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市政府新闻办在市新闻中心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2019年我市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进展情况。
截至12月15日,我市中心城区PM10平均浓度为94微克/立方米,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1%,全省并列第四位;PM2.5平均浓度为58微克/立方米,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5.5%,全省并列第六位;优良天数为190天,同比减少43天,位于全省第七位。中心城区四区按优良天数排名,从高到低依次是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宛城区、卧龙区、高新区。
大气污染防治攻坚稳步推进。市生态环境保护局以“散乱污”企业、“散煤”“散尘”污染治理为重点,深入开展农村管道燃气替代燃煤、“散乱污”企业清零、建设工地扬尘污染防治、道路扬尘污染整治、商混站及各类堆场扬尘污染整治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治理六大专项行动。
开展不达标断面溯源治理。以唐白河流域不达标断面为起点,以入河排污口、畜禽养殖、涉水排污企业、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河道采砂、沿河垃圾等为重点,对上游干流及支流开展拉网式、交叉式全面排查,确保出境水断面水质稳定达标。目前,唐河流域排查出的95个点源及面源问题,已全部整治到位;白河流域排查出的65个问题,64个已整治到位。
推进水环境治理重点工程建设。加快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河道治理、生态湿地工程项目建设。截至目前,25个重点工程已完成11个;232个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任务已完成197个;95个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已完成90个;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南阳段)总干渠沿线饮用水水源保护区148个交通警示牌和300个界牌设置任务已全部完成,干渠沿线一、二级保护区31个违法违规问题,已全部整改到位。
自然保护区管理规范有序。对全市8个自然保护区进行全面排查。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处、省级自然保护区3处,总面积6万公顷,约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2.3%,已初步形成了类型较齐全、分布较广泛的自然保护区网络,为维护我市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从严从重。今年以来,针对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全市生态环境系统继续保持环境执法严打态势,先后开展了工业企业无组织排放专项治理、饮用水水源地专项检查等执法检查行动。同时,加强与公安部门的执法联动,组织调查并向公安部门移交了涉嫌环境污染犯罪的官庄镇十里河村张毛羽利用废铅酸蓄电池炼铅、桐柏瑞祥工贸有限公司非法处置危险废物、蒲山镇大寨村朱宜宛小电镀、南召太山庙乡废旧电池拆解点等案件,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环境权益。截至目前,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对生态环境违法行为立案896起,行政处罚868起,罚款5395.25万元;依法实施按日连续处罚7起,实施查封扣押43起,停产限产1起,行政拘留移送85起87人,涉嫌环境污染犯罪11起33人。
在加强环境监管执法的同时,着力推进加快地方立法,紧紧围绕新《大气污染防治法》《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上位法,从我市实际需要出发,积极配合参与市人大及其常委会起草《南阳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并于11月29日获省人大常委会批准,该条例将于2020年3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