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旗县:高效办成信用修复“一件事” 助企“轻装上阵”激活力

发布时间:2024-07-31来源:宜商南阳

分享:

近年来,社旗县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高效办成信用修复“一件事”的要求,围绕失信企业信用修复过程中线下多头跑和线上多平台重复申请问题,创新推动企业信用修复“一件事”改革,实现企业信用修复“一套指南,全部门规范”“一次不跑,全流程网办”,助力企业纾困解难、重塑信用、激发活力,为营商环境提质增效注入信用动力。

健全机制强动力,提升信用修复“精准度”

社旗县始终以优化营商环境为着力点,不断建优信用修复机制。一是坚持高位推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高效办成信用修复“一件事”改革工作,召开专题会,第一时间转发关于做好《南阳市高效办成信用修复“一件事”实施意见》落实工作的通知,帮助企业在处罚后第一时间了解信用修复政策、修复流程等,让符合条件的企业及时纠正失信行为。已帮助56家企业完成信用修复,信用修复合规率、及时率均达100%。二是加强组织保障。组建工作专班,让抓落实专人专管、常态长效,确保事有人做、责有人担,信用修复“一件事”改革扎实推进、取得实效。三是完善工作机制。出台《关于社旗县政府平台安装使用联合奖惩系统插件的通知》,要求有关部门接入市联合奖惩系统插件,在行政审批中开展信用核查,并自动化反馈奖惩案例,已在多个部门安装使用联合奖惩插件。

强化落实明责任,严把信用监管“三道关”

探索建立事前事中事后全周期联动的信用监管机制,全面提升社旗县信用体系建设水平。一是事前监管。全面推广信用承诺制度,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和证明事项领域告知承诺制,建立告知承诺制证明事项和涉企审批事项目录清单,覆盖市场主体准营、法律服务等领域。完善信用信息共享渠道,全面归集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重点人群等信用信息,完善各类信用信息数据库,推动各部门信用信息全面共享,实现公共信用记录全覆盖。探索开展经营者准入前诚信教育,在行政审批、纳税服务等政务服务大厅,摆放“诚信企业宣传教育”展板、窗口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派发宣传单,进一步加大经营者准入前诚信教育,全面提升经营者依法诚信经营意识。目前,已制订涉及170个领域1067个事项的信用承诺事项清单,公示信用承诺数量达到590余条,实现七种信用承诺类型全覆盖,个人信用承诺及践诺信息286万条,人均5.1条。二是事中监管。落实分级管理,根据信用评价结果和不同风险等级状况,对49个领域开展信用分级分类监管,特别是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行政审批等11个重点领域中,应用信用报告,对各类市场主体开展信用核查,构建差异化监管模式,严格落实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依据信用核查结果,按照分级分类监管规定,依法依规对市场主体实施联合奖惩,共产生有效案例1849余起。三是事后监管。落实信用修复工作机制,防止各行政执法机关过度惩戒,在“信用社旗”门户网站公示信用修复流程,定期召开修复培训会,及时为企业信用修复提供便捷服务,切实解决企业因修复时限不明、流程不清不能及时修复等问题。

畅通渠道提效能,跑出信用修复“加速度”

坚持信用修复“主动办”“马上办”“当场办”原则,有效推进信用修复工作开展。一是拓宽信用修复渠道。以信用“极简修复”化解企业“急难情绪”,积极构建“处罚+信用修复”服务链条,推进信用修复“跑动最少”“一次不跑”。实行“事先告知+到期提醒+全程服务”信用修复新模式,当好信用修复“服务员”,以最快捷、最便利的“极简修复”“秒修复”优质服务,尽快帮助市场主体“轻装前进”,助力企业快速健康发展。二是优化信用修复流程。针对不同的失信类型,列出修复所需的各类材料,将准备齐全的材料提交在“信用中国”网站,失信主体可通过短信中的“办理进度查询码”在线查看受理情况、审核进度和审核结果,审核通过后,网站终止公示,信用修复成功。整个信用修复过程,耗时短,效率高。三是实现修复结果互认。将“信用中国(南阳·社旗)”产生的信用修复结果信息共享至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行业监管平台及单位官网等公示平台,实现了本地信用修复数据双向共享,真正做到了跨层级、跨区域、跨部门企业信用修复“只跑一次”,保障了失信主体权益,提升了企业群众办事满意度、获得感。

提升服务增活力,助力企业发展“有温度”

深入推进高效办成信用修复“一件事”落地见效,从群众和企业的需求出发,实现信用修复从“被动受理”到“提前告知”。一是加大宣传,拓宽渠道。结合6.14信用记录关爱日,开展“线上+线下”双线并行的宣传活动,向企业普及信用修复知识,引导市场主体“提速”修复,让市场主体“少吃堑”“多增信”。同时,实施信用修复全程跟踪服务,引导失信主体“应修尽修、应修早修”,帮助失信企业在信用修复过程中更加精准、快速、便捷。二是三书同达,主动告知。按照“谁处罚、谁告知”和“一处罚一告知”原则,使具有行政处罚职能的单位依法对失信主体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后,同步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行政处罚信用信息修复告知书》《行政合规指导建议书》,主动告知失信主体信用修复渠道、流程,帮助失信企业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信用修复,破解“以罚代管”“一罚了之”等传统执法监管理念,让企业享受“服务型执法”红利,共同奏响“处罚、指导、修复”涉企行政执法监督“三部曲”,有效激发失信主体守信意愿,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法治化水平的提高。三是一窗受理,帮办代办。在县、乡两级政务服务大厅设立“高效办成信用修复一件事专区”综合服务窗口,实现信用修复“一窗受理”,全程提供信用修复“帮办代办”、政策解读、问题咨询、业务受理等服务,指导企业提交相关材料,最大限度缩短信用修复时间,真正实现信用修复“零跑腿”“不见面”。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