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政字〔2019〕2号
刘荣阁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研究弘扬和传承南水北调移民精神的提案》(以下简称《提案》)收悉。十分感谢您对南水北调移民精神弘扬传承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收到《提案》后,南阳市政府高度重视,立即组织淅川县政府、市委宣传部、市水利局、市移民服务中心、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等单位召开专题会议,对《提案》办理工作进行座谈会商。会后,相关单位按照安排,深入研究对接,理清了下一步工作的方向和重点。现将您提出的有关建议答复如下:
一、进一步加强对南阳移民精神的挖掘弘扬
近年来,南阳市政府高度重视南阳移民精神的研究挖掘弘扬工作,先后组织策划了“北京媒体看南阳”“碧水向京津”人民网系列采访活动、“中央及京津冀媒体中原行———走进南阳”集中采访等活动,支持出版了报告文学《命脉》,组织编撰了《移民列传》《渠首丰碑》《历史的见证》等小说专著,精心创作了精品舞台艺术节目———情景剧《丹阳人》《丹江夜雨》等文艺节目,拍摄了《碧水丹心》《天河》《镌刻在世纪工程上的永恒记忆》等影视作品,并组织宣讲团深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受水地区巡回宣讲南阳移民精神,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广泛好评。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做好南水北调移民文章,加快创作打造“大移民奉献篇”“保水质贡献篇”“新成就展示篇”等精品文艺节目,以南阳移民精神教育基地、南水北调移民文化苑、丹江移民民俗馆等为阵地,定期开展专题宣传教育活动,并经常性组织宣讲团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受水城市进行宣传演出,持续弘扬南阳移民精神。同时,积极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对南阳移民精神进行再研讨、再挖掘、再完善、再提升,持续丰富南阳移民精神研究成果,全面传承南阳移民精神精髓,努力使之成为推动南阳经济社会发展的精神财富和不竭动力。
二、进一步加强移民文化产业基地培育建设
近年来,我市积极向上争取移民项目资金,不断加强部分移民文化基地的基础建设和设施配套,先后建设了南水北调移民精神展览馆、南水北调移民教育培训楼等,并在淅川县盛湾镇鱼关村打造了南阳丹江民俗村;同时,争取古树名木保护项目资金227万元,将丹江口库区线下外迁移民涉及的58株古树全部移栽至灌河西岸的南水北调移民生态文化苑,着力打造南水北调水源区生态文化公园和南阳移民的“大槐树”。目前,南水北调移民生态文化苑由于债务、经营管理等问题,暂处于停滞状态,待体制理顺、步入正常经营后,我们将积极包装争取项目,加大对其的扶持。下一步,持续把移民文化产业基地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以南阳丹江民俗村、南水北调移民生态文化苑为依托,突出“生态涵养、爱国教育、文化传承、服务移民”主题,持续在规划设计、设施配套、景观打造、文化提升等方面用功用力,多措并举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积极为移民文化产业基地打造提供强力支撑,努力使之成为独具特色的南阳文化名片。
三、进一步加快移民精神红色教育专线打造开发
近年来,为了进一步弘扬南阳移民精神,我们依托淅川县独特的移民文化、秀美的自然风光、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南阳移民精神传承教育为主题,研究打造了南水北调移民生态文化苑(淅川金河)———丹江民俗村(淅川鱼关)———丹江孔雀园(淅川上集)———丹江大观苑丹阳楼(淅川马蹬)———渠首(淅川九重)———南水北调展览馆(淅川九重)这一移民精神红色教育专线,着力培育渠首文化旅游品牌。目前,专线打造基本具备雏形,但在完善提升和开发推介上还需加大力度。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统筹规划建设、捆绑开发宣传的思路,整合移民、宣传、文化旅游等部门资源,持续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力度,进一步提升专线建设档次和水平,进一步加大专线宣传和推介力度,努力将其打造成具有时代和地域特色的精品文化教育旅游线路,示范带动淅川乃至南阳的生态文化旅游等产业快速发展。
南阳市政府办公室
2019年8月15日
联系单位及电话:南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三科 0377-63136801
联系人:黄耀武 邮编:473000
抄送:省政协提案委办公室(3份),省政府督查室(1份),南阳市政协(1份)
南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9年8月15日印发