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我市召开织密织牢兜底保障网新闻发布会,介绍2020年兜底保障工作情况。
兜底保障政策主要是农村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孤儿救助、残疾人两项补贴等。截至第三季度,全市共有城乡低保对象44.16万人,累计支出城乡低保资金9.52亿元。对因病、因灾、因学、因残和因疫情等原因造成家庭生活一时困难的,全面落实临时救助政策,确保应救尽救。截至第三季度,累计开展临时救助2.5万多人次、发放资金1511万元。对特困人员、孤弃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特殊群体,全面落实相关养育和保障政策,确保应养尽养。截至第三季度,全市共有城乡特困供养人员7.58万人,累计支出资金3.61亿元。共保障孤儿2894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1638人,发放资金3593万元。对生活困难残疾人和重度残疾人,全面落实两项补贴政策,确保应补尽补。截至第三季度,全市共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23.69万人次,发放金额1.21亿元。对农村留守儿童、妇女和老年人,全面落实关爱服务政策,确保应帮尽帮。
全面推进“两户合一”工作,把最后一部分无法依靠自身能力脱贫的人口全部按户纳入低保,救助标准按A类每月335元顶格落实。全市6.53万未脱贫人口中符合条件的对象全部纳入低保,实现了低保与扶贫政策高度融合。
切实履行民政部门兜底保障职责,确保兜底保障无死角、无遗漏。做好危房改造工作,全市累计完成危房改造26.71万户,争取中央、省补助资金27.44亿元。2020年中央、省下达我市农村危房改造任务3507户,实际完成危房改造4054户。建立特殊贫困群体医疗保障长效机制。截至11月底,我市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人口由2017年的23.6万人降至2.9万人,累计减贫20.6万人,高质量完成健康扶贫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