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干”字当头 政务服务亮点纷呈 营商环境更加优化

发布时间:2024-04-30来源:南阳督查

分享:

全市“观念能力作风提升年”活动开展以来,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致力于“干”字当头,结合“五比五拼”活动,政务服务模式亮点纷呈,以市文广旅局窗口为例,该窗口牢固树立为企业服务理念,坚持把营商环境作为金字招牌来打造,聚焦企业需求,着重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创新服务方式,尽心竭力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店小二”式服务,最大限度提升政务服务改革最大“公约数”,让更多文旅企业在南阳放心投资、舒心经营、安心发展。

在“干”字上下功夫

坚持问题导向,精准为企业解难题,着力打造亲商安商的服务环境。

发扬“钉钉子”精神,把工作逐项抓到底、做到位。树立实干导向,让“实干家”得实惠,让“太平官”无处可躺。市文广旅局建立健全优化营商环境系列长效机制,坚持每月召开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座谈会,各相关单位、局机关相关科室围绕本领域开展的工作成果、工作亮点、典型经验等方面开座谈交流,做到动真碰硬,力破堵点痛点难点。

落实首问责任制,强化窗口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在工作中,要求具有服务群众职能的窗口工作人员将首问责任制变成日常服务的自觉行为。构建四级责任链条,确保办不成的事有人办。对属于本科室(单位)承办的事项立即办,对不属于本科室(单位)职责范围的办理事项,但属于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事项,首问责任人不提升层级,坚持跟踪问效,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

在“快”字上求突破

一流的政务服务是优化营商环境的支撑,营商环境的构筑离不开政务服务。

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政务服务质效得到再优化、再提升。全面落实“四减一造两提”要求,有力倒逼审批效率的提升,达到全省最优,切实让群众在“急事”快办中感受到政务服务“加速度”。政务服务事项全部实现即时即办即结,压缩办理时限1676个工作日,办理时限压缩率95.55%。减少材料38份,材料压减率11.5%。减少办理环节160个,环节压减率43.8%,由“一审三核”简化为“审核合一”,通过授权书,充分授权首席代表,实现首席代表在大厅即来即办、直接办结。

坚持“以查促改”,持续提升办事指南精准度、便利度。按照依法依规、高效便民、一体管理、分级实施的原则,完善政务服务事项清单,提升办事指南准确度。梳理161条审批业务常见问题解答,以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形式在多家媒体刊发。认真研究政务服务事项办事指南要素完善标准,制定排查标准规范,采用逐个核查的方式,重点通过内网查看、省市外网对比等方式,先后10余次对政务服务事项办事指南进行修改完善,对政务服务事项行使层级、通办范围、办理系统、办理地址、咨询(投诉)方式等进行全面排查梳理。积极与省级主管部门沟通对接,目前大部分问题已得到解决,助力网上办事提质增效。

深化“放管服效”改革,精简整合办事服务流程。联合市公安局印发《南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南阳市公安局关于推动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审批有关事项联办的通知》,实行跨行业“一网通办”,实现由“多头跑、多次跑、多环节”变为“联动办、流程简、环节少”的政务服务新模式,截至目前,已成功办结7家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审批业务。主动向上级部门争取向各县市下放“导游证核发”业务,通过放权赋能,实现“全城管办”,减免“导游资格证书”,“毕业证书”实施容缺后补,从法定办结时限10个工作日优化为即时即办即结,缩短至最快1分钟完成,助力文旅市场高质量发展。

在“心”字上做文章

摸准企业需求,才能增强服务的精准度。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多项创新服务,彰显暖心贴心。

规范窗口服务行为习惯,树立政务服务新形象。要求窗口工作人员接待服务对象时,做到文明礼貌、语言朴实、语气亲切、口齿清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去有送声。坚持使用“您好、请坐、谢谢、对不起、请稍等、再见、请慢走”等文明用语,倡导使用普通话,树立微笑服务意识。在工作中,窗口工作人员按照统一着装、穿戴整洁、朴素大方、仪表端庄的要求,做到着装标准化、工作牌使用规范化,同时保持姿态文雅、自然大方。

多维度“审管联动”,倾力打造“一站式”服务。全力拓宽行政审批绿色通道,在办理旅行社许可业务时,改变传统审批模式,审批和监管科室联合出动,为企业量身定做帮扶方案、主动告知企业可以享受“免申即享”等惠企政策,并引荐到市文旅协会、旅游企业交流取经,深度了解南阳旅游业行情。

推出“码上监督”,维护游客合法权益。依托全国旅游监管系统的旅行社数据,将旅行社经营范围、信用代码等信息内容的旅行社资质二维码,公布至《旅行社经营许可证》上,这一创新举措对维护我市旅游市场良好秩序,保障游客合法权益等发挥重要作用,使广大游客朋友在南阳开启放心、舒心、安心的安全之旅。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打造便民利企政务服务品牌。“帮代办”暖民心。推行事前“靠前服务”、事中“周到服务”、事后“跟踪服务”的“三项服务”新模式,累计提供“全流程辅导帮办+N服务”500余次,变“企业群众来回跑”为“政府帮代办”。“承诺办”顺民意。充分运用文物保护“区域评估”成果,对于其“绿区”范围可由所属政府部门与项目建设单位签订承诺书,无需再进行审批。截至目前,已办理37件“承诺办”业务。“掌上办”智能化。积极推行“文旅市场通”APP,经营主体可通过“文旅市场通”APP提交演出、娱乐场所等多个领域行政审批、登记备案申请,并可随时随地查看办理进度,实现“掌上办”“指尖办”。“分类办”加速度。将文物考古调查、勘探按照项目占地面积划分为小型、中型、大型、特大型共四类工地,分别作出承诺时限,如遇雨雪冰雹等不可抗力因素的,工期顺延,在此设定时限内尽可能加大力量投入提前完成。“联动办”纾民困。通过放权赋能,实现市级材料审核、县级现场勘察的市、县两级联动“一条龙”服务模式,有效提升服务效能。

在“实”字上出实招

实效,是检验一切工作的最终落脚点。有效监督是优化营商环境的手段。

探索包容审慎监管模式,让文旅执法更有温度。深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互联网+监管、信用监管等执法工作。同时创新工作方法,转变执法理念,实现了行政执法从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积极推进柔性执法和包容审慎监管,制定下发了《南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和一般违法行为从轻行政处罚清单》,降低了行政处罚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负面影响。

出台激励政策,激发文旅消费市场活力。研究出台了《关于做好文化和旅游业白名单企业服务保障工作的通知》《南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助力文旅企业纾困和促进消费十项措施》,大力度推出对“引客入宛”团队的优惠措施,获取补贴资金。争取上级政策资金2600万元,暂退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530万元,有力保障了文旅企业稳定发展,持续激发群众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吸引越来越多新项目落“宛”。先后与携程、中红旅集团等知名文旅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成功推动南阳高铁新城文旅示范项目、南阳中华恐龙园等项目签约落地。2023年度,南召县鸭河上河园、淅川丹江·那水乡、汉文化影视剧拍摄基地项目等17个重点文旅项目分别在全省、全市文旅大会集中签约,总投资约98.9亿元,文旅产业发展前景大好。2023年以来,新增A级景区7家、旅行社16家、星级饭店3家、民宿15家。

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要为经营主体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和服务。下一步,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将坚持“干”字当头,乘势而上,攻坚克难,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向好,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