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中级人民法院
问:在贯彻落实市委政法委出台的《依法服务保障疫情防控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方面,法院都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结合全市法院工作实际,我们重点采取以下十项措施予以贯彻落实:
一是提升政治站位,通过深入学习,层层发动,把全市法院干警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尽快到市委政法委的部署要求上来,切实增强责任心和使命感。
二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专项办公室,根据《意见》规定进行任务分解,并纳入年度绩效考评,实行重推重抓。
三是强化职能作用,按照市中院疫情防控期间执法办案40条规定,依法慎重处理涉企案件,实行快立、快审、快结、快执,努力营造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司法环境。
四是依法打击妨害疫情防控、企业复工复产、重点项目实施、三大攻坚战的各类犯罪行为,该重判的依法重判。
五是依法制裁影响疫情防控、企业复工复产、重点项目实施、三大攻坚战的各种违法行为,保护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
六是依法办理涉企行政审批、行政执法、行政复议等引发的行政案件,及时稳妥化解行政争议。
七是依法办理涉企执行案件,慎用查封、扣押、冻结、拘留、罚款等强制执行措施,慎用纳入失信人名单、限制高消费等惩戒手段。
八是强化线上线下工作,通过诉讼服务网、移动微法院、12368热线等信息化平台,积极为全市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
九是加强法治宣传,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通过公开审判、巡回办理,以案说法引导企业诚信守法经营。借助网站、微信微博等多种载体,宣传法院典型事例,形成学先进赶先进的好氛围。
十是着力预防化解矛盾,领导干部带头走访、联系企业,主动做好上门服务,努力把涉企纠纷等各类矛盾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
市人民检察院
问: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检察机关将采取哪些有力的措施,为南阳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答: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们全市检察机关将立足检察职能,认真贯彻落实《依法服务保障疫情防控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精神,作为我们今后工作的指南。具体来说,要做到“三个进一步”:
一是要提高站位,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切实增强依法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政治自觉。
当前,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非常必要。党中央高瞻远瞩,提出了明确要求。全市检察机关一定会认真把握全国、全省、全市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势,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市委、市委政法委的具体要求上来,全面正确充分履行法律监督职责,为维护正常经济社会发展秩序提供优质高效的检察服务和司法保障。
二是要依法履职,进一步深入学习把握市委政法委出台《意见》精神及有关法律政策界限,认真办好各类危害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的刑事案件。
本次会议出台的《意见》,是全市检察机关做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遵循。我们一定要在“学深、悟透、做实”上下功夫。一要坚持“抗疫越吃劲,越要依法办案”的指导思想。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行检察职能,正确处理罪与非罪,罪重与罪轻关系,正确行使批捕、起诉权。严格把握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积极落实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坚持区别对待。对借疫情防控之机严重侵犯企业合法权益、扰乱市场秩序等犯罪要依法严厉打击。对事关企业复工复产有重要影响的经营者和关键技术人员,坚决落实“能不捕的不捕、能不诉的不诉”,能不判实刑的就提出适用缓刑建议。二要强化协同配合。进一步加强公检法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司法关系,对于涉疫和企业复工案件的侦办,要积极协同公安,发挥引导侦查作用,帮助实现“快侦”;在检察环节,要成立专门团队、指定专人、依法“快捕、快诉”;在审判环节,要主动与审判机关沟通,促进实现“快审”。三要加强案情分析研判。对涉及疫情防控和影响企业复工复产的案件,检察长要亲自把关,重大案件应及时向同级党委和上级检察院汇报。对办案中发现行政监管工作中存在突出问题的,及时提出检察建议,堵塞漏洞,完善机制,努力实现“办理一案,促进解决一类问题”的效果。
三是要立足职能,进一步增强参与社会治理自觉性主动性,做好依法办案的后半篇文章,着力提升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水平。一要积极认真落实高检院“三号检察建议”,在市委政法委的组织领导下,由检察机关牵头,建立法院、检察、公安与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共同维护我市经济金融秩序稳定。二要根据形势需要,认真贯彻省人大常委会决定,积极稳妥拓宽公益诉讼领域,做好党委和政府的“法治助手”。三要继续保持扫黑除恶的高压态势,充分发挥检察职能,履好职、办好案,着力推动长效常治,为企业发展营造优良的法治环境,为全市交上一份人民满意的统筹防控与发展的检察答卷。
市公安局
问:请问我市公安机关在服务企业复工复产方面都有哪些措施?
