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城县、社旗县、唐河县、新野县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南阳市唐河干流防洪规划》已经市政府第31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南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年6月26日
南阳市唐河干流防洪规划
一、规划背景
唐河发源于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四里店镇伏牛山南麓,自北向南流经方城县、社旗县、唐河县、新野县,至湖北省襄阳市双沟镇汇入唐白河,向南22.50km(千米)在襄阳市与汉江交汇。唐河河南省南阳市范围内全长203.20km,南阳境内流域面积7734km2(平方千米),唐河干流防洪保护区内总人口102.26万人,保护区面积582.36km2。唐河流域是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农产品主产区,也是生态保护和农业生产主体功能的衔接和过渡地带,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是我市骨干防洪通道,是河南省级水网之“纲”和“六纵”之一。
南阳市委、市政府历来对唐河治理非常重视,近二十年来部分河段经过系统治理后,关键部位防汛形势有所好转,但已实施工程属局部工程,河道仍存在防洪标准较低、堤防不连续、河道崩岸险情频发、管理设施薄弱、防洪非工程措施不完善等问题。为进一步加强唐河防洪生态建设,提高唐河防洪能力,切实保障区域防洪安全,支持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唐河南阳市境内总长203.20km河道进行防洪规划是十分必要的。
二、防洪形势分析
唐河潘河汇口以上河段长69.20km,河流自上而下流经山区、岗丘区,从方城县袁店乡以下逐渐过渡为平原区,赵河镇区段及社旗县城段河道已经过治理,总长度约10.80km。已开工建设的方城县汉山水库坝址位于唐河潘河汇口以上河段袁店乡,汉山水库回水末端上游河段除个别村庄房屋距离河道较近,地势稍低外,其它河段均满足20年一遇防洪标准。随着汉山水库建成后防洪效益的发挥,坝址以下至潘河汇口之间河段均可达到20年一遇防洪标准,社旗县城段(唐河潘河汇口以上河段)可达到50年一遇防洪标准。
唐河潘河汇口以下河段长134km,现状已修建堤防97.43km,现状堤防主要集中唐河县城左右岸、左岸北河入河口—省界和右岸张店镇毛新庄—省界段。除右岸上屯镇刘园—绵延河入河口和唐河县城部分河段外,大部分堤防标准不达标。两岸无堤防段,除了左右岸局部段为山体外,不能满足防洪标准要求。
三、规划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遵循“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和“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防灾减灾救灾新理念,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合理确定防洪排涝标准,完善防洪工程体系、优化防洪工程布局,推进数字孪生水利建设,构建气象卫星和测雨雷达、雨量站、水文站组成的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科学安排工程与非工程措施,统筹推进水安全保障和水生态文明建设,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防洪安全保障。
(二)规划原则
1.依法治水;
2.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3.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4.防洪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相协调;
5.确保重点、兼顾一般;
6.洪涝兼治。
(三)规划范围、水平年、规划标准
1.规划范围
唐河自方城县四里店镇前坪村,至新野县王庄镇梅湾村豫鄂省界处,南阳境内总长203.20km。其中:方城县四里店镇前坪村至唐河与潘河交汇口以上总长69.20km,唐河与潘河交汇口以下至省界总长134km。
2.规划期限
2021年至2035年。
3.规划标准
防洪标准:社旗县城和唐河县城的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其余段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
排涝标准:涝区内保护对象为县城和乡镇的,排涝标准为10年一遇,24小时暴雨,24小时排完;涝区内保护对象为农田的,排涝标准5年一遇,24小时暴雨,24小时排完。
(四)规划目标
通过修建加固堤防及岸坡护砌、修建防洪排涝闸(站)等措施,形成蓄泄兼筹、以泄为主的防洪工程体系。建立适合唐河规划段实际情况且与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比较完善的综合防洪减灾体系,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保障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规划总体布局
唐河潘河汇口以上段防洪治理以蓄泄结合为原则,积极推进汉山水库、岸坡防护、阻水建筑物改造等工程建设;唐河潘河汇口以下以泄为主,新建(加固)堤防、险工治理、岸坡防护、建筑物工程等,结合唐河航运工程建设,实施河道整治和清淤疏浚工程,提高唐河干流防洪能力。完善提升管理工程。唐河防洪规划结合唐河实际情况、目前在建工程(航运工程)和唐沙运河等相关规划,主要采取工程和非工程两种措施。
