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县区动态 > 桐柏县

桐柏县:“党建+邻里中心”实现便民服务零距离

发布时间:2024-05-09来源:南阳日报

分享:

小菜鲜香美味,面点松软可口,粥汤营养丰富……清晨,桐柏县城关镇东风桥社区邻里中心“邻里餐厅”里熙熙攘攘,老年人围坐在一起,品尝着可口的热乎饭菜,边享受着美食,边唠着家常,其乐融融。

近邻党建一家亲,社会治理心连心。为进一步提高社区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桐柏县城关镇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阵地,坚持党建引领社区发展,以居民需求为导向,聚焦“一老一小”,全力推进“党建+邻里中心”建设,为群众就近提供更优质更便捷的服务。

“建”在“邻里”间

“东风桥社区地处老城区,有小区网格11个,居民2053户6557人,涵盖学校、卫生院、银行、客运站等公共设施,这里交通便利,人口密集,老人小孩数量多,在充分征求辖区居民意见后,我们决定在原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基础上建设邻里中心,重点聚焦‘一老一小’,依托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打造集党群服务、文化教育、中医理疗、便民餐厅等功能于一体的服务阵地,推动基层服务更加精细化精准化。”作为首个投入使用的社区邻里中心,东风桥社区党支部书记张振敏告诉记者。

邻里中心建在哪?在邻里中心建设规划时,城关镇综合考虑人口密度、服务半径、居民特点等因素,坚持集约配置最优化、资源共享最大化、社区服务亲民化的原则,按照5分钟、10分钟、15分钟便民生活圈标准,围绕“油盐酱醋茶”“衣食住行闲”等配套功能,为居民提供“一站式”便民服务,“圈”出居民幸福生活新底色。

“管”在“邻里”中

“干洗店、快递点、小超市、早餐店……没想到小区邻里中心建成后,这些大城市才能享受到的功能,在我们小区也能享受到了!”家住玫瑰新城小区的张丹女士看着小区里的新变化,感叹道。

相比以往的模式,城关镇邻里中心的管理方式也与时俱进。在运营中,邻里中心采取“公建民营”模式,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以低租、免租等方式吸引超市、餐馆、快递等第三方机构入驻,换来邻里价、长者价等优惠,为居民带去实惠。通过对“五老”人员、先进典型等社区能人的充分发动,积极培育“三自”组织,做实做活文明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动员辖区居民常态化参与,通过活动获得邻里积分,在部分邻里商铺消费享受邻里价格。同时,社区也通过集体收入购买部分生活用品,居民志愿者可凭借邻里积分兑换,充分调动了居民参与活动积极性,进一步实现“群众自我服务、群众自我管理”。

“用”在“邻里”上

这是家门口的便民服务阵地。“开放式办公、零距离交流,让我们办事更方便!”拿着刚办好的营业执照,居民张先生竖起了大拇指。城关镇邻里中心对原党群服务中心便民服务大厅进行功能提升,将柜台式办公转变为开放式办公,不仅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更带来了心与心的交流。同时,对县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下沉的32项公共服务事项进行梳理,通过“现场办”“帮代办”“自助办”等方式,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办成事、办好事,推动实现服务群众“邻”距离。

这是家门口的养老托幼阵地。“我们养老服务中心自建成以来,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每天都有居民电话咨询,目前已有多名老人入住。”东风桥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说道。城关镇聚焦“一老一小”重点群体,投入资金980万元,建成了建筑面积4600平方米的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依托第三方专业机构运营,形成以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辅助、社会力量为主体、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在中心设置休息室、活动室、厨房、餐厅等功能区,为老人提供日间照料、全天照料等服务。同时,根据未成年人需求和兴趣爱好,设置书画室、儿童活动室、心理疏导室等功能区,为孩子提供课后辅导、才艺教学、假期课堂等特色服务,不断实现“老有所养”“幼有所育”。

这是家门口的文化休闲阵地。“重修后的小广场周边环境更美了,健身器材更多了,我和小伙伴们每天都要来这玩。”傍晚的广场上不时传来孩子们的欢笑声。修缮体育小广场,打造文化活动室,开设心理咨询室,邻里中心为周边居民休闲娱乐提供了新的“打卡地”。同时,联合辖区内老干部大学、中小学校等“近邻”,定期开展文艺汇演、科普宣传、志愿服务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提高社区居民精神文化生活质量,营造友邻和谐、积极健康的社区氛围。

据了解,城关镇已经建成2个社区级和1个小区级邻里中心。“城关镇将继续探索推进‘党建+邻里中心’长效运行机制,用更加合理的空间布局、更加完善的功能配置、更加温馨的环境氛围、更加丰富的载体活动,为辖区居民提供更贴心、更暖心的优质服务,让群众享受到家门口的便利,感受到身边的幸福。”城关镇党委书记胡付林满怀信心地说。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