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召县:打造政务服务品牌 建设集成创新高地 南阳日报政务融媒

发布时间:2024-04-02来源:南阳日报

分享:

这是一串串令人欣喜的数据:

政务服务大厅进驻部门38个事项2159项,实现15个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和315个村(社区)便民服务点全覆盖;

全县1127名助企干部分包企业3496家,收集企业各类问题共计1120条,办结率100%;

创新担保模式,县财信中小企业担保有限公司与南召县农商银行累计为县域598家企业担保15亿元;

30余位部门“一把手”线上、线下全程沉浸式体验政务服务事项办事流程,发现问题22项,制定66项整改提升措施。

一串串耀眼数据,折射出的是南召县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有力举措,描绘出的是全县企业活力不断激发,发展潜能加快释放的蓬勃画卷。

近年来,南召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高质量振兴发展的战略性基础工程重抓重推,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培育竞争新优势,着力打造办事不求人的高效政务服务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稳定持续最优的政策环境、尊企爱企护企的社会环境,企业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提升服务质效  便民利企持续升级

面积3000余平方米的南召县行政审批服务中心,77个服务窗口一字排开,办理区、咨询区、等候区划分清晰,审批流程、办理指南一目了然。

“我们税务部门线上线下为纳税人做好服务工作,通过‘河南税务APP’‘豫税通’‘电子税务局’这些客户端做到线上不打烊。纳税人只需通过‘电子税务局’点击相应模块,勾选税收优惠事项,即能享受税收优惠。确保高新技术企业减税降费等政策红利应知尽知、应享尽享,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跑网路,纳税人少跑马路。”在县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三楼大厅办税窗口,南召县税务局窗口工作人员在手机客户端介绍电子税务局政务服务办理事项。

优化政务服务。南召县强力推进“三集中三到位”改革,政务服务大厅进驻部门38个事项2159项,全县15个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和315个村(社区)便民服务点全覆盖。设置便民服务设施,推行“延时服务”“预约服务”“5+X”工作日模式,提供导办、代办服务,不断提升群众办事的便利性。

优化市场环境。在申请用水方面,严格按照国家规范的项目分类,对“社会低风险投资项目”实行全过程一站式服务。大力推行“掌上缴费”“一键缴费”“不见面缴费”等线上线下缴费模式。在申请用气方面,压缩报装申请材料,强化数据共享,提供容缺受理等服务。推动“一小时上门服务”“一对一客户经理制”,执行“能办的事马上办、困难的事想法办限时办”,24小时内解决用户问题。实行“101”服务模式,用气报装1个环节、0资料受理、1日办结,供气报装实现零上门、零审批、零费用“三零”服务。

创新融资服务。创新“一平台两中心”金融监管服务模式,设立信贷服务监督举报平台和“首贷(续贷)直通中心”“银企‘互联+’服务中心”,优化贷款流程,探索建立贷款快速响应“123”机制。组织产融对接活动32次,共促成银企合作意向签约5次,累计发放各类贷款12亿元。创新担保模式,县财信中小企业担保有限公司与南召县农商银行签订批量担保业务合作协议,累计为全县598家企业担保15亿元,实现支农支小担保业务占比100%。2022年担保平均费率达到1%,担保余额2.17亿元,同比增速46.62%。

优化法治环境。对标先进省市,南召县以“两轻一免”清单制定为切入点,各执法部门结合职能及企业需求,找准执法过程中优化营商环境的着力点,制定科学合理的柔性执法清单,改进行政执法理念,探索实施柔性执法。坚持监管与服务并重、教育与处罚结合,区别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式开展执法活动,防止和克服简单粗暴、以罚代管等不文明、不规范的执法行为,加大说服教育力度,引导市场主体自觉学法、懂法、守法,增强自我纠错能力。

全面对标对表  打造“南召政务”品牌

2023年7月,南召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和湖北省南漳县公共交易中心联合开展跨区域网上评标,采取主副场实时协同互动,历时17个小时顺利完成湖北省南漳县清凉河治理二期工程网上评标工作。本次项目所有评标专家统一利用河南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云签技术服务,实现了首次评标专家跨省云签报告,云签技术的应用为常态化开展跨省远程异地评标工作提供有力技术支撑,实现招标投标全流程电子化。

南召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把远程异地评标工作作为全县招标投标营商环境优化提升的重要举措,建立多城市互为主副场的合作机制,全面推动远程异地评标工作常态化。