(一)工程措施
1.新建(加固)堤防
(1)唐河干流堤防
堤线布置:新建堤防段,堤线根据河道分段流量并结合实际地形和国土空间规划等资料以满足行洪要求为主,进行堤防高度、工程占地、淹没范围等多因素、多堤距综合比较确定。堤防加固段,由于唐河现状堤防外侧多为城市建筑物或基本农田,堤线沿现状堤线布置。
新建堤防:现状无堤防经复核不满足防洪要求的河段,根据防洪标准确定的堤防设计高程确定堤防高度。规划新建堤防127.29km(其中左岸74.24km,右岸53.05km),其中唐河潘河汇口以上需新建堤防长4.14km(均位于社旗县境内),唐河潘河汇口以下需新建堤防长123.15km(其中社旗县境内新建堤防长57.50km,唐河县境内新建堤防长65.65km)。
加固堤防:对现有堤防,经防洪及结构稳定复核,堤顶高程或者结构安全不满足规范要求的,需进行加高加固处理。堤防加固主要位于唐河县和新野县,共长87.03km,其中唐河县长58.83km,新野县长28.20km。
(2)支流回水堤防
入河口回水堤防共规划18处(其中涧河为唐河县与新野县界河),回水堤总长152.63km,入河口护砌长度10.70km,其中唐河左岸回水堤12处,总长度90.48km,入河口护砌长度6.70km;唐河右岸回水堤6处,总长度62.15km,入河口护砌长度4.00km。
2.清淤疏浚工程
河床清淤疏浚工程与航运工程规划一致,航道建设已考虑通航最低水位与河底的相应关系,对现状河底高程高于设计航道底部高程的河段,航道工程设计已考虑清淤疏浚措施,其投资已列入航运工程项目中。
3.险工治理及岸坡防护
结合航运工程及唐河干流实际,本次规划险工治理及岸坡护砌210.85km(左岸107.96km,右岸102.89km)。其中方城县险工治理及岸坡护砌56.7km(左岸30.56km,右岸26.14km),社旗县险工治理及岸坡护砌64.79km(左岸33.74km,右岸31.05km),唐河县险工治理及岸坡护砌86.87km(左岸43.66km,右岸43.21km),新野县险工治理及岸坡护砌2.49km(右岸2.49km)。
4.建筑物工程
为保证防洪体系完善,本次在唐河支流西小河和陈排湾南沟汇入口规划防洪闸2座;考虑唐河上游阻水建筑物情况和规划堤防交通需求,本次规划交通桥5座,分别位于唐河上游段桩号3+060(小店)、9+250(河西)、11+800(维摩寺)、52+550(小刘庄)和唐河桩号134+600右岸支流汇口处。
5.管理道路工程
结合本次规划堤防工程,堤防顶部设防汛管理道路,其中城区段新建堤顶道路宽7m(米),非城区段新建管理道路宽5m,本次在规划堤防工程河段设防汛管理道路209.47km。另外,唐河方城县段结合护岸工程布置,在有需要的河段岸顶设防汛管理道路13km,道路宽5m。本次规划防汛管理道路222.47km。
6.排涝工程
本次新建堤防及现状堤防加高加固后,为保证堤外雨洪及时汇入河道,便于工程管理,需修建排水涵闸,将堤外水顺利汇入河道内;另外,在小型支流汇入唐河处,为保证堤防连续,便于工程管理,需设置必要的涵闸。
规划排水涵闸83座。
(二)非工程措施
非工程规划从防汛指挥系统、防洪管理、智慧水利建设、超标准洪水防预案和应急管理四个方面,结合数字孪生流域建设,构建气象卫星和测雨雷达、雨量站、水文站组成的雨水监测预报“三道防线”,推动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措施”系统建设,全面提升南阳市唐河基础设施支撑能力以及防洪减灾保障能力,实现信息网络全面覆盖,信息监测感知体系更加智能和全面,防洪业务管理实体环境明显改善,信息化创新引领智能发展的防洪减灾业务应用体系更加完善,为南阳市唐河防洪日常管理、应急管理、指挥决策等核心业务提供重要支撑和保障。
五、规划投资匡算及近期工程实施安排
本工程匡算总投资66.94亿元,包括堤防及岸坡防护,桥、涵及闸建筑物,水保、环保工程,防汛道路,防洪减灾应用体系建设,征地移民等。
根据规划河段特点,结合相关规划项目实施情况,近期工程拟安排唐河干流左岸方城与社旗县界(桩号52+600)至北河入河口(桩号157+400)段、唐河干流右岸方城与社旗县界(桩号52+600)至上屯镇刘园(桩号139+450)段。近期工程匡算投资为34.51亿元。
六、规划实施效果与保障措施
(一)实施效果
1.社会效益
唐河干流防洪规划实施后,将建成比较完善的防洪除涝体系,大大提高防洪保护区的防洪标准和抗洪灾风险的能力,改善生态、保护环境,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防洪安全保障。
2.经济效益
唐河干流防洪工程的建设,有效保护防洪保护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降低洪涝灾害损失。
(二)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对水利建设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的宣传,切实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责任感。
2.依法治水。严格执行已有的涉水法规,规范行政行为,确保水法规的贯彻实施,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和违法必究。
3.拓宽水利建设资金渠道,努力增加对水利投入。按照分级建设、分级投资、分级管理的原则,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资体制,研究增加水利投入的新渠道,广辟资金来源。
4.提高科技水平。全面建设水利人才工程,积极推广运用先进实用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工艺,逐步实施流域防洪数字化工程建设。
附件:1.唐河分段规划最小堤距表
2.新建堤防统计表
3.堤防加固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