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市生态环境局内乡分局坚持以主动服务企业发展为导向,以提升企业群众满意度为目标,立足优执法、重帮扶、促发展,建立普法、服务、执法“三位一体”制度体系,不断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执法效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分类指导,提高审批效率。分类指导提精度,对需要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项目,一次性告知其全部所需补办的手续和材料,避免企业重复跑腿。对需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的,指导网上备案。对于满足准入条件、涉及民生和基础设施的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即申报即受理即评估。容缺受理加速度,对重大项目环评审批实行容缺受理,公示期内补齐相关材料,公示结束当天即可出具批复文件,除公示期外,一般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审批承诺办结时限由法定的30个工作日缩短为1个工作日。“一网通办”显温度,围绕“一网通办”,再造服务流程,实现了申请、受理、审查、批复等环节全流程线上办理,真正实现了数据多跑路、企业零跑腿。
纾困惠企,实施精准帮扶。组织县域内污水处理企业、职能部门、行业专家深入城区3家污水处理厂召开现场会,了解企业投运状况以及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专家和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现场答疑解惑、出谋划策,推动企业治污能力提升和默河流域污水处理厂排污口的设置批复和验收工作。聚焦重点行业、重点时段开展监督帮扶。主动深入建材、砖瓦窑行业开展绩效分级帮扶指导,指导企业根据自身环境绩效水平逐项对照查漏补缺,制定提升方案,加快改造升级进度,提高整体环境治理水平。目前,已申报命名1家绩效引领企业,1家B级绩效企业,2家已申请B级绩效的砖瓦窑企业正处于评审阶段。
多措并举,提升帮扶效能。持续开展送法入企、普法培训等活动,向企业宣讲环保法律法规,对企业生产过程中易发生的环境污染问题和违法风险点进行现场提醒,破解环保治理工作盲点误区。实施正面清单企业无异常不打扰,将纳入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和安装在线监控的企业,强化帮扶指导,实施差异化监管,做到有需要有服务,无需要不打扰。推行“说理式”执法,在严格执法的同时,耐心跟企业说明道理、释明法理、讲明情理,获得企业理解,并主动配合改正。企业履行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承诺制度,建立包容审慎,轻微违法不予处罚柔性执法监管机制,做到“刚柔并济”。开展信用修复工作,告知违法企业信用修复“及时办”“网上办”,鼓励并帮助其及时主动开展失信救济,消除行政处罚带来的不良影响,让其重回市场竞争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