列前三,拥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桐柏中源化学公司碱业已通过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014001环境管理体系和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中天牌商标为中国驰名商标。凭借低成本、高品质、天然绿色的优势,桐柏中源化学工艺技术和经济效益指标持续领跑全行业。技术优势。桐柏中源化学公司,技术力量雄厚,人才队伍完备,设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有博士后研发基地,拥有大批国内知名天然碱行业专家和高素质高技能产业工人。资源开采技术国际先进,生产加工技术比肩世界先进。该企业自主研发了17项国内独创和国际领先的天然碱开采加工技术,取得50多项科技成果和12项技术专利,主导产品的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取得100多项专利技术和科技成果,主导产品核心技术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三化”推进,夯实产业化发展基础

产业推进具体化。成立工作专班。按照“一条产业链、一个工作专班、一套工作方案”模式,成立了碱化工产业链工作专班,专班成员由相关单位和产业园区主要负责人组成。制定提升方案。制定了产业链提升实施方案,明确了招商产业图谱,建立了重点企业库、重点项目库,实行动态化更新,并纳入积分管理和绩效考核。完善工作机制。借助“万人助万企”活动,坚持重点项目县处级领导分包,40位县处级领导分包87家企业,2023年解决产业链问题60多个。

服务企业精准化。坚持优化重点产业链发展思路,明确产业定位和目标,做实做好基础性工作,以更优服务解决好产业链发展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着力提供要素保障,加强开发区建设,保障土地供给与服务设施配套,加快产业向开发区聚集,以区聚链、以链集群。累计组织政银企对接30余次,授信12亿元。开展“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培训2万余人,为企业招聘1000余人。大力实施“淮源英才计划”,加大人才引育力度,打造创新型、技术型、应用型人才队伍,以此服务产业链发展。

开发区建设专业化。在体制改革上,桐柏县作为全市唯一一个“一区两园”县,率先实行了“管委会+公司”运营模式,相关职能部门与开发区管委会签订了放权赋权协议书,通过开辟“绿色通道”和“二号公章”等方式实现放权赋权;成立了桐柏县鼎坤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开发区运营公司,负责开发区建设及运营、土地收储整理、闲置资产资源利用、投融资、招商引资、开展与第三方合作等职能。在科技创新上,在碱化工产业领域,拥有省级技术中心1家,省级研发中心3家,建有博士后研发基地,拥有大批国内知名天然碱行业专家、优秀管理团队和高素质的技能产业人员。拥有国家名牌产品1个,国家驰名商标1个,省级名牌产品3个。在碱加工方面,采用了世界领先的“倍半碱蒸发器设计”“倍半碱结晶质量工艺”等14项国际专利技术,对井压裂和热熔采技术、倍半碱加工工艺和湿分解技术国际领先。新上的中天碱业项目将采用第三代热泵湿分解气提浓缩技术、MVR一水碱结晶技术、一次性生产优质重质纯碱及食品级小苏打,填补了世界该技术的空白。

“三个”聚焦,构建产业转型发展新生态

聚焦项目招大引强。坚持以碱产业图谱为引导精准招商,聚焦产业链上中下游关键领域、薄弱环节,瞄准总部经济、行业翘楚、龙头企业,开展产业链招商、敲门招商、应用场景招商、载体平台招商,加速形成梯次接续、动态推进的项目储备格局。紧盯碱产业的上下游链条,在上游大力招引以碱水制氢项目及其配套项目的产业链;中游实施盐碱综合利用、氯化铵、日用药用洗涤剂生产项目;下游以光学玻璃、洗涤剂、日化产品、金属制备、复合肥项目的产业链,为产业链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今年上半年,桐柏县签约项目17个,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1个,合同引资额32.1亿元。

聚焦企业梯度培育。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依托天津高校、科研院所、创新型企业等创新资源,加快建设中源化学建设国家级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构建多层次产业创新体系,支持重点企业开展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引导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加快引育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群体,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引导成长性好的小微企业升规入统,形成产业链优质企业梯次培育格局。坚持产业链上下游联动、产供销一体,提升协作配套水平,畅通产业链循环。今年以来,新增小升规工业企业12家,成功申报2024年第一批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家,成功申报省级智能车间1家,省级绿色工厂3家;国家级重点行业能效“领跑者”、国家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2024年度河南省数字领航企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各1家。

聚焦人才培育招引。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举办招才引智系列活动,以碱化工产业链重点企业需求为导向,加大对引进高层次人才的资助力度,不断提升人才吸附力。建立与高端智库、人才资源协会等机构的战略合作,引进产业链急需的领军人才。积极与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开展合作,建设公共实训基地、企业培训中心等平台,加大从业人员培训力度,培养一批符合产业链发展需求的高技能人才。今年全县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6887人次,新增技能人才累计5025人,新增高技能人才累计3360人。

近年来,桐柏县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工业,不断壮大碱硝化工、医药中间体产业集群,催生出中源化学、博源化工等碱化工产业企业40余家,其中规上企业15家,年产值超亿元企业4家,利税超亿元企业3家,初步形成了纯碱、小苏打、新型建材、热电等多条循环产业链,成为国内最大的纯碱、全球最大的小苏打生产基地,以及能源综合利用、环保节能、园区化管理的“百万吨级”中国天然碱循环经济典型示范基地。2023年生产各类碱化工产品257万吨,实现销售收入60亿元,实现税费9亿元。

下一步,桐柏县将全面围绕省、市新型工业化发展要求,持续完善“5+7”产业群链体系,招大引强,不断延链补链强链,做大、做强、做精、做细天然碱产业,努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现代化中国碱都”,为南阳新型工业化贡献桐柏力量。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