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新野县围绕项目全生命周期建设,深入了解县域项目建设需求和政策落实情况,围绕项目落地、建设、投产、达效、退出等,不断优化服务,精准拓展“信易+”工作,促进招引项目在新野快速落地、投产、达效。
“信易+联审联批”,营造便捷高效的办事环境。采取项目信用承诺简化联审联批模式,变“门槛管理”为“信用审批”,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实现“信用越好,审批越易”。持续优化审批流程、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开辟绿色通道,切实解决手续办理难、办理慢问题。
“信易+金融”,打通企业(项目)融资“血栓”。通过“信易+金融”应用场景,让信用好的企业(项目)享受更优惠的贷款利率和便捷的贷款审批通道,实现“信用越好,贷款越易”。先后探索了金融沙龙、金融直通车、“政府陪行长走企业”等政银企对接融资模式,累计办理无还本续贷24.27亿元,为各类市场主体减息让利4299.75万元。率先在全省打造一站式首贷服务窗口,县金融部门联合政务服务中心打造一站式、便捷化、高质量的首贷服务窗口。首贷服务窗口组织驻县11家银行机构,汇编80余种适合中小微企业的信贷产品手册,受理贷款申请47件,成功发放贷款3290万元。
“信易+就业”,解决企业(项目)发展用工难题。为诚信企业(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向其提供更契合实际的招工服务、技能培训,解决企业(项目)用工难题。建立农村富余劳动力和高校毕业生等人员数据信息库,做到人员信息、人员类别、就业导向等网上查询。完善求职人员及岗位需求数据库,确保数据库供需有效衔接,为企业(项目)用工提供数据支撑。依托新野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投资90万元打造“民营经济人士之家”,投资35万元成立企业培训学院,破解高技能用工难问题。截至目前,已解决用工5000余人,70余家项目单位参与技能培训6000余人次,解决高技能用工2500多人。
“信易+监管”,营造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按照“部门应合尽合、事项应增尽增、频率应减尽减”和分层分级分类的原则,统筹加强工作协调,以行业主管部门权责清单为基础,以跨部门综合监管为主线,着力构建以重点行业领域为应用场景的联合抽查机制,依托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协同监管平台——河南),制定“一业同查”部门联合抽查事项清单,应用信用风险A、B、C、D分类结果,实施差异化、精准化监管,对“合规守信”企业实行首违不罚,柔性执法。截至目前,有效梳理市场监管领域31个行业主管部门检查事项,本级主管部门认领事项2211项,动态更新随机抽查事项清单618项、检查对象名录库1576个、执法检查人员1396名。
“信易+税务”,让企业(项目)享受信用红利。以办税服务厅为主阵地,制作宣传册页10000余份在大厅发放,编制诚信纳税短信,精准推送至3万多户经营主体,守信企业不仅在税收服务、项目管理、进出口等领域享受优惠便利,还可在融资授信享受“银税互动”信贷产品。通过开展“信易+税务”应用场景活动,守信企业在税收方面兑现资金补贴和奖励2262.5万元,通过以“信”换“贷”模式解决90家规上工业企业3.9亿余元的资金需求。
“信易+简易注销”,市场主体退出便捷畅通。通过开展“信易+简易注销”工作,进一步提升全县市场主体信用体系建设意识。按照“控制风险、公开透明、便捷高效”的原则,简化注销程序,减少申请材料,畅通退出机制,实现退出便利化。降低市场主体退出成本,提高政府效能,优化营商环境,释放改革红利。截至目前,已便捷办理“证照联销”2146户。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通过“信易+”工作精准拓展运用,今年来,江苏邦逸服饰、深圳铭达康科技、汕头澄海鑫艺玩具、八方美泰节能科技集团(河北)、创盈(辽宁)科技实业、杭州赞光文具等75家客商落户新野,全面激活县域经济发展的“一池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