设立护航营商环境政法工作站。南召县率先成立护航营商环境政法工作领导小组,在企业聚集入驻的开发区、商务中心区、回创科技孵化园分别设立3个“护航营商环境政法工作站”,由公检法司各部门分派工作人员进驻工作站,定期开展法律宣传、法律服务、法律保障维权工作,精准对接企业法务需求,以良法善治护航企业发展。

创新推行“首席服务员”制度,实现“半天拿四证”超前服务。住建局、自然资源局联合建立“验收即办证”联动机制,实现工程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备案”和“不动产登记”并联办理。

推行不动产“8+1”延时服务。不动产登记创新便民服务举措,实行约定财产转移离婚资产登记全权委托,推行“8+1”延时便民服务、上门服务及电话预约服务制度。

探索市场监管跨区域联动。跨县(宛东北)区域建立线索移送、执法协助、信息通报等工作机制,开展跨区域执法交流3次,推动区域行政执法一体化进程。外聘“双随机、一公开”执法观察员,进一步规范监管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水平。

推进“三张清单”落实柔性执法。各执法部门探索实施柔性执法,出台涉及生产经营、社会生活等方面67项从轻处罚事项、21项减轻处罚事项、191项不予处罚事项的“两轻一免”三张清单。

全面推行“帮办代办”政务服务。围绕“协作联动、分级承办、全程代办、全域帮办”,构建县、乡镇、村(社区)三级帮办代办服务体系,实行网格化管理,为企业和群众,主动提供上门代办服务,帮助群众办理相关手续,确保能及时有效回应群众诉求,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创新实行“N+1+0”提速提质提效工作机制。率先建立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公平竞争审查工作制度,开展公平竞争审查。959个环节平均办结时间16分钟,1小时内办结率达98%,一次性办结率达99%。

坚持守正创新  厚植经济发展沃土

2月20日,在南召县舒心艾制品有限公司的产品展厅里,公司总经理单慧军正向一批外地客商介绍公司生产的艾条、艾草精油、艾足浴包、艾护腰、艾叶茶等系列艾产品。新设计的艾葫芦、艾头枕、养生调理套装等60多种艾灸器具引起客人极大的兴趣。

南召县艾草产业的领军人物单慧军瞄准艾草产业发展最前沿,投入1000万元资金建设全县首家GMP标准万级净化无尘车间,与天津工业大学实验室合作,取得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引入全自动化设备54台。产品畅销北京、上海、广州、沈阳、宁波等国内大中城市,年销售额5000万元。南召县围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谋篇布局的战略部署,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支持重点产业、特色优势产业链上的领军企业、龙头企业、骨干企业,与南阳理工学院、西安交大、郑州农大等30余家高校建立合作关系,截至目前,南召县已创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1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7家、重点实验室3家、省市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5家。

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在南阳市率先出台《南召县政务服务系统深入推进“放管服效”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容错纠错制度》,明确改革容错机制,为鼓励和支持探索创新、更好持续激发改革创新动力提供制度性保障。南召县旗帜鲜明地鼓励和支持改革创新,鼓励和支持各部门结合实际情况,在法治框架内积极探索原创性、差异化的优化营商环境具体措施,对探索中出现失误或者偏差,符合规定条件的,可以予以免责或者减轻责任,为改革者护航,为担当者担当,营造勇于改革、敢于创新、鼓励干事、合理容错的良好氛围。

实行“双清单”工作推进机制。自2021年开始实行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双清单”制度,每周一总结通报上周工作完成情况,安排本周工作计划,一步一个脚印压茬推进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根据营商环境工作的新要求,不断完善提升、充实丰富“双清单”的形式内容,既圆满完成省市安排的各项规定动作,又自我加压搞好自选动作,不断添柴续水,让优化营商环境这锅开水热气腾腾,时时保持营商环境工作的力度速度温度。

建立损害营商环境问题线索移送工作制度。南召县印发了《关于建立损害营商环境问题线索移送工作制度(试行)的通知》,移送范围包括全县各级行使公权力的单位和人员在工作作风、市场环境、政务服务面、监管执法面、政商关系等方面,明确了移送时限、移送方式、办理时限、结果反馈等事项。积极推动解决影响营商环境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对破坏营商环境的问题“零容忍”,向一切损害企业和群众利益的行为亮剑,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提供坚强纪律作风保障。创新无止境,发展无穷期。南召县牢固树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服务理念,以“六最”营商环境为目标,对标先进,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凝聚共识、形成合力,精准发力、综合施策,以辛苦指数换取企业和群众的幸福指数,推动营商环境建设迈出新步伐、实现新提升,为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贡献南召力量!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