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走进南阳市政府门户网站2021年在线访谈栏目。今天我们邀请到的嘉宾是南阳市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杰,刘局长你好。
刘杰:你好,各位网友朋友们大家好。每年的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今年的主题是“海洋,我们的气候和天气”。海洋是地球生命的起源地,也是地球天气和气候的能源库和调节器,孕育了丰富多样的自然现象,影响着全球气候变化,海洋在地球气候和天气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气象等领域科学家们通过深入探究其中的奥秘,积极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综合防灾减灾救灾、生态文明建设和民生福祉改善贡献力量。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南阳市气象局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严格按照南阳市委市政府和河南省气象局决策部署,加快推动气象事业在服务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上更加高效有力,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助力乡村振兴服务粮食生产,添彩气象强省建设,高质量服务南阳新兴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建设。
主持人:日常生活中,我们大家对气象局发布的天气预报很熟悉,也很需要,但广大公众对于气象局职能等方面并不是十分了解,请简要介绍一下情况。
刘杰:在庆祝新中国气象事业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对气象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气象工作关系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做好气象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 要求做到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对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指明了新时代气象事业发展的根本方向、战略定位、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任务,是新时代气象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
南阳市气象局是中央垂直管理单位,受南阳市委市政府和河南省气象局双重领导,目前已初步建成了由风云四号卫星省级地面接收站(气象卫星接收处理系统)、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自动气象站、高空气象探测、专业气象探测网和移动观测设备等组成的立体化综合气象观测网,我市是目前全省观测网络项目最全的地级市,基本组成了由天气预报、灾害天气预警、短期气候预测、人工影响天气、气候影响评价、气候资源评估、卫星遥感监测、雷电防御、农业气象与生态、气候变化研究等构成的气象服务体系,服务领域涉及农业农村、应急管理、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交通运输、旅游、卫生健康、林业、航空等多个行业和部门,目前,气象服务已基本覆盖了经济社会建设、综合防灾减灾、乡村振兴战略、生态文明建设、民生福祉改善等各个领域。
主持人: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请简要介绍下我市气象事业发展整体思路。
刘杰:2021年我们将迎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和“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做好气象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日前,《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气象强省建设的意见》(豫政〔2020〕41号) 明确了今后五年乃至十五年我省气象工作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发展路径和重点任务,南阳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积极推动我市尽快出台相关的政策文件,确保重点任务落地见效。
今年市气象局将继续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把握新发展阶段,践行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和河南省气象局决策部署,大力发展智慧气象,突出创新人才驱动,奋力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建成以人民为中心,以服务国家战略为重点、趋利避害并举的气象服务体系,智慧精准的气象业务体系,突出创新驱动的科技人才体系,依法依规的气象治理体系,加快推动气象事业在服务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上更加高效有力,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高质量服务南阳新兴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建设。
主持人:请介绍一下我市气象部门是如何发挥现代化科技技术优势,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的?
刘杰:目前,全市已基本建成并持续完善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符合国家气象现代化要求的气象现代化体系。一是气象防灾减灾救灾机制更加完善,成立了市政府气象灾害防御及人工影响天气指挥部,出台了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和应急预案,形成了以气象预警信息为先导的防灾救灾机制。被列为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副指挥长单位,与应急管理、水利、自然资源等部门召开深化合作会议。二是建成综合立体气象精密监测网。目前全市共建成国家级自动气象站12个,区域自动气象站328个,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1部,风云四号卫星省级地面接收站1个,探空站1个,初步形成了规模齐全、功能完备的综合立体监测网,适时捕捉灾害性天气。三是建成智能化网格预报预测体系。网格智能预报系统精细到5公里,提升了重大转折性、关键性、灾害性天气精准预报能力,24小时晴雨预报准确率86%。四是建成人工影响天气服务火力网。目前我市共有人工影响天气标准化作业站点35个,增雨防雹高炮47门、新型智能火箭发射系统28套、高山焰炉11台,在抗旱防雹、水库蓄水、大气污染防治、生态文明建设发挥应有作用,多次受到张文深书记和霍好胜市长批示表扬。五是气象防灾减灾救灾成绩突出。去年灾害性天气过程无一漏报,启动应急响应16次,共发布区域性预警信号209期,高效服务汛期13次暴雨过程。其中8月1日南召县四棵树乡24小时降水达到208毫米,政府根据暴雨红色预警信息紧急转移安置群众,无人员伤亡,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中展担当。
主持人:请简要介绍一下去年市气象局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情况。
刘杰:2020年,现代气象为农服务体系被列入市委一号文件。市气象局逐步完善了气象观测站网布局,补齐农村气象设施短板,提升了规模化农业产业气象服务保障能力,以特色农业、粮食安全、气候品质认证为重点开展农业气象服务,强化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直通式”气象服务。开展关键农事季节气象服务,共发布春耕春播期天气预报20期,夏收夏种天气预报40期,农业气象信息127期,短信4000余条。全力应对历史罕见的春夏旱情,与农业农村、应急管理、水利等部门联动,制作专题材料12期。全面融入高标准农田建设,4月15日武国定副省长到气象科技示范园所在农田视察春季农业生产。春季农业生产气象服务受到市委书记张文深批示表扬:“做出了重大贡献!”全力实施人工增雨作业助力旱情彻底解除,市长霍好胜多次点赞:“气象局功不可没!”副市长李鹏专程到人影作业现场慰问。因地制宜开展“菌、花、果、药”特色农业气象服务,大力推进省级猕猴桃气象服务中心建设。
主持人:近年来,气象部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生态文明建设、宜居城市打造等重点工作中担当作为,发挥了积极作用,请具体谈谈成果应用方面的具体情况。
刘杰:一是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市气象局成立了南阳市生态环境气象中心,开展大气污染、生态湿地、森林覆盖率、森林火灾等遥感监测、研究与评估。二是服务保障生态建设。建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依据地方需求开展区域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初步开展城市通风廊道研究,积极创建“中国天然氧吧”,实施常态化生态增雨作业,改善空气质量,助力生态系统修复改善,服务南阳市全国健康养生之都、国内知名的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创建。三是利用气象融媒体宣传生态文明建设。在央视朝闻天下和午间新闻栏目宣传南阳湿地、老界岭景区、南水北调源头、月季大观园生态建设,提升南阳城市知名度。
主持人:请问,目前广大市民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获得权威的气象服务信息和气象科普知识?请问今年世界气象日活动有哪些亮点?
刘杰:公众可以通过关注“南阳新气象”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号、今日头条号,收听收看南阳电视台、广播电台气象预报节目,拨打“12121”热线等方式获取南阳权威气象信息和科普知识,还可通过央视气预报节目、中国天气网、中国天气APP、各级气象部门网站等渠道获取全国气象服务信息和科普知识。
今年世界气象日期间,市气象局将联合市科技局开展网上有奖征稿活动,投稿地址为http:www.hnqxxh.cn,征稿形式有短文、手抄报、绘画、摄影等。同时,还将联合南阳日报新媒体团队开展世界气象日主题云直播活动,邀请中小学生、气象爱好者、热心群众参加,现场参观南阳国家气象站、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气象应急指挥车(移动气象台)、人工增雨作业设施、气象防灾减灾指挥中心、气象台、气象影视虚拟演播室等,现场听取气象专家讲解气象综合观测、气象预报预警、人工影响天气、气象应急保障、气象节目制作等方面知识,届时45个新媒体矩阵将同步推送本次直播活动,请广大公众及时收听收看。
主持人:好的,谢谢刘局长,今天的访谈到此结束,谢谢刘局长的参与,也感谢广大网友的关注,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