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城县:打造营商环境高地 培育惠企兴业沃土

发布时间:2024-04-01来源:南阳日报

分享:

日前,走进方城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顺微轴承有限公司精磨车间,自动化生产设备发出阵阵轰鸣声,一个个被精磨加工的轴承锻件发出闪闪晶光,一箱箱组装好的成品轴承正等待发往全国各地。

时间回到2020年3月9日,顺微轴承从福建省福安市整体搬迁入驻方城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开启了在方城的投资创业之路。

“将企业迁到方城县,一方面是看中了这里的轴承产业优势,另一方面是看中了方城的发展环境。县里把我们当作优质项目引进来,待遇上享受人才引进服务、项目上专项资金保障、发展上惠企政策扶持,一步步帮助我们做大做强,让企业实现了由‘土鸡’到‘凤凰’的转变。”顺微轴承有限公司总经理雷鸣介绍道。

据了解,早在搬迁前期,方城县主要领导多次奔赴福建,就项目落地成立了招商专班、服务专班,大到厂房建设、相关手续审批,小到水电气接入、员工招聘,方城县提前介入、全程帮办,确保了企业省心、放心、安心在方城创业兴业。

如今,顺微轴承已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河南省唯一一家生产MR系列高等级超微型轴承制造企业,年产超微型轴承2500万套,年产值达2000万元,企业规模较入驻初期扩大6倍。

像顺微轴承一样选择在方城县投资兴业的企业还有很多,这得益于方城县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和用心用情服务企业、实实在在“让利”企业的关键举措。

近年来,方城县委、县政府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作为推动全县高质量高效率跨越发展的“一号工程”,强力实施全国一流营商环境提升行动,全面深化“放管服效”改革,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不断提升群众办事便利度,最大限度增强企业获得感,打响了方城“办事不求人,创业低成本”的营商环境品牌。

聚焦便民高效服务 打造“便捷型”政务环境

方城县坚持推进政务大厅标准化建设,通过合理设置分区,统一规划窗口布局,在政务大厅设置综合咨询区、不动产集成服务区、社会事务区、企业开办区、工改区、无差别全科受理区、有诉即办区等10个专区,充分满足企业群众办事需求。通过设置“跨省通办”窗口,先后与潍坊市潍城区行政审批服务局、潍坊市峡山生态经济开发区行政审批服务局签订了“跨省通办”协议,并顺利实现“跨省通办”服务。

如今,方城县政务大厅“跨省通办”事项553项,“全豫通办”窗口通办事项806项,2023年以来,已通过“全豫通办”平台办理事项2270件,极大限度满足了群众办事需求。

政务服务“帮代办”。为了切实提高企业获得感,让企业、市民少跑路、好办事、办成事,方城县梳理出22家职能部门、515项帮办代办事项,并抽调30名业务骨干组成方城县政务服务帮办代办专家团,就工程项目建设、企业开办、纳税服务等重点涉企事项,不动产登记、车驾管服务、医疗报销、社保卡服务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事项,通过以“一对一”“多对一”贴心辅导帮办的方式,进一步促进了政务服务工作提质增效。

持续推行“免证可办”。制定出台《方城县全面推行政务服务事项“免证可办”工作方案》,组织相关单位推进本地电子证照标准化改造,梳理出150项高频政务服务“免证可办”事项清单,推进实现“电子亮证、扫码核验”和实体证照免提交。

“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梳理223件“一件事一次办”事项清单,在政务服务中心设立综合受理窗口,减少办事环节、申请材料、办理时间和跑动次数。截至目前,共办理“一件事一次办”主题业务8万余件。

落实“免申即享”服务。依托河南省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平台,组织各单位进行培训,录入惠企政策,推行免申即享新模式,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推动惠企政策精准落地、有效服务经济发展。

梳理行政许可事项清单。方城县组织全县19个乡镇和近30个单位梳理出282项行政许可事项,通过政府网站、线下大厅等多种渠道向社会公示,推进“清单之外无审批”工作,进一步优化办事流程,提升办事效能。

聚焦惠企护企服务 打造“友好型”市场环境

规范涉企收费。聚焦市场主体反映的收费问题,方城县建立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制度,严禁越权收费、超标准收费、自设收费项目、重复收费,实现清单之外无收费,全面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同时推行容缺办理、并联办理,对涉及本部门的审批、备案、告知承诺、准入服务等事项进行明确,全方位提高护企力度,增强企业发展信心。目前,该县市场主体迅猛发展,2023年新增市场主体2.9万余家,增速全市第二。

提升电子化水平。立足电子化建设需要,该县开发运用“不见面开标和远程异地评标”系统,进场交易实现全程电子化和智能化管理,累计开展远程异地评标项目329个,积极促进交易公平公正。鼓励使用电子保函替代投标保证金,2023年投标企业已使用投标保函265笔,替代投标保证金4382.5万元,为企业减负效果明显。

