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大企业融资保险支持力度。加大出口信用保险政策宣传力度,引导外贸企业充分利用出口信用保险政策性金融工具拓市场、稳订单、防风险, 指导企业用好用足出口信用保险专项资助政策,进一步扩大出口信用保险参保覆盖面,稳定企业经营信心,增强抗风险能力。发挥出口信用保险的融资便利功能,鼓励金融机构开展出口信用保险保单融资业务,支持企业开拓市场、扩大出口、降低成本。
二、支持中小企业积极参与展会活动。发布境内外国际展会信息,鼓励支持中小企业线上线下结合,利用广交会、华交会、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等重点展会平台找客户、拿订单、拓市场。支持中小企业参加国际性展会,引导企业用好中小企业开拓市场资金政策。
三、支持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对境外专利申请、境外商标注册、管理体系认证、产品认证项目,按企业注册或认证过程中实际发生的相关费用给予不超过 70%的支持。
四、推动跨境电商加快发展。开展跨境电商培训活动,召开跨境电商论坛、等会等活动,培育跨境电商人才,加大与知名跨境电商平台合作力度, 为我市企业提供信息交流、供需对接等服务。
五、加强重要生产资料价格监测。定期汇总上报本地煤炭、成品油、化肥、水泥等生产资料样本企业价格,及时发布重要生产资料市场运行分析, 引导市场预期。
六、畅通产销对接渠道。积极动员商贸流通企业参加各类宣介推广活动、线上销售活动,提升本地优质农产品品牌知名度,拓展农产品外销渠道。组织我市商贸流通企业等参加对接会、展览会、交易会、洽谈会、网上对接等各类形式的产销对接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的线上线下产销对接途径,努力实现农产品生产和流通主体的交流衔接。
七、完善流通骨干网络。重点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冷链物流等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产地“最初一公里”农产品商品化处理设施和末端“最后一公里”销售网络体系。支持农产品流通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建设规模适度的预冷、贮藏保鲜等设施,加快节能型冷藏设施应用。支持在产地就近建设改造集配中心、产地仓等设施,配备清洗、分拣、烘干、分级、包装等设备,提高产地商品化处理和错峰销售能力,提高产地移动型、共享型商品化处理设施利用率。支持农贸市场、菜市场、超市生鲜区等农产品零售市场进一步增强便民惠民服务能力,完善供应链末端公益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