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民互动 > 在线访谈 > 往期访谈

锚定目标开新局 奋勇前行谱新篇

发布时间:2022-05-05来源: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走进南阳市政府门户网站2022年在线访谈栏目。今天我们邀请到的嘉宾是南阳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秦守国,秦主任你好。

2022年是推进副中心城市建设开局年,是“观念能力作风建设年”。市发展改革委作为全市经济综合管理部门,如何结合部门职能推动副中心城市建设?

秦守国:我们将以观念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契机,加快推动思想大解放、观念大更新、能力大提升、作风大转变,以更高标准贯彻落实省市党代会、经济工作会和“两会”精神,以更实作风深入推进“一二三五十”工作布局和“十大行动”。结合发改工作实际和部门职能,我们研究提出了“12455”工作思路,以此来推动经济高质量高效率跨越发展。

“1”就是围绕副中心城市建设这条主线,牵头编制副中心城市发展规划,汇报争取省里出台一套支持政策,切实用好一个省级层面推进机制,目前这三项工作都在加速推进。

“2”就是聚焦发展和改革“两大主业”,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上主动牵头、积极协调、全力服务,在推动更深层次改革上重点抓好开发区改革、审批服务改革、信用体系建设等事项,以改革促发展,以发展带改革。

“4”就是推行工作项目化、标准化、规范化、精准化“四化管理”,将重点任务细化成具体项目,给每个项目设定时限和标准,时限和标准尽可能规范、精准,以此来确保工作不漏项、执行不偏差,实现“重点工作争名次、日常工作保运转、底线工作不出事”。

第一个“5”就是突出经济运行调控、项目资金争取、重点项目推进、营商环境优化、产业强市建设“五项重点”,这是我们发展改革部门的核心业务、看家本领。

第二个“5”就是实施党建引领、创文驱动、素质提升、业务突破、清廉护航“五大行动”,这是我们推动发展改革工作的主要载体和重要保障。

主持人:今年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的预期目标,市发改委如何做好经济运行调控,确保年度目标如期实现?

秦守国:我们将发挥牵头作用,坚持按月、按季组织召开经济运行分析会议,会同统计等部门切实抓好运行监测预警和调节调控,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性、倾向性、苗头性问题。落实减税降费、降本增效、金融惠企等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政策,加大中小企业纾困帮扶力度。要适时研究制定运行调控政策举措,加强与能耗双控、环保管控有效衔接。强化煤电油气运联调联动,及时解决季节性供应紧张问题。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价格调控,确保市场供足价稳。定期开展经济运行督导调研,加压倒逼各级各部门聚力聚焦,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确保开门红、季季红、全年红,主要指标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主持人:今年以来,国家和省里出台实施了一系列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规划和政策措施,我们如何做好政策对接、工作衔接、项目承接?

秦守国:在项目资金争取上,我们将紧盯机场迁建、南信合高铁、唐白河复航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前期,力争早日开工。密切跟踪上级资金投向,强化项目资金争取,推动更多项目纳入国家、省投资计划。全力做好“982”等政策性融资工作,千方百计扩大投融资规模。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和政府专项债券,充分发挥平台、基金投融资作用,积极对接省各类产业基金,千方百计扩大投融资规模。加快优质企业上市步伐,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企业债券、资产支持证券,稳妥推进基础设施不动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试点。加快盘活低效存量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有序推进工业用地收储,每个县市区收储工业用地不低于200亩。实行重大项目“白名单”制度,资金、土地、能评、能耗等要素优先保障重点项目。

主持人: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坚持“项目为王”理念,充分发挥重大项目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牵引支撑作用,发改委在推动重点项目建设上有什么举措?

秦守国:为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研究制定了“五快一提”、领导分包、观摩点评、考评奖惩等机制,实行重点项目白名单、周调度、月通报等制度,全生命周期高效闭环推进项目建设。压茬推进“三个一批”活动,推进“732”重点项目投资促进计划,滚动实施1000个“982”补短板项目。突出抓好880多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800亿元以上,确保省重点项目考核、“三个一批”稳定保持全省前三。严格落实签约项目推进时限要求,资金、土地等要素保障到位的签约项目7天内纳入重点项目台账、31天办结手续、90天内开工建设,不断提升开工率、投产率、达效率。

主持人:营商环境是一个城市的重要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2022年如何做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工作?

秦守国:2022年,我们将继续围绕“六最”目标、对标国内一流,研究制定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方案,形成南阳优化营商环境3.0升级版。坚持月度监测、季度评估、年度评价,完善督办机制,高质高效抓好问题整改,实现以评促改、以改促优。健全营商环境问题投诉处理机制,畅通12345热线等14条投诉渠道。开展特邀监督员“走流程促营商”主题活动,实名评价、发现问题、改进提升。积极做好2021年度省评准备工作,卡紧节点、有序推进,确保实现“保五争三”既定目标,争创河南省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示范市(县)。实行评价结果与绩效奖金、评先树优、干部考核等挂钩机制,以严格的考核奖惩倒逼工作责任落实。巩固提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创建成果,尽快完成市“信易贷”平台建设,支持创建一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县(区),积极探索建设信用园区。推动公共信用信息创新应用,实施重点行业领域信用监管示范工程,推广“信易+民生服务”“信用+社会治理”等应用模式,形成彰显南阳特色的信用应用服务品牌,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进入全省前三。

主持人:产业兴则城市兴,产业强则城市强。市第七次党代会提出要“实施产业强市行动,创造产业链集群发展新优势”,如何推进落实?           

秦守国: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围绕打造装备制造、绿色食品、电子信息、生物产业等千亿级和一批百亿级产业集群目标,聚焦20个优势产业链,全面推行产业链链长、产业联盟会长和行业协会秘书长“三长制”,加快延链、补链、强链,推动制造业集群式发展。深入推进“三大改造”,新建智能工厂4家、智能车间6个、省级以上绿色工厂5家。实施“企业上云”提升行动,新增上云企业2000家以上,建成1家省级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加快完善战略新兴产业链,大力发展数字光电、防爆电机、生物医药、印刷新材料等产业,实施战略新兴产业项目80个、完成投资100亿元以上,力争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0亿元。新建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50家。抢抓新一轮产业变革机遇,瞄准虚拟现实、家庭机器人、清洁能源汽车、柔性显示、3D打印等重点方向,前瞻布局、培育一批未来产业。加快推进整合、扩区、调规、改制,强化开发区主阵地、主战场、主引擎作用。完善开发区发展规划,强化产业用地保障,为开发区扩区和产业发展留足空间,确保年底前具备条件的完成扩区调规。继续组织开展开发区季度评估、半年观摩活动,将招商引资作为开发区考核的硬指标,各开发区至少新引进1个10亿元以上或2个5亿元以上主导或新兴产业项目。加速推进“百园增效”“腾笼换鸟”,至2022年底盘活开发区存量建设用地2.71万亩,新建标准厂房200万平方米。力争开发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占比达到75%以上。

主持人:好的,谢谢秦主任。时间有限,今天的访谈到此结束,谢谢秦主任的参与,也感谢广大网友的关注,我们下期再见。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