落实惠企政策。该县印制各类惠企政策宣传册3000本,分发到各个包联责任单位,组织干部深入学习,提升政策掌握水平。通过加强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平台建设和应用,以“万人助万企”活动为载体,深入宣传相关政策措施,梳理县级惠企政策124条,目前已累计解决企业发展问题145个,减税降费5.5亿元,兑现惠企资金2.1亿元。由“企业上门申请”转变为“政府主动兑现”的保姆式服务,推动实现惠企政策“免申请、零跑腿、快兑现”。

深化审批制度改革。该县积极推广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以供地、开工、竣工、投产为节点,简化审批环节,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办理效率。在工程建设项目综合服务窗口,并联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不动产证和施工许可证,实现“一天拿四证”。工程建设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审批时限由原来的95个工作日压缩到现在的11个工作日。

聚焦企业法治需求 打造“支撑型”法治环境

方城县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办事,严厉打击破坏市场秩序、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为企业发展营造更有力的法治环境。2023年以来,该县全部完成跨部门联合抽查计划117个,全年“双随机、一公开”检查计划占比100%。严格重点领域监管。该县以食品、药品等重点领域为主,加大产品质量抽检力度,对监督抽查不合格产品进行“把脉问诊”,分析“病因”,依法严厉查处违法行为。深化信用监管。着力践行信用承诺制度、健全失信联合惩戒对象认定机制,梳理形成适用信用承诺的行政事项清单,累计上传企业及个人信用承诺书500万余条,奖惩各类市场主体1490个。切实降低诉讼成本。该县常态化开展诉前调解工作,积极引导市场主体诉前保全、诉前鉴定,以鉴促调、以保促调,推动更多涉企纠纷以调解、公证、仲裁等非诉方式及时解决,切实降低企业诉讼成本。2023年以来,“总对总”委派成功案件数占诉前调解案件比4.96%,“总对总”对接单位调解成功率97.99%。

聚焦高层次服务供给 打造“舒适型”人文环境

推动教育医疗便利服务。方城县聚焦高层次服务供给,加快城区教育医疗建设步伐。持续实施城镇义务教育扩容工程,先后改扩建公办幼儿园项目8个,组建2个紧密型教育集团,实施乡镇寄宿制中心学校改扩建工程,坚持“公民同招”,民办学校招生与公办学校同步进行,着力做好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工作,确保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应入尽入”;先后建成临床服务五大中心和县域“急救五大中心”,最大限度满足了市民就近就医需求,同时聚焦医养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实行“医养结合专区+敬老院”模式,建成8个乡镇医养结合型托养中心、17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26个住宅小区养老服务站,规范提升79家养老机构。

文旅产业持续壮大。该县新创建3A级景区1家、省级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1个、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和康养旅游示范村各2个,杨集镇被授予“中国摄影小镇”。2023年接待游客人数、旅游综合收入分别增长16%和28%,居全市第一方阵。

创新求职招聘模式。该县依托“掌上就业”平台,不断完善就业服务电子地图,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多措并举,实现企业和求职“双向奔赴”。截至目前,“掌上就业”平台已完成信息采集37万余人。

全面增强技能人才提升。方城县依托“青春出彩·筑梦未来”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宝石琢磨工职业技能竞赛等各类赛事,充分提升技能人才素质。全年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5.1万人次,新增高技能人才1.1万人,新增城镇就业1.8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万人,增加各类返乡创业人员1万多人,创办各类经济体6000余家,带动就业3万多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提升。

种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方城县优质高效的营商环境,得到了企业和群众的高度认可,成为招商引资的“金字招牌”。2023年,方城县争取政策性项目资金、政府债券资金、融资类项目、招商引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均居全市第一位,成功获得“中国烩面之乡”“中国培育钻石之都”命名,超硬材料产业被评为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在河南省2022-2023年上半年营商环境评价中,综合排名处于优秀等次。2023年,13个创新案例被《营商环境看河南》在全省范围内进行宣传推广。2023年12月,方城县作为全国唯一县级代表参加“首届中国产业营商环境高峰论坛(2023)”,并作典型交流发言,其中方城县“打造产业营商环境新高地”案例被国、省、市各级媒体广泛宣传,入选《中科营商环境》评选的营商前沿全国6个典型经验之一,被全国推广学习。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中流击水勇进者胜。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优化营商环境,还需下大力气、啃硬骨头。方城县正以全新的状态奔跑在优化营商环境的漫漫征程中,持续瞄准企业投资生产经营中的“堵点”“痛点”,出台更多实实在在的举措,让企业得到更多实实在在的实惠。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