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南阳中院坚持问题导向、对标最优标准,坚持四个“聚焦”加压奋进,努力书写优化营商环境崭新答卷。
聚焦党建引领,健全体制制度,提升营商环境首位度。突出党组领导核心作用,成立以党组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将党建和营商环境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实行周通报、月点评、季考核,对表省、市最新评价体系,“一问题一策略”的调整工作举措;制定单独的营商环境工作绩效考核细则,出台《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激励与责任追究办法》,调动全市法院工作积极性。强化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创建“党建+”工作机制,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增强党员干警参与优化营商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常态化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建立员额法官、副科级干部联系企业制度,常态化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每月实地上门拜访,用心用情解决问题。
聚焦平等保护,促进有序竞争,提升纠纷化解便捷度。抓实办案质效,健全完善“五评三沟通”工作机制,推动案件事实查明和法律准确适用,全市法院连续两年整体审判质效稳居全省第一。通过“系统智能识别+人工辅助”提升案件繁简识别精准度,全市法院民事案件简易程序和小额程序适用率分别达到93.78%和43.61%。兑现胜诉权益,创新“两提示一敦促”工作机制,督促当事人及时履行裁判义务;加快推进执行权运行机制改革,探索“三个一律”工作法,灵活用好各种执行手段,优化司法拍卖工作流程,提高财产处置效率。今年以来,全市法院执结各类案件27685件,执行到位总金额80.43亿元,执行到位率50.56%,同比提升12.72%。畅通立审执破,持续加强立案审判执行与破产程序衔接配合,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加强立案审判执行与破产程序衔接配合的实施意见》,突破传统执破协同的局限性,实现从风险预警到破产处置的全流程闭环,推进审判程序高效运转。2023年以来,全市法院共审结各类破产案件115件,化解债务41.96亿元,处置盘活破产企业财产3.29亿元。
聚焦风险防范,强化源头治理,提升司法行政协同度。以府院联动提质增效,主动向市委主要领导报告法院工作,推动市委政法委、市政府办联合印发《关于健全完善企业破产府院联动机制实施方案(暂行)》,初步建立起“党委领导、政府支持、法院主办、部门协作”的规范高效运行的企业破产府院联动机制。以诉源治理降低成本,积极推进诉源治理与在线诉讼、在线调解的有效衔接,鼓励支持仲裁机构、商事调解组织发展,实现仲裁委调解中心与法院线上调解平台的有效对接,有效提升商事纠纷替代性纠纷解决的接受度和办理质效。2024年上半年,全市法院诉前调解成功分流率达到37.61%,排名全省第四,3.4万件纠纷零成本化解在诉前。以风险防范维护稳定。制定下发《房地产企业破产案件受理操作指引》等文件,积极参与处置问题楼盘和保交楼项目,8个项目已进入破产(预)重整(清算)程序,助力防范化解房地产等重点领域风险。
聚焦能动履职,延伸司法服务,提升市场主体满意度。持续优化诉讼服务,大力推行网上缴费、网上送达、网上阅卷、网上开庭、网上查控、网上拍卖等全流程线上服务,99.1%的裁判文书使用电子送达,99.43%的保全措施在网上办理,36.85%的庭审在“云间”开庭。探索建立“建、联、用、管”的信息化建设工作机制,优化诉讼费线上退费机制,办理退费256笔799.76万元。加大产权保护力度,充分贯彻善意文明执行理念,灵活采取查封、变价措施,在依法保障胜诉债权人权益实现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对被执行企业权益的影响。2023年以来,全市法院依法屏蔽失信法人981人次、撤销限高法人527人次。
全面优化司法公开,坚持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充分保障市场主体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在官方网站开设“优化营商环境”新闻专栏,发布涉民营经济典型案例140余件,指导帮助市场主体增强法治意识,促进企业合法合规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