答:为全力服务我市企业复工复产,促进经济活动和社会秩序的有序恢复,服务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我市公安机关共出台了5大类27项措施。昨天我们已经通过“平安南阳”官方微信平台和南阳日报等媒体向社会进行了发布。
具体来讲,一是优化公安行政审批业务,推行“快速办理”、“合理延期”、“网上办”、“容缺办”服务。
二是在户政、出入境业务和车驾管业务中积极实行“预约服务”、“上门服务”、“24小时在线服务”、“绿色通道”、“交通事故快处”、“务工人员返岗护航”等举措。
三是对三星级以上宾馆申请复工的,我们可以先行批准再补材料当日受理申请当日检查回复;对受理审批爆破作业单位许可证、爆破作业人员许可证、民爆物品购买运输许可证、刻制备案公章、剧毒化学品和易制爆危险化学品购买许可证等,可以采取电话预约、网上受理、材料上传邮寄、及时审批备案等方式,简化流程,减少现场接触式办公。
四是积极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强化驻企警务室职能,完善“一企一警”机制,严厉打击涉企违法犯罪活动。
五是规范涉企执法活动,案件办理坚持“六慎重四不准”的原则,严禁超权限、超范围、超数额、超时限查封扣押冻结,在不降低办案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办案效率,缩短办案周期。
市司法局
问:请问我市司法行政机关将在疫情防控期间如何服务企业复工复产?
答:围绕当前企业复工复产的迫切需要,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将充分发挥法治保障和法律服务的职能作用,为企业复工复产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在提供法治保障方面,认真贯彻落实司法部《关于推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法治保障的意见》,指导监督行政执法机关对扰乱市场秩序和社会秩序等违法行为依法惩处;监督协调行政执法机关公正文明执法,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突出医疗卫生、防疫管理、交通运输、生产经营、价格管理、劳动保障等重点领域行政执法部门的监督管理,确保执法行为合法合规;推动行政执法机关创新执法方式,根据疫情工作和有序推进复工复产需要,充分发挥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和“互联网+监管”系统的作用,加强业务协同办理,优化政务服务流程,全面推行网上审批、网上服务,确保工作高效与合法相统一。强化执法监督,对群众和企业反映强烈的不作风、乱作为、简单粗暴以及过度执法等问题,及时转送有关执法机关严格处理。认真做好涉疫情防控、企业复工复产有关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等法律事务,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在提供法律服务方面,依托已建成的县、乡、村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工作室、工作站等实体平台、12348法律服务热线、“南阳司法行政在线”微信公众号、12348南阳法网等平台,整合律师、公证、司法鉴定、仲裁、基层法律服务等资源,为全市各大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一是充分发挥律师在疫情防控期间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制定《企业复工复产律师公益法律服务指南》,推动企业在法治轨道上安全有序复工复产。开展企业复工复产“法治体检”专项行动,组织全市“公益法律服务团”开辟线上服务通道,采取电话沟通、邮件交流、视频连线等方式,为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提供咨询、代理等相关法律服务,助力民营企业渡难关。
二是积极做好法律援助工作。依托全市各级法律援助工作站,对企业和困难员工提出的法律援助申请案件,实行首问负责制,开辟绿色通道,实施一站式办理。针对企业复工复产面临的债务偿还、资金周转、扩大融资等困难,按照相关规定酌情减免律师、公证、司法鉴定、仲裁等法律服务费用,最大限度减轻民营企业经济负担。
三是强化涉企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在全市健全完善统一规范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推动涉企行业领域建立人民调解组织,扩大人民调解覆盖面。加强对各级各类企业特别是重点企业的排忧解难能力,积极推广微信调解、网上调解、视频调解等调解方式,及时发现、妥善处置涉企矛盾纠纷。创新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学习和发展“枫桥经验”,积极支持“调解+法庭”、“调解+派出所”、“调解+信访”的工作模式,理顺诉调、公调、访调联动机制;针对征地拆迁、劳动用工、项目建设等领域出现的矛盾纠纷,主动采取“调解跟着项目走”的方式开展“一对一”贴近式化解工作,提高人民调解服务全市经济建设大局的公信力。
四是积极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组建“送法进企业”宣讲服务团,针对企业法律服务需求,充分运用官网、手机短信、微信、微博等载体,宣传疫情防控期间企业依法享有的权利和优惠政策,增强企业依法维权意识。深入开展“防控疫情、法治同行”专项法治宣传行动,认真落实市司法局、市普法办印发的《防控疫情专项法治宣传行动工作方案》,开设“特殊时期普法”宣传专栏,宣传《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法律服务手册》,既宣传依法防控的必要性,又宣传复工复产的紧迫性,推动“两手抓、两促进”,为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