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市“万人助万企”活动联席会议办公室《关于制定相关中小企业纾困帮扶政策落实措施的通知》(宛助企联席办〔2022〕1 号)文件后,我局高度重视,组织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现将我局支持发展多式联运,推进“公转水”“公转铁”,进一步降低企业物流成本的具体落实措施汇报如下。
一、省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发展现状
2018年《河南省交通运输厅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公布河南省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项目名单的通知》(豫交文〔2018〕416 号)文件将我市桐柏安棚铁路货运有限公司公铁联运项目列为全省多式联运示范项目。经过三年创建期,2021年10月29日,根据企业的自评报告,市交通局、市发改委对项目进行了实地勘验,市交通局联合市发改委向省交通厅、省发改委递交了项目验收申请。省交通厅、省发改委计划于 2021 年 12 月中下旬组织专家对我市第一批省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桐柏安棚铁路货运有限公司公铁联运项目进行实地勘察, 现场打分,形成最终验收意见。因疫情等原因,省厅暂停对第一批省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进行实地验收,具体验收时间等待省厅另行通知。
2021年4月初我局积极参与省级第三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项目申报工作,将南阳国际陆港多式联运有限公司与中铁国际多式联运有限公司郑州分公司联合申报建设南阳中欧班列“一单制” 公铁海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项目、河南牧原物流有限公司构建多通道铁公水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项目两个项目纳入申报工作。南阳中欧班列“一单制” 公铁海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项目申报创新搭建多式联运平台管理系统和建设一站式多式联运枢纽两个方向;河南牧原物流有限公司构建多通道铁公水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项目申报建设一站式多式联运枢纽方向。
2021年11月,省交通厅、省发改委公布第三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项目名单,我市辖区的两个项目均未申报成功。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铁路专用线项目前期工作进度慢。示范工程创建期原则为2年,最多可申请延期1年验收。铁路专用线是发展多式联运的核心基础设施,但审批程序复杂、时间久。鉴于前两批经验,省交通运输厅领导和评审专家将铁路专用线前期工作推进进度作为该批示范工程评选的重要指标。评审阶段,两家公司的铁路专用线建设进度处于可行性研究的批复阶段,评审专家担心 2—3 年内无法完成建设,建议加快推进前期工作,待条件更成熟再进行申建。二是项目评选竞争更激烈。据了解,前两批省级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名额分别为 12 个、10 个,申报项目总数均不到 20 个,第三批示范工程分大通道大枢纽(前两批也属于该方向)、标准、平台、“一单制”4 个方向,而申报项目达到 30 个左右,竞争性较以往更为激烈。
二、进一步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支持措施
(一)构建高效物流运行网络,推进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市域物流枢纽网络建设。依托铁路货站,建设仓储物流设施,加快资源整合,着力推进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物流、家居建材集散配送、农产品物流、大宗商品转运、物流配送、电子商务配送等现代物流服务业,构建对内对外开放的综合型货运物流体系,打造区域性商品集散贸易基地。加快建设铁路物流园、物流配送中心、公路货运站场等项目。
(二)推进实施省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加快桐柏安棚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培育多式联运经营人,支持河南牧原物流有限公司、南阳国际陆港多式联运有限公司、西峡公铁联运物流园、内乡煤炭物流园申报省级多式联运第四批示范工程,支持铁路运输企业、邮政快递企业等延伸服务链条。
(三)加快建设冷链物流设施。加强冷链基础设施和标准化设施设备配置,扩大冷链物流覆盖范围,提高冷藏保鲜农产品供给能力。大力引进、整合、培育一批起点高、规模大、辐射强的物流企业。积极发展供应链物流,鼓励建立供应链管理信息化平台和供应链配送中心,推动物流、制造、商贸等联动发展。
(四)加强应急物流设施建设。完善应急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合理布局建设医疗、防疫、救灾等应急物资储备和即时快速配送设施设备,整合现有的储备、运输、配送等各类存量基础设施资源,积极推进应急物资储备库项目建设,加快补齐应急物流基础设施短板,提高应急物流保障能力。
(五)完善城乡配送设施。促进农村电商发展和基层群众消费,建立和完善以物流分拨中心、公共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网点三级网络为主的城市物流配送体系。推广“交通运输+邮政快递”融合, 交通运输企业通过战略联盟、资本合作等方式加强与邮政、快递企业的深度合作。交通运输企业积极承接县、乡、村三级快件运输业务。改造既有县、乡客货运站场,拓展邮件快件中转分拨、运输配送服务功能。开展“客运+货运”两网合一服务模式, 充分利用客运班线网络和运力资源,支持和鼓励客车代运邮件快件业务,降低配送成本。引导企业开通城乡货运物流专线,不断提高线路通达深度和覆盖广度。
(六)推进铁路专用线建设。积极推进物流园区、商贸物流中心、专业化仓储设施、货运站等标准化建设。加快铁路专用线、公铁空装卸设施设备等多式联运基础设施建设和装备升级,构建多式联运体系。
(七)科学有效治理车辆超限超载。深入推进治超联合执法常态化、制度化,细化执法流程,严格执行全国统一的治超执法标准。分车型、分阶段有序治理货运车辆非法改装,逐步淘汰各种不符合车型。组织开展常压液体危险货物罐车专项治理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